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它由桩和桩顶的承台组成。按桩的受力情况,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桩的沉降分为单桩和群桩两种沉降。单桩受到荷载后,其沉降量由下述两部分组成:桩自身的压缩变形和桩底以下土层的压缩。目前,计算单桩沉降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分层总合法、弹性理论法、荷载传递分析法、剪切变形传递法、有限元法及其他简化算法,这些方法都是在一定的简化基础上考虑一种或几种因素对桩基沉降量的影响。而对于群桩的沉降计算;当桩都为端承桩时,由于不需要考虑群桩效应,故可将单桩的沉降作为整个桩基础的沉降;当桩都为摩擦桩时,由于要考虑桩与桩之间的相互影响、承台的影响等。其沉降计算方法有整体分析法、等代墩基法经验法。
关键词:桩基础 计算方法 沉降
桩基础的承载力与沉降是桩基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沉降常常是设计中需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承载力相比,沉降的计算更为复杂。在过去漫长的时间内,从事岩土工程的研究者和工程师们,为了精确计算和预测桩基的沉降,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提出过一系列的计算桩基沉降的方法,但由于地下桩基础的复杂性和地基土的非均匀性,桩基础沉降的计算理论还有待成熟。
1.单桩沉降计算方法
单桩的沉降与桩的长度、桩周及桩底土的性质、荷载大小及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计算单桩单桩的沉降则应采用长期施加的荷载。
1.1剪切变形传递法
Cooke(1974)提出了摩擦桩荷载传递的物理模型,该模型为了简化计算,作了一系列假定并认为:当荷载较小时,桩的沉降较小,桩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上下土层之间无相互作用, 桩的沉降由剪切变形的积累而产生的,剪应力从桩侧表面沿径向向四周扩散到周围土体中;摩擦桩一般在工作荷载作用时,桩端承担的荷载比例较小,沉降主要是由桩侧传递的荷载所引起,在单桩周围形成漏斗状位移分布。
宰金铭(1993,1996)将剪切变形传递法推广到塑性阶段,从而得到桩周土非线性位移场解析表达式。在该基础上,与层状介质的有限层法和结构的有限元法联合应用,给出群桩与土和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的半解析半数值方法。
1.2荷载传递分析法
荷载传递分析法亦称传递函数法,由Seed及Reese于1957年提出,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简化方法,这种方法是从规定的荷载变形传递方式来计算桩对荷载的反应。其基本思想是:将桩划分为一系列等长的桩段(弹性单元),每一桩段与土体之间的联系用非线性弹簧来联系,桩端处土体也用非线性弹簧与桩端联系,以模拟桩-土之间的荷载传递关系。
Guo(2001)提出了一种弹脆塑性模型,以考虑桩周土体的软化性状,这也是三折线模型中的一种。
将桩与土之间的接触简化为弹簧连接,易推得
式中的 即桩侧阻力的传递函数,只要该函数能够确定,解上述方程即可得到桩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