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PPT格式)
钢筋保护层的定义:现行很多资料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定义不一至,大部分资料中的保护层厚度是主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公路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规定: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也就是说规范中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是指净保护层厚度。《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是钢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包括主筋、箍筋和分布钢筋。钢筋的锈蚀一般总是从最外侧的分布钢筋或箍筋开始,并能引起混凝土开裂和剥落,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首先应保证箍筋和分布钢筋的保护层,而内侧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则往往取决于箍筋或分布钢筋的需要。本人认为《公路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定义的钢筋保护层准确合理,可理解为最外层钢筋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指从混凝土表面到钢筋最外缘之间的距离。在耐久性设计中,如无特殊标明,这一保护层应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通常情况下应为箍筋或外侧分布筋而不是主筋。 .设计保护层厚度:设计图纸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注尺寸方式不统一,与钢筋保护层的定义不一至(保护层厚度在主筋中心位置标注)。设计施工图中的保护层厚度尺寸一般有以下几种标注方式: ①标注钢筋(主筋)中心线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这种标注方式是设计部门强调了结构断面的有效截面系数。导算净保护层厚度时应减去钢筋半径,与钢筋保护层的定义不一致,容易使技术人员理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