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于:2015-05-14 09:37:42 来自: 结构设计 / 抗震加固结构 / 抗震结构设计
0
3分

摘要:偏心率、周期比(结构扭转为主的第1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1自振周期之比)和位移比(楼层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水平位移(层间位移)平均值之比)是平扭耦联问题中的三个关键参数。中美两国规范都把位移比大于1.2定义成平面不规则中的扭转不规则。但是,两国规范控制扭转效应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美国规范不控制周期比,它对每层的动扭矩作了放大,以考虑扭转不规则对构件内力的影响,强调结构的地震反应和构件的内力;我国规范提出周期比不大于0.85-0.90的限值要求,强调结构的自振特性。本文详细地叙述了结构工程师关心的刚心和质心的定义和计算机求解方法,综合结构的自振特性和地震反应,以周期比、第1振型中的扭平分量比和位移比为控制指标,提出了结构动力规则性概念。明确指出结构的扭转不仅仅是几何规则性问题,本质上它更是一个动力规则性问题。结构可以是几何不规则的,但结构工程师要努力做到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规则的。文中还列出了实现结构动力规则性的9条途 径。同时建议规范在今后的修订中增设动力规则性的有关条款。

抗震设计中的平扭耦联问题-图一

抗震设计中的平扭耦联问题-图一

抗震设计中的平扭耦联问题-图二

抗震设计中的平扭耦联问题-图二

抗震设计中的平扭耦联问题-图三

抗震设计中的平扭耦联问题-图三

抗震设计中的平扭耦联问题-图四

抗震设计中的平扭耦联问题-图四

抗震设计中的平扭耦联问题-图五

抗震设计中的平扭耦联问题-图五

点击立即下载源文件

特别声明:本资料属于用户上传的共享下载内容,仅只用于学习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 联系站方删除!

收藏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点击分享

点击查看更多
全部评论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