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渗水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也是令施工企业头疼的的事,就其原因,除了施工操作技能低外,还有思想上只注重外墙外观的效果,忽视外墙渗水的预防,从而留下隐患。外墙渗水的通病应以预防为主,施工中严格监督,严格对工程质量和工序质量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为了学习和运用十项新技术,根据目面的施工经验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外墙渗水的原因及相应控制方法归纳如下:
1. 砌体
1.1砌体砂浆用砂宜用洁净的中砂,含泥量小于5%,如果砂的含泥量较大或细度模数小于2.2的细砂拌制砂浆,砂浆的和易性差,收缩性较大,不密实,强度低,雨水很容易从灰缝中渗入墙壁内,因此砌筑砂浆必须按施工要求认真配制,保证密实和强度。
1.2砂浆外加剂:目前砂浆外加剂的品种很多都能增加砂浆的和易性,节约材料,但使用不当会造成一些质量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掌握用量。在砂浆中,外加剂含量增大,会使砂浆密实性差,降低砂浆的强度。而实际施工中,操作工人没有认识到外加剂的用量控制的重要性,随意或无意加大外加剂的用量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必须加强外加剂的用量控制,做到正确使用。其次,在砂浆硬化过程中掺外加剂的砂浆比普通砂浆所需的水份多,砖要正确湿水,而且其砌体要视施工气温情况湿水养护,否则砂浆不能正常硬化很容易缺水而烧坏。既降低砂浆本身的砂浆标号,又影响砂浆和砖的粘结,并形成严重的外墙壁渗水隐患。
1.3引起砌体砌筑质量较差的原因有:砌筑方法不当和没有按操作规程施工,造成砂浆饱满不够,尤其是砂浆立缝,普遍地存在砂浆饱满度不够,有的仅为30%左右。这些不饱满的砂浆立缝区域便会形成渗漏隐患,另外砖的湿水不够,或用干砖砌筑,砖与灰缝粘结差,形成分离缝隙,这也是渗水的隐患。
2. 外墙基层处理在底层抹灰前,应对基层进行清理,清除浮灰、松动砂浆和水泥浆等,并用清水冲洗一遍。对于混凝土表面,应除去油脂污垢,必要时可用10%浓度的火碱溶液清洗,对于光滑表面,可凿毛后再抹灰。凡突出外墙面处,一般都有一层砌筑落灰,应彻底清理干净。实际操作中,只注意凸出控制面而不彻底清理是常有的事。这将造成底层空鼓,留下渗水隐患,必须引起重视。同时在图纸设计时宜沿外墙设计止水线,防止雨水沿线脚向室内渗透。
3. 外墙粉刷施工
3.1底层砂浆底层一般用1:3的水泥砂浆打底,在施工中应控制施工配合比,采用洁净的中粗砂。打底砂浆一般不掺外加剂,因为掺外加剂会减少水泥用量,使砂浆含砂率高、不密实,并且掺外加剂的砂浆所需的养护水分多,底层将会有不同程度的“烧”坏现象,影响工程质量。
3.2底层楼槎处理。外墙底层抹灰一般按照从上往下的施工顺序,在脚手架分步接槎时,往往易忽视接槎处理,上步自然收灰抹压,形成外高内低的接缝,留下渗水隐患。正确的接槎方法是:在上架甩槎时,待底层抹平收浆后,用铁抹子沿木压条切成内高约45度角的反口,当下层抹灰接槎时,宜刷一道泥浆,以利于上下层粘结。
3.3面层施工。面层施工前,应逐层检查底层的质量,凡有空鼓、裂缝、等渗漏隐患的,必须修补合格为止。对于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面层施工时应反复搓压,确保密实。对外墙镶贴面砖的,因较容易出现渗漏现象,施工时应特别注意粘贴层砂浆应饱满,不出现空鼓,否则会形成储水囊。有外墙分格缝的不宜切缝,宜采用成品的PVC塑料线条嵌贴,既美观又能防止渗水。
4. 框架结构与填充墙接缝的处理框架结构与填充墙的连接,受温度变化影响,易收缩开裂。在底层抹灰前,宜沿缝铺一层宽度不小于300mm的点焊钢丝网;对于轻质隔墙,宜满铺一层点焊钢丝网,以避免因温度影响而产生收缩裂缝,留下渗水隐患。
5. 堵好外墙脚手洞眼外墙脚手眼是渗水的严重隐患,在施工中应高度重视。堵眼和补抹底灰应在面层施工前12h内进行。当外墙刮底糙时,应立即组织补脚手眼。首先将孔洞清理干净,敲掉松动不密实的砂浆,用水清洗,待孔稍干后将孔底和两侧满铺砂浆,再将用水湿好的砖砌入孔内,上缝补满砂浆,稍干后刷一道水泥浆,进行底层补灰,反复搓压,使新老底层粘结成整体。
6. 外墙窗无论选用何种外墙窗,应正确安装。窗洞大小适中,一般每边加宽20mm,塞缝前清理干净,宜选用优质的发泡剂,窗台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筑,厚度60mm,捣实,与窗洞两侧和顶面一次压光,并注重养护。窗顶做好滴水线(槽),窗台做好泛水。总之,对外墙面的渗漏,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外墙渗水是可以彻底杜绝的,预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王久明(1963.6-),男,工程师,1987.7毕业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