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起,我们便作为主要设计单位之一参与了王府井大街改造工程的景观设计工作。每年设计并建成一期,至今已经进入第三期工程阶段。项目涉及街道、广场、小品设施、店面改造等多项内容,一直与政府及其他相关的规划及设计部门密切合作,收获良多。
王府井大街的商业区地位是从晚清时期慢慢发展形成的,解放前夕,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大栅栏已成为北京的三大商业区。50年代王府井建成了北京市第一个百货大楼,是全国最著名的一条商业街。改革开放后,北京城中大批现代化商业设施的崛起使王府井商业街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王府井商业街的改造工程便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进行的。
改造的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五四大街,全长1785m。习惯上又分为三段:南段(金鱼胡同以南,全长810m,旧称王府井大街);中段(灯市口至金鱼胡同,全长340m,旧称八面槽);北段(灯市口以北,全长635m,旧称王府大街)。
1999年9月,一期工程完成了南段的改造,实施了仅有公交车通行的半步行街,2000年9月完成了王府井大街的二期改造工程,包含了中段的改造及金鱼胡同口向东、西两侧的金鱼胡同和东安门大街的整治,形成了“金十字”的框架。同时,金鱼胡同口以南街道变为全步行街。三期工程将继续向北延伸至五四大街,将于2001年10月完工。
对一条大街进行景观设计,最重要的是把握这条街道的风貌特质。王府井被称为“首都第一商业街”、“金街”,在人们心目中只有一个并不太具体的印象。改造前的王府井,除了百货大楼仍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形象代表着王府井的商业概念,许多老字号均已破败或消失。新东安等一系列新商业群刚刚兴起,而东方广场等另一些商业建筑尚在建造当中,街道设施杂乱无章,难以形成统一、完整的街道风貌。改造设计中规划师提出了“统一、人本、简洁、文化”的规划整治原则。而作为景观设计师,其作用是要把规划的原则落实到具象的物质空间上。如何发掘街道的内涵,整合各个环境因素,重塑王府井的新形象,是所有设计手段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王府井就像是北京城的一个大起居室,除了要靠环保工作者去美化外,街道是我们的“地面”,两侧的商业立面是“墙面”,树木、小品设施是家具,要营造这个大“起居室”,我们便要从这些方面做起。
一 人性化的街道设计王府井大街在规划中是一条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定为40m,所有新建的建筑均实现了规划红线,因而现在看到的王府井大街很开阔,空间尺度较大,作为一条步行商业街,尺度有失亲切,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但同时也形成了王府井街道空间的一个特点。
王府井大街的车行干道平面被设计成为一条曲线道路,在南北向笔直的道路中线控制下,部分路段分别向东或向西做了适度的游移。有些路段是为了避让保留一些未退出规划红线的现状建筑,以便留出足够的步行道宽度,而在百货大楼与新东安商场之间,道路向新东安一侧偏移,以扩大百货大楼前的广场空间。曲线形道路不仅因地制宜地适应了现状条件,还使进入大街的车辆减速,与“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致的。同时,由于道路的变化,街道面貌多了一层特色。
道路的色彩和质感是街道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府井大街的车行干道采用了暖灰浅色调的毛面花岗岩,以体现“金街”的持重厚实,两侧人行步道采用了290mm×290mm浅米色系的步道砖,尺度、图样力求亲切雅致,同时兼顾耐久防滑等功能要求。
王府井大街的南段和中段主街人行步道采用了无道牙设计,使整个街道地面形成了一个整体,最大限度地关注步行者的感受。在南段实现全步行街后,无道牙设计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目前进行的三期工程设计,由于商业内容减少,文化内涵增加,街道设计的风格将有所改变。
