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面向社区公共卫生安全的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15-09-17 上传者:misery31

人类社区的形态已经历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一方面人类社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对人们赖以生存的人居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原因是工业进步带来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世界性的环境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25%的疾病和死亡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亡的4900万人中3/4是由于环境恶化所致,其中儿童是环境恶化的最大受害者。

  几年前,也许谁也没有想到中国会出现一种叫做SARS的传染病,更没有想到这种看上去仅仅像是咳嗽发烧的疾病会把一个生气勃勃的中国乃至全球顿时搞得人心惶惶。同时,人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那样广泛谈到许多诸如“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一类的术语和问题。随着SARS的出现,公共卫生问题第一次如此认真的摆到了我们面前。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城市基本条件和相应的居住模式及住宅商品化条件下,如何最大程度与合理地创造公共卫生安全的社区环境,首先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安全。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显而易见,公共卫生安全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保障。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因此,探索社区公共卫生安全如何在户外空间设计的优化方法和理论对于提高社区规划设计质量,改进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等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公共卫生定义的理解,我们知道面向社区公共卫生安全的景观设计研究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要有效的通过景观手法的设计来预防社区中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二,要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等心理范畴),这在景观设计领域无外乎的关键之一便是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景观效果。针对第二点的景观设计研究目前已经非常广泛了,虽然目的不同,但研究结果同样适用。因此接下来论述更多的是针对第一点来进行的。

  在针对社区中流行性疾病有效预防的景观设计研究中,对居民的休憩行为的研究也是关键的因素,因景观设计的不同,会使社区中的居民存在不同的休憩方式与习惯,而户外休憩空间的变化,一定会对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改变。

  目前社区居民的休憩行为大体包括七类:休息、邻里交往、康体活动、文娱活动、游戏、被动休闲及餐饮购物,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来促进居民健康的休憩行为(如运动、游戏、康体、交往等)是改善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如何创造既满足居民休憩要求又促进公共卫生安全的景观设计呢?在我们结合实际并研究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06年国家建设部出版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及公共卫生的相关理论后,来看看下面的关于社区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与社区户外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

  通过上表,我们尝试提出控制社区中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几点景观处理的手法,并进行一些简单分析。

  改善社区空气质量

  通风

  风是由高气压的空气向低气压的空气流动而产生的结果。通风问题是创建健康住宅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界的风具有方向的变化性、时间上的不连续性和速度的不稳定性。由于建筑物迎风面最大的压力是在风向的垂直面上,所以在夏季有主导风向的地区,应该尽量使建筑物垂直于主导风向。要保证后排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建筑物的间距一般要达到前边一幢建筑物高度的四倍左右,但是这样将会很浪费土地,因此应将建筑偏一定的角度,使得风对建筑有一定的投射角。而在建筑间的景观广场的位置同时也必须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且适当考虑广场周围的植物种植密度与风向的关系,以达到快速流通空气的目的。居住区风环境除了具有通风的意义,同时还具有防风的意义。通风包括利用通风进行换气、夏季引导凉爽的气流进入居住区和室内等;防风包括对空气流速和流向进行控制,阻止室内出现过速和过寒气流等,同时也避免室外出现不良影响的强风等。

  植物品种的选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效益不同,因此,为了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绿地的保健作用就必须选择抗性和净化环境能力较高的树种。有些植物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吸收能力不同,在道路边可以选择一些吸收汽车尾气中的铅的植物,如悬铃木、女贞等。也可选择吸收二氧化硫较强的树种,如大叶黄杨、银杏等。另外,也有吸收氯气较强的树种,如小叶女贞、大叶黄杨等。为了尽可能的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就要选择光合作用强的树种,如垂柳在乔木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强。常绿乔木中柏最强、灌木中紫薇最强。

  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蒸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炎热的夏天降低植物周围环境的温度、吸收噪音及吸滞粉尘等基本上全靠叶面积来完成,故生态效益与单位绿地的叶面积成正比。居住区的植物种植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还要通过乔、灌、草和藤的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和光合作用效率高的植物,以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升温和冬季降温的能耗。有资料表明,乔木的叶面积可达到它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0倍左右,灌木只有5-10倍,草坪则更少。因此可以看出,高大乔木的生态效益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由乔木、灌木和草坪结合建造的复合结构绿地其生态效益明显高于双层或单层结构绿地。

  在居住区植物种植方面不妨可以有目的选择一些有特殊功能的植物。资料显示,城镇闹市区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比公园绿地中多七倍以上,原因是有些植物可以分泌杀菌素,杀死细菌,如按树、肉桂、柠檬等。每公顷圆柏林于24小时内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既能驱虫又能杀死空气中的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形成一个天然的抗菌地带,对人类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另外,有些植物还有吸收有毒气体的功能。如每公顷垂柳可以每月吸收10公斤二氧化硫;银柳、赤扬都是吸收氯气的好树种;泡桐、梧桐、大叶黄杨、女贞、棒树、垂柳等均有较强的吸收氟化氢能力。

  此外植物的气味也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有些植物的气味也可以杀菌消毒、驱赶害虫、净化环境;也有些植物的气味可以调节改善人的食欲;还有些植物可以改善人的情绪,消除疲劳,清醒头脑,增添干劲;此外,植物的芳香还能防病治病,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另有研究表明,植物幼苗有发射生物电磁波的功能,能够降低人体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增强韧性,有利于红细胞更有效的发挥其功能作用;增强肌体新陈代谢,提高肌体青春活力,特别是对肌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帮助中心| 合作伙伴| 产品服务|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土木在线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