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内陆城市,西安近代建筑的发展比沿海开埠城市缓慢,表现也不够充分,因此关于西安近代建筑的研究一直非常稀少。本文作者在对相关的史志、文献进行收集、分析以及现存实例的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对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几个典型实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西安公馆建筑在空间布局、造型形式、材料做法和设备装修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从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两个方面全面揭示了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价值意义。论文希望能够对西安近代城市居住建筑,乃至西安近代建筑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西安;近代;公馆建筑;典型实例;建筑特征;价值意义
1 引 言
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演变,实际上是一个受西方建筑影响,旧体系被打破,破旧立新的一个过程,比如上海、广州等沿海开埠城市,近代建筑都反映“西化”的倾向,地处内陆的西安近代建筑也或多或少反映出这一特点。在西安,受西式建筑影响的建筑首当其冲是教堂以及教会医院、学校,还有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在居住建筑中也受到这一风气的影响,产生了西安近代居住建筑的新类型。西安近代的居住建筑形式主要有三种:传统庭院式住宅、联排式复合庭院住宅、独立式公馆住宅。传统庭院式住宅基本延续传统建筑做法有:中轴对称的庭院式的格局,木构架土坯墙的结构,坡屋顶的形式;联排式复合庭院住宅将庭院式住宅同西方联排式公寓的做法相结合,其建筑形态仍然是传统的;独立式公馆住宅在平面布局、建筑造型上都大异于传统住宅,有明显的“西化”的痕迹,是最别开面,独树一帜的近代居住建筑类型。它们丰富了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安近代建筑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表现和特征。
2 西安近代公馆建筑实例及表现西安现存的近代公馆建筑大约有四、五处,虽然数量较少,但它们的表现形态却各有特点,典型实例有张学良公馆、高桂滋公馆和止园。通过对这些典型实例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具体建筑做法和表现特征。
2?1 张学良公馆张学良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原金家巷1号),建于1932年,由通济信托公司投资兴建。张公馆占地约7700m2。主要的建筑物是由东向西排列的三幢精巧别致的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三幢楼形态类似,平面大体呈“十”字形,占地约200 m2。底层为地下室,楼门北开,沿着楼外的石台阶可直接进入二层大门,南边及东西两侧为居室。南、北立面基本对称,以竖向线条为主,墙体中间及转角柱以砖砌折叠通高垂直线脚,直通屋顶。墙身简洁,为清水青砖墙,自下而上分别由三种不同的铁制文钉加以点缀,木制西式木格门窗。除南边阳台上部为平屋顶外,东、西两楼屋顶为直坡四坡屋顶与入口上部两坡屋顶的结合,屋顶覆小青瓦。中楼入口上部屋顶做法稍有不同,为中式传统歇山顶,翼角飞翘,其下施斗拱彩画。建筑为砖木结构,木构屋架,砖砌墙身。室内装饰典雅朴素,墙面、棚顶刷白,棱角分明,线条清晰,地面铺木地板,与木质楼梯均红漆刷饰。“西安事变”的酝酿、发生与和平解决都在这里进行。1982年,国务院将这里辟为“西安事变”旧址,建立“西安事变”纪念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 高桂滋公馆高桂滋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与金家巷张学良公馆相邻,建于1933年,为国民军84军军长高桂滋的官邸。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使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馆占地约1?3万m2,包括主楼和其前面的喷水池。主楼占地约250 m2,为坐北面南的二层方形建筑。底层为半地下室。层平面为矩形,面阔五间,进深四间。
 高桂滋公馆主立面正中三间为爱奥尼克柱廊,但采用了中国古建筑的宽间距,两侧柱间有瓶形栏杆。柱廊上部为线脚装饰的檐口和透空栏杆。两侧墙面正中开窗,窗户有小山花和边框做装饰,上部为与柱廊贯通的檐口,檐口上为变形的山花。整个立面比例严谨,突出轴线,讲究对称,强调构图的主从关系,显示了西方古典式建筑构图的神韵。建筑用材考究,施工精细,正立面柱、女儿墙、栏杆、腰线及窗饰采用了有石质效果的水刷石做法,其余墙面为清水青砖墙。建筑为木构屋架,下吊天花顶棚。公馆前有一圆形喷水池,通过一条对称的轴线与主楼相连。喷水池的外围是一圈瓶饰栏杆,内为水池,水池中央为一高起的平台,上有九个球形饰物围护着中心铜铸的喷泉。高桂滋公馆是“洋风”式别墅的代表。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向往。
