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B235光面钢筋做为温度筋时要不要设钩 发布时间:2015-11-09 上传者:jibujingwu

 HPB235光面钢筋做为温度筋时要不要设钩

 
    A:谁知道温度筋做不做钩?帮帮忙急用。
 
    B:这个没有硬性规定吧,急用就打个电话问一下设计师,我们一般不做的。
 
    A:一般都不做是吗?
 
    C&D:一般都不做的。
 
    一丁:按理说,温度筋是受拉钢筋,要做钩。
 
    E:温度筋应该是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它一般布置在混凝土板上部。而受拉筋它应该设了负弯矩筋的,我个人认为不要弯钩
 
    一丁:温度筋是为了扼阻混凝土在温度作用下受拉开裂后裂缝发展而设置的受拉钢筋。温度筋受到的是拉力,温度筋要么不设,设了,就应当按照受拉钢筋构造,不是受压钢筋。
 
    混凝土开裂的本质是什么?是混凝土中混凝土受到的主拉应力≥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后将混凝土拉开——于是裂缝就发生了。
 
    那种认为温度筋不受拉力、或者不受力的观点,是非结构师的观点。
 
    F:温度筋原来是受拉钢筋。
 
    一丁:构造配筋不是不受力配筋,而是设计师不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的配筋,构造配筋也是受力钢筋,许多按构造要求配置的钢筋甚至是受力异常的复杂、以致于专家们在现阶段一时拿不出合适的计算模型,因此规定按照某种“构造要求”来配置——有不少“构造配筋”是属于这样的情况。
 
    那种认为构造钢筋是不受力钢筋的信息是比较荒唐、比较有害的非结构师观点。
 
    一丁:如果广大群/网友能够理解温度筋是受拉钢筋,再讨论设不设钩就没意思了!因为光面受拉钢筋规范明确规定需要设钩,没有调和的余地。
 
    关键是要思考这些个钢筋为什么要放到混凝土里面,这些个钢筋放在里面,受到什么样作用——究竟是受拉还是受压——这样思考一下,设不设钩的疑惑就可以得到解决。
 
梁多肢箍内箍宽度的合理确定
 
    H:我在算基础主梁箍筋时,譬如:
 
    梁截面1000×1800,板厚800,
 
    配筋:10B25(上部为10根二级直径为25的钢筋),
 
    12C32(下部为12根三级直径为32的钢筋),
 
    A10-100(6)箍筋为一级直径为10(六肢箍),
 
    在支座处还有支座负筋,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都单排不用双排,满足钢筋之间的净距要求,请问内箍的尺寸是以顶部钢筋数量确定还是以底部钢筋数量来确定? 
 
    L:对,好浇注混凝土。
 
    一丁:第一步,比较上下配筋中各单排配筋根数的多少。
 
    在同一跨梁内,当箍筋设计肢数相同时,在左右两个支座截面和中间截面3个截面的上下共6组单排配筋中,比较上下排配筋中各单排配筋根数的多少。
 
    实际上部钢筋,支座截面肯定多于跨中截面,下部钢筋跨中截面肯定不会少于支座截面,故只要比较左右支座上一排较多根数与跨中下一排钢筋根数哪排根数多,就从那排纵向钢筋下手。
 
    第二步,将根数较多的那排钢筋的间距首先分匀。
 
    第三步,画上箍筋,箍筋肢距宜基本匀称。
 
    H:明白
 
    一丁:第4步,确定上排/或下排缺少的钢筋的空位。这个具体的梁,上排筋的空位可选取在中间。
 
    为什么上面少2根,少在中间比较好?因为那样布置,在混凝土浇注时下料比较爽。
 
    L:在梁的同一个跨度内,内箍筋的宽度一般不需要改变。
 
    一丁:对。
 
    H:明白,先从相比钢筋较多的那排钢筋下手,全跨以它为主导确定箍筋之内箍宽度。
 
    一丁:顺便提请广大群网友注意,在确定梁内箍宽度时,应兼顾梁柱纵向钢筋配筋之间的协调。
 
    譬如,某个框架设计,梁的纵向钢筋为奇数,柱的纵向钢筋也是奇数,还要求梁中对准柱中,那样的话,梁中间的那根钢筋就会与柱中间的那根钢筋“相顶”,遇到这种情况,最好事先请设计人员将柱的纵向钢筋根数改为偶数。如果不改,势必会造成梁柱钢筋因为“顶牛”而发生偏位。
 
如果事先没有提请设计单位修改,就要优先保证梁的钢筋位置,“请”柱的钢筋让位于梁的钢筋,一是因为梁的可调整余量往往很少,而柱的调整空间就比较大;二是因为梁是悬空构件,在平时受力比柱重要得多,而所谓的强柱,在平时,并不发挥作用。平时的作用是经常的,地震的作用是瞬时的。如果我们对经常性的荷载作用都不能保证安全,谈瞬时作用下的安全储备就没有工程意义。要理解抗震设防是保证平时安全前提下对工程结构物的加强。
 
    我们在2003年和2005年两次参加全国工程质量大检查中,都遇到过许多个工地柱中间那根钢筋不在柱截面中间的偏位情况,这是因为要保证梁的纵向钢筋位置而“不得已”请柱钢筋让位于梁所造成的不可豁免的偏位。我们把在全国质量大检查中看到的柱中间这根钢筋的偏位叫做“非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瑕疵。这是需要工程参与各方(设计、施工、监理)在事先控制中予以解决的问题,现在设计采用软件,许多设计人员缺少工程构造实战经验,往往考虑不了这么细致。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谁指责钢筋工技术水平差,只能说明指责的这些人自己个人的技术水准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帮助中心| 合作伙伴| 产品服务|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土木在线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