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明洞及洞口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我部承建的万利高速07合同段起讫桩号K42+845~K47+940.5段长5.096公里,全线共有2座隧道,其中长隧道一座,即刘家岩隧道;短隧道一座,即太吉隧道。 3.2.2 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表6 各隧道明洞及洞口工程项目概况表 序号 隧道名称 位置 起讫桩号 明洞长度(m) 地形 影响 洞门 形式 施工 方法 1 太吉隧道左线 进口 ZK44+065~ZK44+080 15 无 削竹式 明挖 2 太吉隧道左线 出口 ZK44+330~ZK44+340 10 偏压 端墙式 半明半暗 3 太吉隧道右线 进口 K44+082~K44+097 15 无 削竹式 明挖 4 太吉隧道右线 出口 K44+346~K44+355 9 偏压 端墙式 明挖 5 刘家岩隧道左线 进口 ZK44+735~ZK44+739 4 偏压 端墙式 明挖 6 刘家岩隧道左线 出口 ZK44+705~ZK45+710 5 偏压 端墙式 明挖 7 刘家岩隧道右线 进口 K44+845~K44+855 10 偏压 端墙式 明挖 8 刘家岩隧道右线 出口 K45+695~K45+700 5 偏压 端墙式 半明半暗 表7 各隧道明洞及洞口工程项目数量表 序号 隧道名称 位置 洞口开挖(m3) 截水沟(m) 临时防护(m2) 明洞(m) 回填(m3) 永久防护(m2) 1 太吉隧道 进口 3626.09 132.09 881.3 30 2454 881.3 2 太吉隧道 出口 5883.72 166.48 850 19 882.55 850 3 刘家岩隧道 进口 5330.77 111.72 850 14 1056.3 850 4 刘家岩隧道 出口 3918.07 229.4 425 10 479 425 3.3 自然地理特征 3.3.1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 (1)太吉隧道进洞口 隧道进洞口位于磨刀溪河南东侧自然斜坡中上部,斜坡坡向340°为主,坡脚20°~39°。进洞口微地貌呈阶梯台地,为居民房屋旧址,现已休整呈耕地。隧道直线进洞,洞轴线与斜坡坡向交角19°左右,与岩层走向呈大角度相交。斜坡覆盖层为碎块石土、砂砾土,厚度约17.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砂岩、页岩,页岩为软岩,砂岩为较软岩。进洞口构造上位于龙驹背斜北西翼,岩层产状340°∠48°,层间结合一般,强风化层厚6.7m~7.8m,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中厚层状。岩体发育二组裂隙:①、70°∠86°,②、142°∠33°。地下水较贫乏,雨后可能有少量渗水多呈滴状渗出。洞口段斜坡土体现状稳定,自然坡脚5°~15°,根据调查,天然状态及久雨情况下未见明显变形迹象,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