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面临着穷途末路 发布时间:2015-09-25 上传者:misery31

摘 要:从当代建筑上已经很少能看到人们在理论上希望继承的传统的影子了。生硬地把古典园林的美学概念嫁接到当代建筑这棵树上,一定会出现不伦不类的怪异杂种。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中国一所著名的林业大学读园林规划专业,假期相聚一同聊起有关园林方面的事情来。

  孙:毕业是找工作,还是考研?想出国吗?

  学生:工作不好找,考研外语不过关,如果想继续搞园林规划专业,出国也没太大意思,中国园林在世界上都有极高的地位。

  孙:不是中国园林,而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有过辉煌的历史,中国的现代园林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比起很多发达国家还很落后。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已是历史,明日黄花罢了。

  学生:中国古典园林有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些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的,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继承中创新。

  孙:你是这么理解的?

  学生:这是老师的理论,应该是这样吧,你认为呢?

  孙:“在继承中创新”的说法是最容易站得住脚的观点,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对任何领域里的学术态度都实用,这种观点是不会遭到攻击的,因为它看上去很哲学,又很中庸,特别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最无见解的说法,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说法。中国人就爱玩这一套中庸把戏。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上有过精湛的技艺,古典园林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古典园林是历史的产物,是封建专制社会里文化的典型表现,是为极少数人(贵族)服务的,是为封建的、迷腐的心理需求而定位的。当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应从历史角度去观察,遗憾的是古典园林能让现代园林借鉴的东西太少了,有些理念跟现代生活环境和生存理念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古典园林在今天更多的是考古价值,中国古典园林走进了死胡同。

  学生:现代园林设计不能从古典园林中继承创新吗?

  孙:我的态度可能有些极端,如果哲学地分析,再加上保守的民族自恋心理,我的观点肯定会受到批评。但我认为在学术上需要保持一种非哲学的极端意识,这样我们才能敢想敢干,才有创造。古人说得好,“不破不立”,我最反对学术上的中庸。

  学生:中国古典园林有它特殊的美学价值,在造园学领域内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现代景观园林与现代建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现代景观园林在满足时代精神需求而创新的同时保持了对古典园林的继承。

  孙:我在上海、大连、青岛、深圳做过一些实地考察,成功的景观园林设计很少。多数所谓景观园林设计都是很荒诞的,不能“代表先进文化”,都是落后的文化心理支配下的应景设计,杂乱无章,繁杂琐碎,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对传统园林借鉴和继承的作品,看上去不伦不类,就像一个人上身穿着对襟土布衣衫,脚上穿着名牌旅游鞋,脑袋上还竖起染过的黄发。看上去很傻。

  学生:这些情况确实普遍存在,为什么总是解决不好继承和创新的问题?

  孙:缺少批判精神。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物质的、精神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已同中国的明清时代有着本质的差异,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引发了人们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变革。古典园林景观的封闭心理,造成的园林空间狭小拥塞、欣赏小景、把玩细部、琐碎纤细、闺房后院的个人主义占有心理已经同现代的公共开放空间和开放式的生活方式完全相悖。同时更重要的是,园林设计和建筑是整体和统一的风格,中国的古典园林是当时建筑物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或者说中国的传统建筑和古典园林是非常协调的。建筑本身是景观,景观中有建筑,相互间水乳交融,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境地。而当代中国建筑已基本完全西化,当代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已不能同日而语,从体量到材料、从审美角度到心理需求都发生厂巨大的变化。从当代建筑上已经很少能看到人们在理论上希望继承的传统的影子了。生硬地把古典园林的美学概念嫁接到当代建筑这棵树上,一定会出现不伦不类的怪异杂种。

  学生:我们学园林规划的人接触更多的是中国古典园林,因为中国的古典园林,从文化背景到设计方法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非常经典,而当代景观设计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总结。

  孙:好啊,时代给你们提供了学术革命的机会。的确,中国古典园林几乎达到了极致和经典的程度,表现了我们传统文明的高度发达。你们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重要的是要学会卸掉包袱,以当代精神审视一切。

  学生:从我接触的学生观点来看,基本的态度是,现代景观园林只能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孙:我不是专门研究园林的,从我研究的角度来看,只是对历史的认识,古典园林的价值更趋于考古意义。“全面吸收与继承”是很多人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个中庸态度,也是一种概念化的陈词滥调,甚至有可能是误导。对古典园林的研究是必要的,从中可以了解历史,了解古典园林的成因和辉煌所在,领悟很多精神内涵。但是一定要学会批判,过去优秀的不一定适用于现在,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我总觉得农民有了收割机后没有必要非把二牛抬杠的手段保留下去。这个话题很大,一两句话无法说得很清楚,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多关注创造可能更重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帮助中心| 合作伙伴| 产品服务|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土木在线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