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混凝土)的一个失败案例
工程实践一般成功者居多,有时也难免遭遇失败,成功的谓之“经验”,失败者乃“教训”是也。土力学的奠基人太沙基讲过: "A well documented case history should be given as much weight as ten ingenious theories" (一个记录完善的工程实录等价于十个有创造性的理论,出自1949年Geotechnique杂志第1期的前言)。失败的案例往往比成功的案例更加宝贵,因为在其中往往能总结出值得吸取的教训。 下面根据手头留存的资料,总结2007年底调查分析某地下室底板漏水事故,供参考借鉴。
一、工程概况
广州市某创意产业园由3栋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组成,依山势而建(见图1)。3栋楼均设置1层地下室。 园1#楼已结构封顶,2#楼已开挖完基坑,3#楼尚未动工。期间建设单位对该园1#楼地下室漏水进行咨询。
二、1#楼地下室漏水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踏勘现场
由建设单位人员陪同,进入了1#楼地下室,全面查看了渗漏的情况。当时该地下室的地面已用砂浆找平。据介绍,找平层为200mm厚耐磨砂浆,以满足停车库车辆行走的要求。 渗漏的点比较多,其中最严重的2个点找平层砂浆已拱起约100mm,肉眼可明显分辨;另有1个点,上面的找平层砂浆已被凿去,形成1个500X500的小水坑,里面的水冰凉清澈,据介绍,把这个坑的水抽干后2~3小时就又渗满了,可见地下水量不算小。
(二)设计资料
该工程地下室深6.8m,主楼采用柱下独立基础+防水板,纯地下室采用防水板+抗拔锚杆。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fak=600kPa,见图2,3。超长地下室底板、顶板和侧壁采用膨胀混凝土,作为应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技术措施,膨胀混凝土设计要求见图4。
图2 地下室底板和基础平面(1#楼)
图3 基础设计说明(1#楼)
图4 地下室底板膨胀混凝土设计说明(1#楼)
(三)现场查询施工的情况从设计资料来看问题不大,所以继续从外部天气和施工等环节调查原因,查看现场的施工及监理日记等资料,并向施工管理人员查询相关情况。建设单位人员比较担心可能是由于塔楼与纯地下室之间的沉降差过大而导致地下室底板开裂渗水。经踏勘现场,没有发现地下室顶板在对应部位有明显的开裂和漏水现象;再查阅沉降观测资料,沉降量不大,均在10mm以内。可以判断,不是沉降差过大引起地下室底板开裂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