二 有个性的节点空间抓住地段特色进行重要节点的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广场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给街道带来节奏与乐趣,让人们可以停留、徜徉、观赏及交往,使更丰厚的内涵得以展示。王府井大街像一条金线,用它串起了很多颗“珍珠”。百货大楼前广场的热烈,好友广场的童趣,教堂前广场的庄重,利生广场的活跃,以及东安门夜市小吃街的市井情趣,这些有个性的城市空间使得逛街意趣盎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 百货大楼前广场百货大楼前广场是利用百货大楼与新东安商场之间较开阔且又有一定围合的空间形成的。广场大小为61m×69m。地面铺装采用浅红色毛面花岗岩,并饰以光面花岗岩分格带,交叉点处饰以铜制的刻有王府井标志图案的小“金砖”,广场的铺装图案将穿过的道路铺装截断,虽然不影响交通穿行,但在视觉效果上将道路空间也融入到广场空间中来,增强了广场的完整性。
广场采用对称式布局,与两侧对称式建筑相协调。中间设大型隐蔽式音乐喷泉,喷泉的水流随音乐变幻律动,使广场充满祥和欢乐的气氛。广场中心铺砌着王府井大街街徽图案,利用光纤技术使街徽在夜晚也生辉,与喷泉的灯光交相辉映,场景十分热烈。在冬季或其他一些喷泉不启动的时间,广场可供人通行,兼顾了景观和交通的需求。
2 好友广场好友广场位于好友大厦前,仅有20m×83m,只好似大街到此突然加宽了一些。与百货大楼前广场形成对比,这里着重体现的是活泼童趣的特色。狭长的广场被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侧是一个趣味感应式旱地喷泉,地面铺装好似钢琴的黑白键,夏季喷泉开启时,水柱开始时小若红烛,有人靠近时会突然窜高,溅起水花,引来一阵欢笑,而由水线形成的拱门创造了一个人们可以参与其中的空间,孩子们嬉戏着穿行在水中,玩的人快乐,看的人也快乐。广场南侧是一个小型休息区,有特色的斜纹铺地和散布着的光纤地灯,色彩不断变幻,散发着浪漫情调。
3 天主教堂前广场教堂前广场及周边环境的改造设计是王府井二期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设计乐趣的一个题目,它集文物保护、景观设计、宗教文化为一体,是对设计师整体把握能力的考验。
王府井大街上的天主教堂本名圣若瑟堂,始建于1655年,现有建筑是1905年教会利用“庚子赔款”重建的。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仿西洋古典风格,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立面比例严谨,墙面砌工讲究,砖石雕刻细致,是北京地区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
教堂前广场占地约1.12hm2,改造前被围墙及临时建筑包围,路人极少感到它的存在。改造后整个广场向大街开放,成为街道空间的重要补充。原围墙大门被保留下来,既是对历史的记载和尊重,也成为街道与广场之间的一个景观层次。利用原有的1.5m地势高差将广场与街道空间分离开来,通过台阶、叠水、草坡等高差处理手法,丰富了街道空间内容。教堂前广场沿着教堂的主轴线对称地铺陈开来,简约的空间,朴素的铺装,节制而庄重的地面引导照明,都是为了烘托教堂宁静庄严的气氛,不做一点多余之举。广场上原有的圣若瑟像亭被移位保留,广场中的大树也被保留了,树侧一隅地面上设一黑色花岗岩铭牌,简要记载了教堂的历史沿革。
广场南侧,用阵列式树木间隔出另一处空间。连地面铺装都由教堂前的青石板变为舒布洛克砖,与教堂前的气氛不同,这里有绿化树木,叠水落瀑,但仍是重在休闲,不倡热闹,而仅在细微之处精雕细琢,如叠水池底有一个不可避免的井盖,被设计成青铜雕刻的浮萍,上面一只小青蛙栩栩如生。我们着意在这里创造一个轻松的休闲场所,作为王府井大街和教堂前广场的功能补充,一张一弛,亦庄亦谐。建成之后,它的确成为了王府井大街上的游人留连忘返之地。
