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墙渗漏是工程常见通病之一。本文通过对某办公楼外墙渗漏事故的鉴定过程,试对此类事故的检测、鉴定流程、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加以阐述。
关键词:墙体、试水、渗漏、喷淋
Abstract: The outer wall leakage is one of project common failing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ome office building outer wall leakage accident's appraisal process, tries to this kind of accident's examination, the appraisal flow, the reason analysis and the processing method elaborated。
Key word: The wall, the trial water, the leakage, sprays
1
、前言
外墙渗漏是工程常见通病之一。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墙面凸凹线爬水漏;2)外墙门窗框渗漏;3)檐口、女儿墙处理不当;4)施工孔洞、管线处渗漏。下面以某办公楼渗漏事故鉴定过程详细分析。
2
、工程概况
该办公楼位于辽宁省某港口城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该建筑共十二层,建筑面积为
18586.9m2,高度为47.94m。基础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基础。框架柱及剪力墙一~八层,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60,九~十二层柱及剪力墙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50。一层外墙采用粘土实心砖及M5混合砂浆砌筑,其余框架填充墙均采用大孔空心砖及M5混合砂浆砌筑。该工程开工日期为1999年5月26日,竣工日期为2001年6月20日。
3
、鉴定原因
所有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工程的外墙及窗口在雨季存在渗漏透水现象
(据甲方提供的数据,有39个办公房间外墙面或窗口雨季漏水。各楼层大会议室南北墙、西楼道北墙角雨季也漏水)。经维修后漏水现象依然存在,故甲方委托乙方对该建筑墙体及窗口漏水原因进行鉴定。
4
、鉴定依据
4.
1该办公楼竣工图及施工档案;
4.
2《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JGJ103-96);
4.
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4.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4.
5《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规程》(JGJ117-98)。
5
、现场检测
检测人员于
2004年8月10日~11日进入该行政办公楼进行检测。按双方合同约定采用的检测方法为:以现场对办公楼外墙进行喷淋试验为主,并结合墙体渗漏实际情况局部重点勘察。
5
.1喷淋试验
喷淋管对墙面进行喷淋,以模拟雨幕方式检验墙体及窗口漏水情况,共模拟喷淋试验四处外墙,具体位置分别在平面
(25)~(J)~(K)轴、(H)~(23)~(25)轴、(J)~(7)~(9)轴和(H)~(8)~(10)轴,每处淋水墙面宽为6m,高度自女儿墙面顶端始至一层。试验顺序:
5.1.1
水泵及喷淋管连接
通过连接管
(直径1寸)将扬程为10m的潜水泵(10吨/小时),与喷淋管连接后,将潜水泵置入办公楼自来水箱内。
5.1.2
喷淋管固定
将喷淋管通过φ
8钢筋固定于女儿墙外墙面,保证喷淋管紧贴墙面并使淋水孔对准墙面。
5.1.3
喷淋试验
启动潜水泵,将水泵送至喷淋管,由淋水孔喷淋至外墙面,形成水幕。
5
.1.4漏水情况观察
在喷淋试验进行后,即逐层对淋水部位墙面及窗口进行检查
(有部分房间因未打开而未检查到),检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5.1.4.1墙面漏水
现场观察,部分房间墙面喷淋一小时左右即开始渗漏,如
(25)~(J)~(K)轴范围的七、八、十二层墙,(H)~(23)~(25)轴范围的三、五、八、十一、十二层墙,(J)~(7)~(9)轴范围的十二层墙,(H)~(8)~(9)轴范围的十一层墙,其表现形态为:墙面漏水点初期水迹由散开点状分布,后逐渐形成局部成片分布。经检查,渗水部位外墙面均存在面砖缝处砂浆开裂或砂浆有微孔洞、断条等现象。将局部渗水点部位内表面抹灰凿除后发现,该部位为原施工脚手眼,脚手眼内由立砖堵塞空隙较大,其做法不符合《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第3.0.6条:“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堵塞。”的要求。水从其堵砖边缘孔洞渗入;有的渗水部位凿开,水是从墙体砌筑砂浆灰缝中渗入。
5.1.4.2窗口漏水
喷淋试验墙面均有窗口,部分楼层窗口有渗水现象
(因试验情况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同,试验时风速及淋水量较小,有的窗框处未淋到水),窗框与周边的墙体连接处存在渗漏现象,尤其是下角部漏水现象更加严重。通过观察,部分漏水是由于窗口处面砖砂浆灰缝存在水平裂缝造成水浸入;部分窗洞口与窗框之间的外侧嵌缝膏有开裂、起翘现象,造成防水效果丧失,使水渗入。
