摘要:钢铁企业既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户又是环境污染大户,要实现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得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基于循环经济和生态学理论阐述了的钢铁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水钢建设钢铁生态工业园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水钢构建钢铁生态工业园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水钢建设;钢铁生态工业园
水钢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六盘水市,始建于1966年,1970年投产,现已发展成为以生产钢铁业,多种配套产业为一体的拥有铁矿采选、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以及发电、水泥、机电制造和建筑等产业的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资产总额82亿元,在岗职工2.23万人,主体生产设施具备年产铁280万吨,钢300万吨,钢材35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100亿元,是贵州省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全国500强企业之一。水钢作为贵州省首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在环境保护上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通过使用环保型锅炉,对废气的有效利用及废水的梯级循环利用等项目的实施,2006年已经获得经济效益1641万元。笔者认为,水钢是能源、资源消耗大户,同时也是环境污染大户,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发展生态钢铁工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构建钢铁生态工业园,发展生态钢铁工业是最有效的途径。
1、钢铁生态工业园的概念与特征
1.1钢铁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钢铁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钢铁企业的组织形式,通过正确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来设计工业园区的物流和能流,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它由若干企业、自然生态和居民区共同构成,彼此合作并与地方社区协调发展的一个区域性网络系统。其目标是通过钢铁生态产业链的构建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或持续利用,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
1.2钢铁生态工业园的特征
1.2.1污染“零排放”
在生态工业园中,各企业相互合作,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废气、废铁成为它企业的原料,形成钢铁生态产业链,以“自然耦合”的方式实现了环境污染的“零排放”。
1.2.2园区生态经济效应
通过构建合适的钢铁生态产业链,企业间形成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也就是形成了一种园区经济“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每一个企业都具有前瞻后向关联效应,在园区内的高度聚集中就产生了经济效应。
1.2.3物质、能量闭路循环
生态工业园遵循“生产——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园区内形成物质、能量的闭路循环流动,从而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持续利用。
1.2.4园区生态环境良好
在生态工业园中,工厂间通过高效率的分工、协作,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进而达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5具有生态比较优势竞争力
生态比较优势是生态工业园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这种生态比较优势是一种内在的、动态的比较优势,具有可持续性,使得生态工业园具有可持续性。
2、水钢构建钢铁生态工业园的有利条件分析
在意识形态上,发展生态工业园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生态工业园在北美、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其中丹麦、美国、加拿大的生态工业园建设较为成功。丹麦是最早进行生态工业园实践的国家,1970年代建立的卡伦堡共生体系是生态工业园区最早的雏形。其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石膏板生产厂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建立起创新的生态共生关系,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典范。美国的生态工业园以查塔诺加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的发展较为突出。查塔诺加市的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是典型的现有改造型园区。其主要特点是重新利用老工业基地的“污染资源”,将旧的钢铁企业改造成“处理污水的有生命力的机器”,用于处理相邻的一家肥皂厂产生的污水,肥皂厂产生的副产品恰好是相邻一家企业的原材料,从而建立起新的“生态产业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排放的工业园区。加拿大的生态工业园,较为成功的是著名的伯恩赛德(Burnside)生态工业园。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建立Burnside清洁生产中心,推动园区内的1200多家公司实现“绿色化”。主要包括:通过废物评价为每个企业寻求高效的资源使用技术;确定园区企业间可能的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创造废物交换增进相互间的工业生态学关系。
在国内,我国钢铁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同时开始推行清洁生产,通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在淘汰效率低、消耗高、质量差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大力提高钢铁生产精料、资源综合利用排放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水平。
目前,生态工业园被认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产业园区。我国规模最大、进展最快的生态工业园区就是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浙江衢州沈家生态工业园区、广东南海环保产业生态工业园区、山东鲁北生态工业园等。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方兴未艾、蓬勃发展,正在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宏观层面上,国家倡导并支持企业走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工业园,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输”战略,六盘水市作为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输的重要能源基地,一些大型项目在六盘水市投资建设,区域的基础设施也随之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位于六盘水市的水钢也因此可以获得巨大的外部经济效益,这是水钢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鼓励。国家倡导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水钢是贵州省最大的国有企业,在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工业、起示范作用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设钢铁生态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是水钢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中避免大规模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最有效的途径。
2.3在基础条件上,水钢基本具备构建钢铁生态工业园的条件
水钢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科学化、制度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多学科、多专业的人才储备,为构建生态工业园创造了有利条件。
2.3.1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已初见成效
2005年,水钢投入环保资金22315万元用于生产工艺的改造和污染净化设施的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节能、节水、减污、增效”工程。过去水钢能源利用率只有30%,固体废弃物和废气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16%和14%,是典型的粗放型生产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措施后,水钢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72.8%,外排工业废水达标率达100%,工业水循环重复利用率超过97.4%,吨钢综合排废水量下降3.7吨,共有废渣利用率达到67.8%,并实现了对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水钢建立了高炉煤气气压差发电(TRT)设施,将炼铁产生的煤气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又被重新用在运行炼铁高炉风机上,此项设施的建立,每年发电量达3158.78万KWh,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近千万元。同时,水钢投资7152万元,建设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回收系统,使水钢的吨钢耗新水由2001年的25M2/吨钢下降为4M2/吨钢,达到全国冶金行业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对高炉煤气的回收利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8万立方米转炉煤气柜项目的建设,满足水钢三座100吨转炉煤气的回收,作为能源提供给轧钢厂加热炉使用,每年可以节能折合标煤18.20万吨,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为水钢每年增加净利润231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2.3.2水钢具备的构建钢铁生态工业园的基本要素
从外部条件看,六盘水市是新兴的能源重工业城市,其支柱产业是煤炭、钢材、水泥、电力,水钢的布局属于就能源型的布局,六盘水市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相对廉价的电力资源及“四省交通立交桥”的优越的交通区位为水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内部条件看,水钢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设施完整,管理科学、组织制度化、人才集聚的以生产钢铁为主,并有多种产品的大型的综合钢铁企业,拥有构建钢铁生态工业园的雄厚的建设资金和大量的技术人才,并且在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水钢已经有了有效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对水钢现有的工厂进行的技术改造,在各工厂间建立废物和能量的转换关系,或建立起上下游产业系统,形成互利共生的横向耦合关系,形成稳定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为重点,建设联系紧密钢铁生态工业园为主体;再以六盘水市相关的生产企业和资源利用企业为补充,在它们与水钢生态工业园之间建立废物和能量的转换关系,或建立起上下游产业系统,形成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的工业体系,理论上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