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围绕“场所”这一关键词,针对阿尔瓦?阿尔托和阿尔瓦罗?西扎作品的思想与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相同点和差异性,最后对当代现代建筑缺乏“场所精神”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的希望。
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走向日常的建筑学》中对“场所”进行了定义。“场所”不是抽象的地点,它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事物的集合决定了“环境特征”。因此“场所”是质量上的“整体”环境,人们不应该将整体场所简化为所谓的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等各种抽象的分析范畴。
诺伯格?舒尔茨解释说“场所精神”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提出的“定居”(dwelling)一词,它与“存在的立足点”(existentialfoothold)意义相同。建筑应该有相应的场所文脉依托才能有存在的意义,而对于阿尔托而言,其建筑存在的立足点就是芬兰所特有的北欧地质与气候条件和遗留下来的建筑与历史文脉。
通过将芬兰传统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结合起来,阿尔托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浪漫主义风格,这不仅仅是对工业化味道十足的国际式建筑温和而坚定的修正,也是对现代建筑语言的补充和重塑,也构成了阿尔托标志性的建筑语言。
1)如画式的构图。因顺应山势的要求,建筑体量被“化整为零”,形成一个个内向的院落,散落在高低不同的山地上,形成了如画般自由的构图。当沿着森林小径通过逐渐抬高的土地,走上台阶进入内院,人的空间体验是随着自然而变化的。从外部森林到入口台阶再到内部院落,所有的差异通过自由形态的台阶曲线得到了统一和弱化(见图1),不同空间之间的连续得到了加强,建筑向外部发展同时成为可能,建筑、基地和自然得到了完美融合。
2)院落化的布局。市政厅位于城市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中心,包括一个“U”形的会议室和一个独立的公共图书馆,并组成了一个内向的院落。向心性的院落布局隐喻了卡累利农舍聚落的空间,而与院落主入口对景的会议室,则是一个有着倾斜屋顶的立方体量,占据着基地的中心,同时也呼应着农舍坡度不同的斜顶。
3)传统材料的现代表现。建筑采用当地的传统材料———手工制的砖和木材,但是用一种现代的手法将其组织在一起,竖向的木制百叶,与周围的树木相呼应,加强了场地竖向的韵律,同时也使建筑横向的形体被削弱了,隐于整个环境之中。
伏克塞涅斯卡教堂(Three Crosses Church,1956年~1959年)是阿尔托最具代表性的有机建筑作品之一,被誉为与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相媲美的杰作。建筑对场地进行了完美的回应,从建成环境看,场地由散布的数目和缓坡所共同构成的宁静特质(见图2), 在阿尔托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1)道路的设置。场地中通达教堂的道路既没有采用现代主义所偏爱的几何式构图,也没有设计成主要和次要道路的模式,而是结合场地中已有的树木设计成若干条分散且略带曲折的自由形式。这样设计的结果,一方面,多个入口和分散的小道使得人们可以自由的进出场地,从而有效地消除场地与小镇之间由于明显边界而产生的割裂感;另一方面,曲折的道路顺应了自然的肌理,有利于削弱人工感以保持其自然属性。
2)垂直元素的呼应。场地由于树木和不远处的工业烟囱的围绕而形成了垂直的特性,而高耸的钟塔的设置则是对场地垂直特性的强调。钟塔上大下小的造型是对树木形态的比拟,在成为场地地标的同时,也使建筑具有与场地同样的垂直特性。如何使钟塔具有一定标志性同时又能不突兀,与环境很好相融合,建筑师通过大量的推敲工作才得以确定。
3
阅读阿尔瓦罗?西扎
在对西扎作品的阅读之中,最吸引人的便是他这种对待场所的欣然态度:场所的独特性得到了保留,无论是常态的还是非常态的文脉都被西扎完整的继承下来。
3.1
场所自然因素的影响
西扎早年的作品博阿诺瓦餐厅清晰地展现了他是如何发展出这种建筑思路的。作品表现出与地形紧紧相扣的姿态,建筑物的体量被消解成一些碎石状的几何形状与太平洋海岸上嶙峋的岩石相呼应(见图3)。在形态构成上,西扎的建筑可理解成一种地形的“再生长”,表现了建筑的物质性与场所精神的平衡状态。
建筑物并没有采用现代主义常用的矩形,它的轮廓由一系列微妙的折线围合而出。平面上的折线都来自于对基地地貌的延续,而斜交的墙体则深深的植入岩石层,屋顶也通过倾斜来适应场地特点,这些处理使得建筑物与地面相遇的结果变得更加温和。
种种与场所的联系能够被轻易地读出,因此西扎的建筑往往能与周围的景观和谐共处,而从结果来看,与其说是建筑对于地貌的适应,不如说是建筑元素的形式完全由自然所支配,由自然选择出了西扎的答案。
3.2
场所文脉的影响
除了对于自然地貌的尊重,人文精神同样是西扎在场所精神实践中重视的一个环节,对于建筑元素的选取能够唤起人们对文脉的集体记忆。仍然看博阿诺瓦餐厅,他大量使用的红木材质和白色粉墙来源于对当地海岸传统建筑装饰手法的运用,通过深远的出挑来回应当地强烈的日光问题也是传统的设计方式。对照西扎的其他建筑,这个手法的生命力持久悠长。