4 利生广场利生广场在利生体育用品商店门前,面积不大,着重体现的是体育和商业文化。广场地面铺装采用色彩艳丽的条块构图。在原有滑板、旱冰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蹦极”项目,建筑物立面上加设了大型体育雕塑“大掼篮”,广场氛围活跃。“城市蹦极”开启时,倾街翘首,是非常独特的街道景象。
三 沿街店面的整治与改造商业门脸是商业街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通常来讲,一条街上的门脸是在不断发展演变的,随着商业主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以政府为主导的改造工程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商业街整体环境的改变,在设计和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王府井大街的做法是先由政府操作,完成街景立面改造指导性设计,然后以商家为主体,在指导性设计的引导下,完成实施设计和改造。
对于较成熟的大中型建筑来说,大多只需做立面清洗,重新进行泛光照明设计,规范广告行为等工作,因而街道立面改造的重点是在小型店铺上。在指导性设计当中,我们着重把握住如下几点:
① 制定控制性的整治原则,如店铺底层要通透,禁止大面积使用镜面玻璃、反光不锈钢光污染的材料,以及规范店标的基本尺度等。
② 保持商业店面的个性和多样性。丰富多彩是商业街的活力所在,发掘每个店铺的内涵,用适当手段加以展现,这样呈现出来的街面是充满生机的,而不会千店一面。
③ 坚持经济可行的原则。改造项目中的店面有很大的临时性和可变性,因而设计中应尽量采用经济实惠的材料和手段。
四 街道家具的设计和选用街道家具包括坐椅、路灯、垃圾筒、车站、电话亭,宽泛地说,树木也应是街道家具的内容。除了要考虑功能性的内容,如使用要求、间距要求外,它们也是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
王府井大街的行道树选用的是银杏,间距10m,布置较为疏朗。考虑其既有一定的遮阴和观赏作用,又不遮挡建筑物立面,树下空间领域感较小,从而强化了整体街道空间的完整性,树池篦子是特别设计定做的,采用玻璃钢材料,包含有“井”字图案。
路灯和树下地灯均是选用进口高质量灯具,以期一步到位减少维护费用。人行步道的造型对街道景观影响很大,在多家产品比较后,目前选用的这一种除光源先进外,造型现代而又不失古典的雍容气质,应与我们所把握的王府井的整体气质相吻合。
街道小品是分散布置的,材料功能各异,但是作为景观构成要素,我们却希望它们之间有一些相互的关联。最终我们决定在色彩上做文章。在充分考虑了北京都城的文化特质后,我们将红色和黑色作为街道小品的主色调,它们既足够的醒目又足够的稳重,使得分散的小品之间建立一定的视觉联系,同时也点缀了街道环境。
垃圾筒是特别设计制作的,采用玻璃钢为材料,价廉防偷。其他各类小品的选用均考虑色彩因素。仅在教堂广场周边,为与教堂相协调,小品色调取灰黑色系。
五 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展现改造后的王府井,雕塑已成为其街道品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南端长安街望去,悬挂在建筑物墙面上的大型铜制“王府井”牌匾,如王府井这块金字招牌一样厚重古拙。牌匾的底纹是反映十家老字号内容的浮雕,这块牌匾将与这些老字号融在一起,成为王府井的镇街之宝。
王府井的街名源自旧时街上的一口井,改造时该井也被发现并保护起来。我们请雕塑家特别设计了一个铜制的浮雕井盖,直径约1m,将街名与井的由来用简单的文字记述其中,也成为游人逛街的必到之处。
主街上还有几处超写实手法的雕塑,反映旧时街道口的拉洋车的和剃头的、唱曲的情景,虽然此类手法在其他一些公园广场中也很多见,但由于其内容是反映王府井的历史,是我们景观设计中期望赋予的一种怀旧情节的载体,因而显得很贴切适宜。
二期工程中在同升和鞋店门口设一组儿童嬉鞋的“童趣”铜塑,在利生广场有“大掼篮”体育雕塑,在灯市口有与灯光相结合的“火树银花”。虽然时事变迁,周边的商业环境和建筑会发生变化,但是这些雕塑却会作为王府井历史的一部分延续下去。当许多年后再来改造王府井的人们,将有一些有形的特色可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