2?3 止园止园为杨虎城将军自己酬资所建的别墅,又称杨虎城公馆,位于西安市北大街青年路117号,于民国21年(1932年)秋落成,民国22年(1933年)4月取名止园,当年为杨虎城将军及家人居住和办公之地。止园占地约4万m2,前后两进院子,中轴对称布局,环境清幽。主楼沿中轴线建在后院一个半米多高的砖砌平台之上,建筑面积300多m2,地上二层,地下1层,砖木结构。建筑1、2层正面中部为客厅,东西端房间为居室。背面中部为室内通廊,两端设转角木楼梯通往上层。底层中部南面设正门,两旁为门廊,中间前凸出部分建有挑檐式护门房。止园底层北背面中部亦开门,通往地下室,门外凸出部分建挑檐式护门亭,四角木柱承重,两侧设出入踏步。
2层设阳台,有西式瓶饰栏杆围护。与张学良公馆和高桂滋公馆西洋化的建筑外观不同,止园整体外形呈现中国传统建筑风貌,只是在一些细节处理上采用了西式做法,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屋顶全部为中式做法:正面中部为单檐歇山式屋顶,东西两端配楼则为山面向前的单檐歇山屋顶,屋面上覆筒瓦,屋脊、脊饰、檐口等一应俱全。檐下设红漆木柱及额枋。外墙砖砌勾缝。(图6)一些细部如门窗、栏杆和室内装饰的形式却主要是西式的。这座建筑虽然同时有中、西方建筑的元素存在,但却注意了元素之间的协调统一,所以整个建筑看起来仍然很和谐。室内装饰装修雅典古朴,四面开设西式双层窗,门窗镶边均为木雕,木格板贴饰墙裙,红漆刷饰的木地板和木楼梯。止园也是“西安事变”的重要旧址,现已辟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83年对公众开放。
 3 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特征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形成同时受到地方传统建筑和外来西方建筑的影响,表现出既与两种建筑体系相关联,同时又相异的特征。同时,与沿海开埠城市近代建筑相比,受到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思想保守的影响,建筑中新的因素表现较弱而传统的力量更加根深蒂固。具体表现如下:
3?1 建筑空间布局西安地方传统住宅基本的空间布局是:建筑围合庭院,轴线对称,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单体建筑功能单一,以庭院聚合、组织各个分散的功能空间。庭院多南北窄长,求得夏季阴凉,其组织方式又可分为独院式(三合院、四合院)、多进院式(套院)、多进联院式(跨院)等。建筑空间形态表现出内敛的、模式化的、平面的、序列的特点。而公馆住宅在空间布局上则大异于传统住宅,采用西式住宅以庭园包围建筑的方法,将居住、餐厨、盥洗、储藏、读书等居住功能集中布置于一幢建筑之中。庭园则为开放的花园,其中种植花草树木,有的还设有西式的喷泉水池。表现出外向的、个性化的、立体的、体量的空间形态特点,极大地丰富了近代住宅建筑的空间形态。
3?2 建筑造型独立式公馆住宅从居住类型上来源于西方,反映了人们对西方居住建筑形态的追求,所以它们大多数在外观造型表现上也表现出“西化”的特征。但同时,受地处内陆环境的影响,西化的风格在经过沿海城市传入西安以后,其西方建筑的特征表现就不那么纯粹了,很少有在造型上完全是西式的建筑,形式表现往往是非中非西,亦中亦西的不同程度的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做法的折衷。从建筑体量方面来看,因为功能空间的聚合,所以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外观大多呈现2~3层的多层体量,强调单体建筑的作用和个性特征。立面构图主要采用了基本对称的构图关系,这可能跟西安近代公馆建筑主要是政府官员的官邸有关。从造型风格上看,一些公馆建筑整体以西式建筑风格为主,给人总体的感觉是西洋风格的(不过绝大多数此类建筑的风格取向并不明显,很难说出其具体的归属风格),但却在局部特别是屋顶的形态上反映出中国的、本土的、地方的做法和特点,例如张学良公馆,高桂滋公馆。还有一类建筑则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建筑的整体造型风格用于西方集中式平面、多层建筑体量的公馆建筑中,但却在门窗栏杆等细部做法上采用西方建筑的元素,止园就是这类建筑的典型。西安近代公馆建筑这种兼收并蓄的特征正是西安近代建筑造型特征的写照。
3?3 建筑材料与做法西安近代公馆建筑大多数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如木、砖、瓦等,也有少量使用现代建筑材料的,如高桂滋公馆使用了水泥、水刷石这些现代建筑材料。建筑主要为砖木混合结构。屋架为木构,有的采用传统抬梁式屋架结构(图7),也有的采用更简单明了的西式三角形屋架结构。屋面覆盖小青瓦或筒瓦。墙身多为青砖砌成(当时的民宅多为土包砖,很少有完全砖砌的墙体),起承重和围护作用。基础部分处理有了改变,传统住宅多半没有地基处理,而近代公馆住宅普遍采用砖砌条形基础,或同时设有储存功能的地下室。 同建筑空间形态和外观造型相比,在西安近代公馆建筑中,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与结构上表现出更顽强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建筑通常都是由地方工匠采用当地的地方材料和技术方法完成施工的。所以对西方建筑的学习,通常也只表现在形式上的模仿,而在建筑技术上的表现很少。
