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理地设置与正确组织施工是后浇带成功设置的关键因素。文章结合实际施工案例对后浇带的原理、设置、施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质量
abstract: the reasonable setting and correct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success of the pouring belt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set.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construction case of the pouring belt, the principle of the set, construction was discussed.
keywords: of the pouring belt;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降低温度收缩和结构主体沉降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现将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的一些问题做一介绍。
1、
后浇带的分类
1)按接缝形式分为:平直缝、阶形缝、企口缝等。
2)按其作用分为: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当墙、板厚度小于30㎝时,可做成平直缝;当厚度大于30㎝小于60㎝时,可做成阶梯形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缝;当墙板厚度大于60㎝时可做成企口缝。
后浇带内钢筋有断开搭接、贯通不断、增加附加筋3种。对沉降后浇带而言,钢筋贯通为好;对收缩后浇带而言,钢筋断开为好;梁板结构的板筋断开,梁筋贯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力导致开裂,从而降低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工程概况
某公司综合楼工程由两部分组成。主楼为办公楼,附楼为食堂、浴室。工程设计为:办公楼为十层框架结构,总长105.24m;建筑面积15090㎡;食堂、浴室为四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280㎡;工程平面设计为l型,在主附楼之间和主楼每层两端部33.0m处各设计1道后浇带。
3、后浇带设计分析
后浇带是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变形缝,保留一段时间后,用高强度膨胀混凝土填充补齐,临时变形缝即行消失,建筑物即成为连续整体的无变形缝结构。一般情况下,按照所起的作用,后浇带可以分为3种: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后浇收缩缝;用于解决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后浇温度缝;用于解决高层和低层之间差异沉降的后浇沉降缝。但在实际工程中,仅仅起一种作用的后浇带并不存在。根据设计交底和工程实际特点,本工程主附楼之间的后浇带主要作用为解决高层和低层之间差异沉降量。兼作解决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办公楼两端的后浇带主要解决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
本工程后浇带采用高低缝。该缝的特点是支模简单,拆除容易,抗渗线路长,截面结合质量容易保证,抗渗性好,后期施工时接槎容易处理。
该工程后浇带的位置为梁、板的1/3跨处。该部位结构受力与变形较小,基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且门窗洞口从该处通过。主楼中后浇带的最大间距39m,满足后浇带设置的间距要求。3道后浇带均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4个独立区段。
后浇带的配筋及宽度应能使基础或上部结构承担高层主体完成并已沉降一部分后第2次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以及温度变形产生的内力,根据计算的差异沉降量和最大温差来确定,在配筋上予以加强。
在现行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中,对后浇带的钢筋处理仅作了原则的规定,实际工作中常有不同的理解。根据工程特点,很多后浇带往往兼有伸缩和沉降等作用,施工中应全面考虑这些变化。根据工程实践,后浇带中的钢筋以采用搭接先断开、后期再焊接贯通的方法为佳。根据后浇带在结构中所起作用,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后浇带处的钢筋必须断开。
后浇带的宽度要根据计算及构造确定,一般为700㎜~1000㎜。
此工程后浇带宽为800,接槎 处使用专用金属网隔断,钢筋在后浇带处均断开。后浇带处附加钢筋直径为12,间距为200㎜,进入混凝土构件内长度要满足最小抗震锚固长度。
后浇带补浇间隔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工程工期不允许过长。后浇带补浇间隔时间控制原则:对于高低层建筑,当高层主楼的基础埋置在天然地基上时,应待高层主楼主体结构到顶;当高层主楼基础采用端承桩基时,考虑到桩基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沉降测量情况,在高层主体结构到一定高度时进行;如果高层主楼及裙房基础采用磨擦桩基,后浇带灌混凝土时间宜同天然地基一样考虑。对于平面造型复杂或者长度较大的建筑,保留时间一般为主体结构完工2个月。但是,不管是什么情况,后浇带保留时间最短不能少于1个月,保留时间越长,高、低层的差异沉降量越小,各类变形越趋于稳定,后浇带的质量及工作性能越好。本工程后浇带补浇间隔时间设计要求为主体结构完工2个月后。
4、后浇带施工
4.1施工前准备
