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对城市发展的响应 发布时间:2015-09-25 上传者:cotabc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植物园的发展一直处于较快的状态,全世界范围内以每周增加一处的速度发展。我国自21世纪初以来,国家对植物园的投入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增加。不少城市都在新建或扩建植物园,其面积和规模都较大。在新形势下,植物园的建设又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

  1、植物园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1 全球生态危机

  现在,人类面临的情况是,由于生境的破坏和片断化,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人为的消费和破坏过度等因素引发的全球生态危机,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达到历史上正常消亡速度的1000倍或更快。估计2050年前后,全世界将会有1/3的物种濒危。

  1.2 人类对植物资源的持续需求

  世界植物园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加深认识植物、扩大植物利用和保护植物的历史。植物园是繁荣经济的战略植物资源库。从世界范围而言,人类利用新植物资源的需求不会结束。面对21世纪,全世界植物园必然还要沿着发掘、利用植物这条路上以更完善的理论和更先进的方法走下去。

  1.3 城市发展的需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森林城市成了新的建设方向。城市森林包括城区、城郊的一切树木和相关的植被。即,城市的园林、水体、草坪及生长植物的其他开放地域都是城市森林的范围,还包括各种建筑物的表面,如墙面、屋顶,厅廊及水域等处。所以,用“城市植物环境系统”来表达,则更为确切。

  2、植物园对城市发展的响应

  全世界大多数的植物园都分布在市内或郊区,植物园本身就是城市植物环境的一个部分。在建设“城市植物环境系统”中,植物园兼有植物资源多样性的雄厚物质基础和植被结构及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理论的优势,因此可以也应该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植物园的快速发展是城市生态、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1 改善城市植物环境建设

  城市植物环境是自然、半自然,人工、半人工绿地,室外、室内植物环境的综合。城市植物环境系统的建设需要多学科和技术,植物园在提供新植物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可以对城市植物环境的改善和创新提供特有的信息。

  要森林进入城市,物种的选择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植物园有自己的优势。城市森林的形式多数是斑块式或片段式的森林。这类林块在植物园比比皆是,从植物学的角度出发,在人工生态条件下,它们的建立、维护和管理,物种之间的配置、协调与平衡,各植物园都具有较多的经验。

  人工林与自然林交叉、过渡与融合,栽培植被与自然植被的过渡与融合,将成为城市植物环境建设中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此外,很多植物引种的历史性成果,也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如东莞植物园的橡胶引种,经过几十年,在林缘已出现了自生苗,且能生存,就是十分珍贵的成果。外来入侵植物的控制、管理与利用,无疑是未来城市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植物园既有长期接触这类问题的经验,也是最适宜的研究场所。对于外来物种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概予以否定。

  2.2 丰富和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2.2.1 植物园的旅游与科普是展示历史文明与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植物园除了广泛传播植物学知识以外,更要不断以自身的植物学最新发现与成果注入其科普内容,从而在科学普及领域里发挥领先和促进作用。如华南植物园和西双版纳植物园在姜科植物中的发现就是有力的例证。

  2.2.2 充分发挥植物园在文化展示方面的作用

  以植物为载体的文化内涵:很多植物,尤其是经济植物都是人类利用植物的文明史。在这方面有些植物园已有了相当突出的表现,如红木、橡胶、金鸡纳、油棕、茶、咖啡等。宗教植物、民族植物等都含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如佛教植物的“五树六花”(贝叶棕、菩提树、大青树、槟榔、糖棕,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地涌金莲)

  与植物、植物园相结合的文化与艺术内涵:把园景建设提高到园景艺术的创作,是植物园特有的优势。由于多种原因,过去我国植物园没有配置更多的雕塑,这也并非坏事。在财力条件不具备时,勉强配置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物质材料低档的雕塑其效果将适得其反。

  3、植物园性质和内容的发展

  3.1 科学的内容、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展示是植物园建设的指导方针

  从世界植物园发展历史看:19世纪以前建立的早期植物园主要是广泛的收集植物、认识植物 、发现有用植物为人类所需。19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植物园大力发掘经济植物,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植物,这是世界植物园历史的一段辉煌时期。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成就了一批综合性植物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和北美工业发达国家的植物园,科研、科普和游憩三方面的功能都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

  二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植物园,由于占有的植物资源量少,其科研重点转向基础研究,经营重点转向科普和旅游。到了21世纪,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尤其是在城市里突出的需求。适时地把“文化的展示”加到植物园建设的指导方针里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植物园建设的方针也就发展为:科学的内容,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展示。所以,当我们研讨植物园对城市发展的响应时,突出植物园的“文化的展示”,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对城建系统植物园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特色。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内在联系,一定时期的科学和艺术的积淀,本身就是文化。

  3.2 活植物及其科学信息是植物园不可忽视的根本

  植物园的根本——活植物(硬件)和引种记录(软件),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被收集植物的价值或谓植物园的价值,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历史。时间和科学记录使保存在植物园里的植物的价值大大增加。同时,引种植物的价值离不开科学记录,没有科学信息的植物就像没有采集记录标签的腊叶标本一样,不能成为科学基础的一部分。

  全世界植物园都为此奋斗,我国植物园在这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当前的状况是似乎各植物园都很重视,都采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手段来完善记录系统,但真正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则寥寥无几。活植物记录体系的经济、实用是最主要的,技术要简单明了,能为大部分植物园工作者所用,关键在于原始数据的及时收集,而不是单纯地讲信息系统的“水平”。

  植物园要有植物分类的专家,要重视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建设,以提高和保证对植物认识和鉴定以及所有信息的科学性。

  4、植物园是一个有生命的活体

  植物园既是一个工程项目又不等同于一般的基建项目。多功能、综合性植物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园林建筑的建设当然重要,尤其是新建植物园时更应尽快完成这些基础园林设施的建设。植物园的科研、教育和艺术内涵的软件体系并非通过工程建设所能建成的。植物园的建设也不同于一般城市绿地建设,由于本身就是创作,它的建设有一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基本建成以后,发展也是不断的,每年都进行观察和记录,调整、补充、取消。所以说它是需要像维护一个有生命的活体那样来管理。

  植物园的建设不能没有工程队伍的合作,以保证其硬件体系,同时植物园的工程设施也必须在与植物种植和维护部门的协同下才能有效地进行。

  植物园更必须有一支技术队伍来支撑植物园内容的建设和发展。这里指的科学技术队伍,主要包括野外调查、采集、引种和种苗繁殖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状况的跟综观察和记录等。

  引种到植物园里的数以千计的植物,在生态习性、环境要求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园的建设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以满足各类植物的基本要求。

  植物园有各类试验室,还有标本室(馆),图书室(馆)和科学记录的信息系统,植物资源管理系统等。

  总之,它是一个具有许多科学内含的园林机构,要有一个技术队伍来建设和维护。既然如此,从建设植物园的开始就应该既有建园的工程系统,又有建设植物园软件系统的科学技术队伍。有些地方在建设植物园时,只注意了基建工程系统的必要性,忽略了植物园专业科技队伍的重要性;其结果就会只有植物园的框架,缺少植物园的实质内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成语,也许有助于我们认识植物园这两方面的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帮助中心| 合作伙伴| 产品服务|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土木在线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