3?4 室内设备与装修西安近代公馆在建筑内部设备与装修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公馆内有完善的上下水和卫生设备。室内装饰装修考究而风格简洁,墙面、吊顶粉刷多为白色,有些设木质墙裙。地面铺木地板。门窗多为西式木方格门窗,止园中还采用了双层窗的做法。楼梯也为木质的,栏杆则多采用西式栏杆的做法。木质构件多以红漆刷饰。总的来说,西安近代公馆建筑与传统居住建筑相比较,在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与结构、室内设备与装修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丰富了西安近代城市居住空间的类型和形态,但同时也表现出数量少,发展时间滞后,风格表现不纯粹,建筑技术发展缓慢等内陆城市近代建筑的特征。4 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价值意义一直以来,作为内陆城市的西安近代建筑因为发展没有沿海开埠城市那么充分和具有典型性,对它的研究也一直未得到重视。西安近代的一些公馆建筑因为是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而幸运地被作为文物建筑保存下来,但其所承载的西安近代居住文9第4期符 英,等: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研究化形态及其建筑文化价值却并没有被充分发掘与研究,导致其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完整的认识和彰显。对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价值意义应该从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两大方面进行全面的认定与考虑:
4?1 历史文化价值一个地域居住建筑的空间与形态往往反映了那个地方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居住行为模式。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表现首先表现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西安人们生活观念和居住行为模式的改变———从传统的“深宅大院”到西式的“花园洋房”。此外,西安近代公馆建筑见证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高桂滋公馆、张学良公馆、止园等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西安事变”的发生地,有着非常珍贵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研究近代社会政治历史的重要实例和资料。因此,西安近代公馆建筑反映了西安近代居住文化的发展变革,承载了西安近代历史进程的信息,是西安近代城市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失的发展环节。
4?2 建筑文化价值虽然西安作为坚守封建思想的西北重镇,居住建筑在近代转型过程中,传统民居型的延续是主流,但近代公馆建筑突破了传统居住建筑的模式,从平面布局、空间形态、风格形式、结构技术、材料设备、装饰装修到建造方式、施工工艺等都突破了传统居住建筑的手法,给相沿几千年的居住建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丰富了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因此在西安城市居住建筑从古到今的转型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居住建筑是西安近代建筑保存数量较多、较为完整的建筑类型,是西安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表现反映了西安近代建筑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特征。
[参考文献]
[ 1 ] 朱士光,吴宏岐主编,古都西安———西安的历史变迁与发展[M],西安出版社,西安,2003.
[ 2 ]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M],西安地图出版社,西安,1998.
[ 3 ] 樊宏康著,西安建筑图说[M],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 4 ] 张永禄著,明清西安词典[M],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99.
[ 5 ] 宗鸣安著,西安旧事[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西安,2002.
[ 6 ] 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安市志———第三卷?经济(上)[M],西安出版社,西安, 2002.
[ 7 ]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省志———第一卷?大事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西安, 1996.
[ 8 ]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省志———第二十四卷?建设志[M],三秦出版社,西安, 1999.
[ 9 ] 阎希娟,民国西安城市地理初步研究[D],导师:吴宏岐,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10] 任云英,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D],导师:朱士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10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帮助中心| 合作伙伴| 产品服务|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土木在线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