5
.2窗安装质量调查
《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
(JGJ103-96) 第4.2.10条规定:“窗框与洞口之间的伸缩缝内腔应用闭孔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稀等弹性材料分层堵塞,堵塞不宜过紧。对于保温、隔声等级要求较高的工程,应采用相应的隔热、隔声材料堵塞。堵塞后,撤掉临时固定用木楔或垫块,其空隙也应采用闭孔弹性材料堵塞。”及第4.2-11条规定:“洞口内侧与窗框之间应采用水泥砂浆填补抹平;当外侧抹灰时,应采用片材将抹灰层与窗框临时隔开,其厚度宜为5mm,抹灰面应超出窗框,其厚度以不影响窗的开启为限。待外抹灰层硬化后,应撤去片材,并将嵌缝膏挤入抹灰层与窗框缝隙内。保温隔声等级要求较高的工程,洞口内侧与窗框之间也应采用嵌缝膏封闭。”
随机抽取三处检查窗框与洞口之间的伸缩缝内腔做法。将抹灰凿除后均未发现窗框与洞口之间的伸缩缝内有堵塞物,嵌缝膏防水做法不正确。
六、漏水原因分析
6
.1墙体漏水
通过现场喷淋试验和勘察可以看出,墙体漏水的主要原因为外墙面装饰面砖灰缝有开裂现象,雨水从这些缝隙中渗入。
个别部位的施工缺陷,如灰缝砂浆不饱满等现象,也造成雨水渗水。
施工脚手眼未按规范要求补砌进行,空隙较大,通过墙面渗入墙体的雨水很快渗入室内,造成室内墙面水湿痕迹。
6
.2窗口漏水
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JGJ103-96),为了气密、水密和隔声性需要,塑料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采用闭孔弹性材料(如闭孔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稀等)分层填嵌饱满,或者用PU聚氨脂发泡填充材料作软性处理。并且窗口内外侧均应采用嵌缝膏进行封闭处理,尤其是外侧嵌缝膏的构造做法有专门规定。
本工程的竣工档案中未查到任何有关门窗安装施工工艺资料,且窗洞口实际做法未按上述规程施工。工程实际做法为:窗口的墙体与窗框之间缝隙未填嵌任何材料,室内无嵌缝膏,室外有嵌缝膏但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嵌缝膏极易起翘和开裂,影响防水效果,造成窗口渗漏。
七、鉴定结论
该行政办公楼外墙和窗口渗漏问题鉴定结论如下:
7.
1经现场喷淋试验和实际勘察,办公楼外墙和窗口存在渗漏水质量问题。
7.
2外墙渗漏原因如下:
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外墙的装饰面砖灰缝存在局部开裂,致使雨水渗入墙面。
个别部位的砌筑砂浆有孔洞、断条等缺陷。
施工脚手眼堵砌不符合规范要求,砖间空隙较大,使渗入墙内的雨水很快浸湿室内墙面。
7.
3窗口渗漏原因
窗口处墙体和窗框之间缝隙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填嵌
(实际未填嵌)专用材料,室内未有嵌缝膏,室外嵌缝膏做法不正确,易起翘开裂,造成窗口渗漏。
八、行政办公大楼外墙及窗口渗漏水维修处理方法
8
.1墙面渗漏处理
按《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规程》
(JGJ117-98)第9.4条要求,对外墙面渗漏采用以下处理措施:
8.1.1外墙砖缝渗漏处理
首先对整个外墙面进行地毯式排查,检查所有饰面砖缝是否存在砖缝砂浆不密实或裂缝现象,如果存在以上现象,按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剔除不密实或裂缝处的砖缝处砂浆,深至面砖厚度,清洗掉浮灰,底面润湿。采用合成橡胶乳液配制聚合物净浆
(作为结合层)和砂浆分别涂抹和挤压填塞到砖缝部位,与结合层及面砖侧面充分粘结牢固,表面用专门工具压实压光。
施工工序:不密实砖缝砂浆剔除→砖缝清洗润湿→分层抹压聚合物净浆、砂浆→表面光滑处理。
8.1.2墙面整体处理
修补处完成
24小时后清洁整个墙面,喷涂无色高渗有机硅罩面防水剂,对整个墙体进行防水保护,修后外色泽应与原外墙协调一致。
8
.2窗框与洞口结合处渗漏处理方法
检测过程中发现,窗框与洞口之间只在衔接阴角处表面做了密封处理,内部为空膛。且嵌缝膏有起翘和断裂现象。采用在室内、室外分步处理的方法进行。
8.2.1室内处理
将洞口砂浆抹灰层剔除,露出窗框与洞口之间的空腔,清除掉空腔内的浮尘杂物等,用水润湿,将洞口砂浆缺损处用聚合物砂浆抹平,在空腔处嵌塞遇水膨胀止水胶条,使之与洞口和窗框结合紧密。在窗框边缘底部留出
10mm宽度左右的凹槽,将凹槽和窗框连接部位清理干净,用溶剂(丙酮或酒精等)将此部位进行清洗,挥发后用施胶枪或直接刮涂法嵌塞弹性嵌缝膏。嵌缝膏溢出窗框呈圆弧状。
施工工序:剔除洞口抹灰砂浆→清理空腔→洞口缺损砂浆修补→嵌塞遇水膨胀止水胶条→窗框凹槽用溶剂清洗→嵌塞弹性嵌缝膏。
8.2.2室外处理
剔除起翘、断裂或粘结不牢的嵌缝膏。向洞口和窗框之间埋设太力注浆管,上带阀门。每侧至少两个。周边封闭严密。
采用手压泵通过压力管向腔内灌注聚氨酯
(PU)发泡灌浆材料,待其充分固化后,割掉注浆管,表面清理干净,补嵌弹性嵌缝膏。
施工工序:剔除起翘、断裂或粘结不牢的嵌缝膏→在腔内埋设注浆管→周边封堵→灌注聚氨酯发泡灌浆材料→割管清理→补嵌缝膏。
有关要求应符合《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
(JGJ1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