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游赏说古典园林 发布时间:2015-10-29 上传者:emma15

在中国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苏州古典园林是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它数量多,造诣精,以悠久、丰富、精巧著称于世。

  苏州园林源于春秋,兴于两晋,盛于明清,完臻于当代,历时2500余年,从自然山水园发展为写意山水园,兴造宅第,注重造景。它把中国的诗词、书画、文学艺术融为一体,运用在造园上,以亭台楼阁、池水假山、树木花卉为主体,辅之以回廊、小桥、曲径,构成巧妙的园林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现在苏州开放的17处园林,融历史演变、文化底蕴、造园艺术于一园,从中也可领略江南古典园林高度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地方风格。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独树一帜,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是园林艺术和文学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体系。它融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于一炉,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古朴典雅,布局自然;套室回廊,曲折幽深;叠石成山,栽花取势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借景对景,处处成景;粉墙黛瓦,素雅恬静;图文融会,景色诱人。它是江南寺庙园林和宅第园林的典型,是集宋、元、明、清四朝古典园林的群落,为中国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因此,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特别是明、清两朝,造园活动盛极一时,大小官吏、文人雅士争相造园,形成风尚。一般城市宅第、乡村民居,在房前屋后辟为庭院,黄石叠山,使苏州成为了园林城市。

  苏州古典园林小巧玲珑,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体现在“周围曲折”四字上。以得山水之性情,饱含自然之意趣,具自然美与人工美,静观美与动观美的奇妙境界。简言之,不外“虚与实”、“藏与露”、“曲与直”、“深与浅”、“夷与险”的双重情趣,给人以无穷的欣赏与回味,独步江南,称誉中外。如古朴幽静、修篁葱翠的沧浪亭,峰峦峻奇、楼台隐现的狮子林,朴素开朗、平淡自然的拙政园,明净清幽、重檐叠楼的留园,幽深密布、境界各异的网师园,简练开朗、自然质朴的艺圃和雄伟峭拔、洞壑幽深的环秀山庄等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特色,每个景物都有一个景深,且都有一个交汇点,构成一幅又一幅主次分明、层次丰富而美丽的画面。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为之陶醉,为之吟咏、讴歌。

  苏州园林的品赏,有静观和动观之分。所谓静观,就是在园中,给游者诸多驻足观赏之处;动观,就是留有较长的游览线路,以供人们游赏。以此二者来说,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网师园、艺圃,后者如拙政园。进入网师园,沿爬山廊樵风径出行,一泓池水开朗,清澈在望,周多建筑,宜坐宜留,绕池一周,可槛前细数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进入艺圃,水榭延光阁凌驾水面,隔池南望,绝壁危径,山石嶙峋;临水池面,开朗浩渺;坐亭凭栏,可俯观池中乳鱼戏水;坐石可赏山树艳花;登山迎爽气,可俯瞰全园景色;月白风清之夜,踞廊可享受皎洁月色。这里确是“隔断尘西市语哗”的幽静佳处,宜于静赏,不适游观。

  至于拙政园,整体既具江湖之情,又有山林之处,森森清清池水一片,给人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之感,创造了“山花野鸟之间”的自然风光。园中建筑,高低错落,形体互异,大都临水,或筑在岸屿,或建在长堤,或兀立港湾间,或托足大山上,四周流水悠然荡漾;建筑形式平淡开阔,明窗宽敞,尽收佳山美景。径沿池转,廊引人随,妙在移步换景,这是动观。动观还是静观,与园林性质和园林面积的大小有关,鉴赏宜以静观为主,品赏宜以动观为好。

  进入狮子林,登上见山楼,推窗外望,奇峰峄石,有重门叠户之感,此处所见,均是由真山石构筑而成的假山。正南横一条小溪“玉鉴”,溪上架拱形石桥,桥北是石峰林立,玲珑峻秀,洞壑盘旋,出入奇巧。假山占地1.73亩,构成上、中、下3层,有山洞21个,曲径9条。假山三面环水,以“取势在曲不在直,命意在空不在实”的手法;山体两侧,涧水一道。东部石级,忽登忽降,高低莫测;西部石洞,盘旋曲折,有如回纹;每一部分都独自形成一个大环状。水涧北端,东西两部分假山,又跨涧连接,分而复合,连成一个整体,别具匠心。

  环秀山庄,面积仅一亩多,由山石、水体、树木合理安排,体现了深远和层次多变的画意。它的创作立意,是以假山为主,池水为辅。池东为主山,在一畴平川之内,一峰突起,有耸峙于原野之感。山虽不高,却气势磅礴,有巍峨气派。池北为次山,分前后两部分,其间有幽谷;前山叠石,外形峭壁峰峦,内构洞穴;后临池水,为湖石石壁,与前山之间仅留一米左右的距离,构成洞谷。谷高5米,一山二峰,巍然矗立,给人以悬崖峭壁之感。其间植以花草树木,倍觉幽深自然。山脚池边,犹如断谷截溪,形态峭拔,气势雄奇。山石满缀苔藓幽草,古趣横生。水中倒影,情趣盎然。在这1亩多的有限空间里,山林仅占半亩,却构出了溪谷、危崖、绝壁、峰洞、石梁、缨径,将自然界中的峰、峦、洞、谷形象,集中缩写于咫尺之地。这正如王维《山水论》中所载:“凡画山水,意在笔先。”造园艺术同样如此,是根据人们的审美情趣、自然条件、使用功能等进行构思,并通过园林空间艺术形象的组织,叠山理水,经营建筑,植物绿化。依山取山景,而得山林意境,傍水取水景,而得乐水意趣;意因景存,境因水活,相辅相成,互补互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园林景象。

  借景,也是丰富园景、突破园林空间局限的传统方法。凡是一处构造成功的园林,还在于能巧妙地运用借景手法。借景,即其景不在我地,而把它景为我所用,巧妙地吸收到自己的园中。早期园林借景,大多利用天然山水,如东晋陶渊明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景颇有妙处,园前不见围墙,而是以一湾河水分隔,而在园内沿河设有漏窗的复廊,廊壁上连续的漏窗,使外部水面的景色破壁而入园内;使园内空间扩大,入游廊内,透过花窗,步移景异;廊内廊外,处处有情,面面生意,使游者目不暇接,触目生情。

  拙政园内,由倚虹亭穿越复廊,进入中花园,驻足亭前,透过千米以外的空间,远借北寺塔的塔影,是借景佳例。苏州园林大都为封闭式,难借园外景色,大都采取另一种借景的方法,即对景。其实借景与对景是一回事,如拙政园内的枇杷园,园门正对雪香云蔚亭,形成极好的对景;而雪香云蔚亭一景,又是枇杷园小庭园的借景。乡绮亭在假山之上,紧倚枇杷园,在乡绮亭内,俯视枇杷园庭院景色,也可远眺见山楼,这是前后、左右、高低,互借的佳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帮助中心| 合作伙伴| 产品服务|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土木在线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