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型-可抽式浮头管箱和s型相比,将钩圈法兰合管板合二为一,s钩圈型排管更多些,拆卸管束时,应先拆后管箱盖、后端盖及钩圈等,而可抽浮头不用。Solidworks2018版本,欢迎下载学习。...
-
封头管箱分为B型、M型,B型为左管箱,M型为右管箱,是BEM型管壳式换热器的重要部件,由封头、管箱法兰、管箱筒体、接管等组成,根据换热器回程数增加分程隔板,又分为立式、卧式。欢迎下载学习。...
-
-
工厂使用的换热器设计模型(heat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SW2010绘制,不包含参数,但是可以编辑的模型)...
-
特殊结构的换热器设计模型heat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SW2010绘制,不包含参数,但是可以编辑的模型)...
-
该模型为换热器的三维模型,主要应用在国外福伊特的液力缓速器上做油水热交换,下面两个大水口为冷却水的进出口;上面两个小水口为热油的进出口。内部为铜换热芯子,散热效率更高。...
-
管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壳体直径300,总长1500,中间设置有6层折流板,原理是上下为热液进口与出口,液体在壳体内做上下流动,通过上法兰流出,前封头下法兰为冷液进口,通过紫铜管回流到前封头再由上法兰流出,在这个过程中带走热液中的热量...
-
格林函数法在竖直U型地埋管传热计算中的应用
竖直u型地埋管传热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采用格林函数法确定了钻孔外IX.域的温度分布解析式。通过求解钻孔壁温度,与经典的“负荷叠加”G函数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更快,结果精确。
-
-
N型-固定管板一体管箱,是NJN型管壳式换热器的重要部件,由管箱法兰、管箱筒体、接管等组成,管板直接和管箱筒体焊接,根据换热器回程数增加分程隔板,模型版本为solidworks2018。欢迎下载学习。...
-
用于可拆管束与管板制成一体的管箱;是CGC型管壳式换热器的重要部件,由平盖、管箱法兰、管箱筒体、接管等组成,根据换热器回程数增加分程隔板,图纸版本为solidworks2018。欢迎下载学习。...
-
S型-钩圈式浮头管箱是将钩圈和浮头法兰、浮动管板相连,形成一个腔体,和前端管箱、换热管形成一个的管程。本模型为Solidworks2018版本,欢迎下载学习。...
-
8种225-U形-热标准汽缸模型,气压传动中将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气动执行元件。汽缸有作往复直线运动的和作往复摆动的两类。作往复直线运动的汽缸又可分为单作用、双作用、膜片式和冲击汽缸4种。...
-
此换热器由solidworks2012所建模型,由管箱、管板、定距管、拉杆、折流板、换热管、外接法兰及支座组成,模型结构详细,按照正确的参数及标准建立,可用于学习、课设参考。可用SW2012以上版本打开,欢迎下载学习。(也可提供全套二维加工图.dwg)...
-
-
-
U形管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它由管板、壳体、管束等零部件组成。它结构简单、紧凑、密封性能高,检修、清洗方便、在高温、高压下金属耗量最小、造价最低.该设备内径800mm,壳程设计压力1.5MPa,管程设计压力1.2MPa,采用WN带颈对焊法兰,可用于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容器类别Ⅱ类。并有详细的压力容器强度计算书。...
-
-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本设计模型图采用通用格式solidwork2012以上版本,UG8.0以上版本和CATpart21以上版本软件即可打开,如出现与软件版本不一...
-
图纸说明:图纸内容为全焊式换热器(强制循环二效)SW模型。注意该模型没有详细的零部件图纸,只是一个外形,提供Slidprt格式的文件。仅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下载!...
-
换热器(余热回收锅炉)设计模型(heat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其中,石油化工领域仍然是换热器产业最大的市场,其市场规模...
-
①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增减自如。因为它由标准构件组合而成,安装时无需另外加工。②传热效能高。它是一种纯逆流型换热器,同时还可以选取合适的截面尺寸,以提高流体速度,增大两侧流体的传热系数,因此它的传热效果好。液-液换热时,传热系数为870~1750W/(m·℃)。这一点特别适合于高压、小流量、低传热系数流体的换热。套管式换热器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单位传热面积金属耗量多,约为管壳式换热器...