工程施工之前,项目部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了详细的自审,重点分析工程特点和施工要点。参加图纸交底和图纸会审,了解工程后浇带的设计意图、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在以上基础上项目部针对后浇带作了专项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后浇带施工方案。
4.2施工过程控制
4.2.1模板体系
4.2.2为保证后浇带左右两侧梁板构件在施工期间的安全,并加快模板的周转速度,工程在后浇带两侧800范围内,设置与主体梁板模板相分离的独立支撑体系(但在梁板混凝土施工时要连成整体),当主体梁板的模板拆除后,该体系独立存在,直至后浇带施工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拆除。
对后浇带的独立模板体系作出标记,各层间相互对齐。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不经项目部同意,不得随意拆除。
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经过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加强模板验收,注意板底起拱,防止模板变形。
后浇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模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4.2.3 钢筋绑扎
按照设计要求,认真进行钢筋翻样,经审查合格后进行钢筋加工。钢筋接头位置和数量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保证同一构件的同一受力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1个。
后浇带处的钢筋数量众多,钢筋的固定是后浇带施工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在施工时制作专用钢筋支架,对后浇带中间的钢筋,尤其是加筋逐一固定,绑扎牢固。底部钢筋使用定型塑料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正确。接槎处模板按照钢筋位置逐一切槽,使钢筋正确、牢固地嵌入槽内。
补浇后浇带混凝土前,清除钢筋表面污染和浮锈,将后浇带钢筋理顺整直后,作焊接连接。
4.2.4 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
混凝土用水泥、水、骨料和外加剂等均检验合格。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等均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时,时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先将后浇带接槎处清理干净,保证后浇带内无杂物垃圾,钢筋上无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清除接槎处混凝土表面松动的石子和软弱混凝土层,将其表面凿毛,提前1d~2d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
为保证后浇带的接缝质量,工程选用带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
微膨胀混凝土的要求:骨料和水与普通混凝土相同;水泥标号和品种与两侧先浇筑的混凝土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浇筑混凝土的提高1级;加减水剂后水灰比为0.42~0.50;使用中砂,砂率为0.35~0.38,坍落度为40㎜~60㎜.膨胀率小于0.1%,自应力为0.2mpa~0.7 mpa,负应变不大于0.2×10-3㎜/㎜。该混凝土拌制时严格计量,严格控制水和外加剂的用量,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运输时防止漏浆、分层、离析。混凝土拌合物要随伴随用。
浇筑混凝土时在湿润的槎口铺一层与后浇带混凝土同比例的碱石混凝土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后浇带处混凝土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质量缺陷。
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在12h内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湿润。
4.3 成品保护
①浇筑混凝土时专人看护钢筋,对钢筋应采取保护措施,搭设钢管运输道,杜绝直接踩压钢筋,以防止钢筋被踩弯和压弯,若有钢筋位移的不良现象,浇筑混凝土前一定矫正。
②后浇带周围应砌砖围护,顶部遮盖,防止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及后浇带结合面。重点防止后浇带钢筋变形、锈蚀。
③严格控制后浇带模板体系的成品保护,严防模板支撑的变动造成后浇带的损伤。
④加强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
5、施工体会与收获
按照施工方案,项目部认真组织了后浇带施工,施工完毕后,所有后浇带质量优良,无裂缝等不良现象,受到了建设、设计及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①后浇带两侧须按设计要求支模,按设计要求留设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必须精心处理施工缝。
②在后浇带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时,不得将模板部分支撑拆除或全部拆除,以免构件因悬臂而变形。
③严格控制后浇带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杜绝后浇带混凝土不密实现象。
④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是后浇带施工的重点之一,钢筋的位置固定和有效连接是后浇带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
⑤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应提前24h浇水湿润。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