“有些我最近的作品,经过和居民或是未来居民所组织的团体长时间的讨论”,这句话同样来自于西扎对自己设计思路的八条总结。需要强调的是,西扎并不迁就于传统材料的使用模式,在博阿诺瓦餐厅这个案例中,尽管他使用了红木这种传统建材,但从窗户的节点可以了解到,这些传统都被解构成一个个单独的元素,再经由建筑师组合,完美呈现出现代主义风格和地方主义两种特质。西扎的建筑建立在场所的自然环境和文脉之上,他关注建筑与场所相关的基本要素———地形、地貌、时间、空间、材料、氛围、活动、事件等问题,对于建筑的诠释建立在对这些场所元素的延续和重构上,所以西扎的建筑与场地才能够达到微妙的平衡。
4 比较阅读
作为当代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在处理场地与建筑的关系上的手法可以说与阿尔瓦?阿尔托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场所自然因素和文脉的考虑都可以在这两位建筑师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关注当地传统材料与建筑建造工艺,并使其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手法相结合,使得这两位建筑师成为地域性的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代表。
同时两者的建筑语言都采用了基本几何性与有机形态的结合,不同的是,阿尔瓦罗?西扎的作品中,更是从三维的尺度上对这些基本的几何立方体进行加工变形:基本几何体量的切削和增减,白色几何体面的相互连续和嵌套,可塑性不规则的大体积、大体块的组合方式,都使得西扎的建筑在纯粹中蕴含着变化,呈现出拓扑的后立体主义几何学和蕴含的变现主义特征。
另外,在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中,体现出的除了民族浪漫主义和人情化的关怀等特征外,还有着多立克主义的理性体现。圆形、弧形、中心空间等古典语言在其作品中多次出现。在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的设计中,扇形平面在建筑群体中的规划的出现并非偶然(见图4),更是出自他对希腊古典精神的追求。类似的语言还出现在罗凡尼米公共图书馆等设计中,反映阿尔托对古代传统的思考和将古典精神与秩序在现代建筑中进行转译的考虑。而在西扎的建筑中,这种古典的秩序似乎更是通过更加纯粹更加雕塑般的建筑形体来表现的,在这里秩序似乎脱离了古典语言的束缚,转化成了一种更现代的表现方式,而其所蕴含的精神却得到了提纯与深化,展现了一种更能打动人的纪念性。建筑,依托于它所生长的土地,表达了建筑师独特的秩序语言与精神诉求。
5 结语
通过阅读阿尔托与西扎,我们能体会到其所代表的一类建筑师为实现民族地域性和现代性相结合所作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他们是在现代化建筑千篇一律的“方盒子”以及其玻璃与钢组成的冷漠的外表中开辟出一条民族地域主义之路来。创造出真正根植于自己国家的历史传统,具有民族特质的建筑。反思现代化改造进程最为迅猛的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外国建筑师思想的不断植入,从国家大剧院、CCTV到最新的上海中心,中国被当成了外国建筑师的试验田,各种文化思想在这里杂交,形成了一种千奇百怪的荒谬之态。而本土的建筑师,大多数也未能考虑到中国独特传统的保护,只是浮躁的追求所谓现代化、国际化的当代城市展现出的面貌。这种文化断层做法是极为愚蠢的,“场所”或者是地域性,应该是现代建筑师所应给予深入考虑的,如何使得现代主义很好的与民族传统联系起来,阿尔托和西扎为代表的地域性现代建筑师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范例,但是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与精神内涵不同,将民族性地域性现代化的道路仍然是不可预知的,也许需要通过几代甚至更多建筑师的努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 沈克宁.建筑现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肯尼斯?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张钦南,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
[3] 邓燕嫦.解读阿尔瓦?阿尔托的伏克塞涅斯卡教堂[J].广东建材,2009,25(7):215-217.
[4] 司徒娅.自然化倾向的三种维度———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作品解读[J].安徽建筑,2006,13(1):26-28.
[5] 拉斐尔?莫内欧.八位当代建筑师———作品的理论焦虑及设计策略[Z].林慧芳,译.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专业有限公司,2010.
[6] 蔡凯臻.建筑的场所精神———西扎建筑的诠释[J].时代建筑,2002(4):5-14.
[7] 黄 周.解析阿尔瓦罗?西扎[J].建筑与规划,2008,22(2):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