-
换热器(heat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例如电厂低温用聚四氟乙烯换热器是发电厂为降低排烟温度进行余热回收的新型装置设备。采用氟塑料换热器,能够防止酸腐蚀,并将烟气温度降至100度以内。郑州工业大学研制成...
-
DX10B系列直线电机模型,此模型图为直线电机模型图,直线电机也称线性电机,线性马达,直线马达,推杆马达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稳定增长,证明直线电机可以放心的使用。此模型图stp格式,欢迎下载使用!!...
-
DX20B系列U型直线电机模型,直线电机是直接产生直线运动的电动机。直线电机又称线性电机,它分为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常用的直线电机类型是平板式和U型槽式,和管式。线圈的典型组成是三相,由霍尔元件实现无刷换相。...
-
-
板式换热器4个接口的作用及接法
板式换热器是两种介质进行热交换的设备,我们都知道板换有4个接口,很多朋友不知道这四个接口的作用是什么,也有很多朋友不明白板式换热器的四个接口该怎样去接,有什么注意事项,今天康景辉小编为大家逐一讲解一下。
-
本图纸为DN150-DN200异径板式换热器,一级热网口径:DN150,二级热网口径:DN200。本图为换热器简易模型,无冲压换热板片图纸。所有图纸可编辑,所有特征参数可编辑。...
-
换热器堵塞故障的诊断与分析
本资料为换热器堵塞故障的诊断与分析,提出了换热器的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拟合了换热器堵塞的情况,通过对UA值的监测可以做出相应的换热器堵塞故障诊断。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自学习能力强,效果好的特点,采用感知器网络对其进行了故障诊断分析。内容详实,值得参考下载。
-
-
钎焊板式换热器的失效分析
钎焊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应用场合日益增多的紧凑型高效换热器,但也暴露出一个显著的缺
点,就是泄漏时(尤其是内漏时) 不能修复。本文分析了某外国公司钎焊板式换热器的失效原因,指
出要充分发挥该种换热器的性能特点,除严格控制其制造质量外,还应从设计与安装两方面进行失
效预防。
-
-
W型-带套环填料函浮头管箱设计时布置在换热器右端。由于管束可以自由伸缩,管束与壳体之间不会产生温差应力。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易于检修、清洗。缺点是壳程流体有外漏的可能,故使用压力及温度受到限制。壳程不宜走易挥发、易燃、易爆及有毒的介质。模型是SolidWorks-2018,欢迎下载。...
-
P型-外填料函浮头管箱是浮头式的一种,通过壳体法兰和夹持法兰将管板密封固定,同时填料的可压缩性保证了管板的膨胀浮动空间。本模型为Solidworks2018版本,欢迎下载学习。...
-
汽车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
-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冶金、交通、国防等工业部门重要工艺设备之一,它正确的设置,性能的改善关系各部门有关工艺的合理性、经济性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与节约,对国民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设计方法被应用换热器的设计上。因为换热器的结构相对固定,参数化在设计换热器中可以实现非常理想的应用。...
-
取暖用的一种热能转换器。它由:进气孔、外壳、拉线座、转换开关轴、转换开关手柄、排气孔、不工作排气孔、工作进气孔、转换开关翻板、进气管道、工作排气孔、工作管道组成。外壳为长方形,在它的上方有进气孔,下方的一侧有排气孔,排气孔的上边安有转换开关轴,转换开关轴上安有转换开关手柄,手柄上安有拉线和拉线座,欢迎大家收藏下载...
-
土壤源热泵的设计应用/地源热泵的套管式地下换热器传热研究.pdf
结合一地源热泵示范工程,建立了垂直竖井与地基桩单U型管埋地换热器联合使用的地源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实验装置。通过对全年运行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地下换热器的进出水温差和平均温度,冬夏季地源热泵的吸(排)热量,制热(冷)量循环性能,为地源热泵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
冷水表面式冷却器的熵增分析与换热器强化传热评价准则研究
提出并采用了换热器强化传热性能评价准则,即强化换热器单位换热量的熵增应小于原来换热器单位换热量的熵增。这一准则,试图从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结合的角度,对强化传热效果进行质和量两方面的综合评价。基于该评判准则,选用了一种冷水表面式冷却器,对于不同翅片结构的两种换热器方案进行了流动、传热及热力学特性的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确定了一种较优的冷却器翅片结构,并认为所采用的换热器强化传热评价准则是合理可行的,可以在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中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