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于:2011-04-12 15:10:57 来自: 结构
0
0分

隧道手册隧道施工防水排水

隧道施工防水排水
点击立即下载源文件

特别声明:本资料属于用户上传的共享下载内容,仅只用于学习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 联系站方删除!

收藏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点击分享

  • 不等跨连拱隧道防水设计图
    不等跨连拱隧道中隔墙顶部防水设计,提供了一种可实施的连拱隧道中隔墙顶部的防水设计
  • 隧道防水构造及做法要点详解
    本资料为:隧道防水构造及做法要点详解,内容详实,可供下载参考。
  • 隧道防水层及止水带施工方案
    明洞拱墙浇筑完成,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应立即铺设防水层进行回填。明洞外防水设计为防水层。施工时,先将混凝土表面的外露钢筋头等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上凹凸不平处修凿平整,用水泥砂浆将衬砌外表涂抹平顺,以免损坏防水层。
  • 市政工程电缆隧道防水施工方案
    本标段为工程L2线,电力桩号为1+960—2+616.4、2+779.6—2+955.3、3+042.4—3+290段电力隧道部分,其中1+960—2+260段采用浅埋暗挖施工方法,其主线结构为2.6m×2.9m单孔复合衬砌结构,长300m;其余段采用明开沟槽施工方法,其主线结构为2.6m×2.4m明开单孔电力沟道,长779.7m。
  • 广州省某人行隧道防水项目施工工法
    广州地铁*号线火车站5 号出入口至省汽车站人行隧道工程位于广州火车站西侧闹市区,隧道主要用于火车站、地铁站、省汽车站、市汽车站及天马服装市场之间常年密集的人流通行。隧道覆土深度2.0~3.5 米,主要为粉质砂粘土,地下水平均埋深1.5m。设计规定本隧道采用一级防水,即完全不允许有渗水现象,结构表面无湿渍, 防水堵漏一直是地下工程施工中很“头疼”的问题,而且业主还要求:“只能设防、不作引排”,这给防水施工更增加了难度。本工法即是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主体防水与辅助防水相结合、刚性防水与柔性防水相结合、分区止水与局部止水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隧道喷膜防水施工-喷膜防水施工方法与工艺
    丙烯酸盐喷膜防水材料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高端防水材料。 丙烯酸盐喷膜防水材料在本文中简称(喷膜防水)——喷膜防水技术是近年来研究开始的创新概念隧道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随着建筑防水的理念不断地发展和更新,喷膜防水技术越来越得到青睐。接下来,一起来探讨下各种条件下的喷膜防水施工方法与工艺。
  • 双洞分离式隧道洞身防水层施工文案
    2.1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0.75+0.5+2×3.75+0.75+0.75=10.25;隧道净高:5.0。 (4)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高度5.0m,宽度13.0m。 (5)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高度5.0m,宽度4.5m。 (6)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高度2.5m,宽度2.0m。 (7)洞内路面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2线路概况 xx隧道位于xx县沿江乡xx村,邻近G201国道。xx隧道设计为双洞分离式隧道,左线里程:K679+405~K681+775,隧道全长2370m。其中,Ⅲ级围岩260米,Ⅳ级围岩1660米,Ⅴ级围岩450米。 2.3自然地理特征 2.3.1地形、地貌特征 隧道测设线通过段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貌上属于中山地貌。路线横穿山脊,沿线地形地势特点为中间高,两侧低。整体地势起伏较大,沟谷纵横,位于山区林场,地表植被发育,根据物探推测及钻孔揭露,断层破碎带位于左线K679+560~K679+680。 2.3.2工程地质特征 1.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工程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隧址区上覆盖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含碎石粉质粘土,洞身进口段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小河口组炭质页岩及砂岩,洞身及出口段主要为晚太古界黑云母角闪片岩及加里东晚期混合花岗岩组成。 2.工程地质构造与地震 (1)地质构造 勘察场地地质构造单元位于中朝准地台与天山-兴安地槽区交界部位,晚元古-古生代二叠纪为隆起区,至晚古生代三叠纪部分构造活化,开始滨太平洋大陆活化阶段,出现裂谷沉积,中生代又一次出现沉降接受陆源碎屑、山地间快速堆积,新生代受喜山运动产生长白山区断块,地壳以垂直隆升为主。 (2)地震 中国地震《中国地震参数区画图》(GB18306-2001)表明该区抗震设防烈度<Ⅵ度,根据建设部建抗【1993】13号文和吉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吉建抗字【1993】4号文规定和《吉林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分工作图》对抗震区域的划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域。 2.3.3水文地质 1.地表水 隧址区内地表水有扁桃胡河,在隧道进、出口附近的冲沟内有小溪通过,洞身亦有小股泉水外渗,泉流量30m3/d,水量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呈季节变化,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 2.地下水 隧道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当大气降水较大则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排泄,最终汇入小冲沟。场地土层薄,以残、坡积碎石为主,且坡度较大,不利于地下水赋存。第四系松散孔隙水水位埋深浅,大致与附近地表水水位一致,地表水亦是第四系土层孔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各类岩组裂隙均较发育,为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条件,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隧道进口段山间河流沟谷,含水层岩性为砂性土和碎石(块)为主,受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地下水沿基岩面径流或渗入基岩节理裂隙内,水量有限其动态不稳定。 基岩裂隙水,通过工程地质调绘,场地主要出露混合岩化花岗岩、黑云母角闪片岩、炭质页岩、砂岩等,基岩切蚀强烈,裂隙发育,为地下水提供了赋存空间,水流排泄畅通,地下水常沿裂隙面渗出或股状流出。而沿线基岩裂隙、节理较发育,裂隙水径流条件较好,但储水条件较差,一般都有渗流形式排泄于沟谷内,涌水量较小。无统一水位,其流量受季节性气候影响。 3.水质简分析 根据地区经验及水质分析结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隧道涌水量预测:隧道涌水量为408m3/d,最大涌水量按2倍考虑816m3/d。 2.3.4气象特征 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一月份最冷,平均气候-2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多年平均气温3.3℃,最高气温34.7℃,最低气温-40.5℃,最大冻土深度1.6m。平均年日照时长2352.5h。多年平均降水量744.3mm,历年最大降水量1071.3mm,多年最小降水量574.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91.7mm。夏季多东南风,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7m/s。最大冻结深度1.5m。 2.3.5不良地质 经工程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隧址区无影响场地稳定的活动断裂构造,泥石流、崩塌、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但在左线K679+700附近有非活动断裂F7,宽度约100m,对隧道稳定性不大,开挖时易出现工程性坍塌。 2.4施工便道 施工主要以林场既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便道起点为G201国道xx隧道出口处,沿林场既有道路,通往隧道进口,利用原有道路500m,对既有便道有坑洼,路面不平整处先整平,再碾压;泥质地段采用砂砾进行换填,路面较窄处进行拓宽处理,对路面进行处理,以便道中心为基准,向两侧做3%~4%的横坡排水。
  • 石板尾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
    本文档为石板尾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文档内容详细,资料可供参考。
  • 旗岭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新建赣州至深圳铁路旗岭隧道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小金口街。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354+520~DK354+846,全长326m,明暗洞分界里程分别为:DK354+576、DK354+811。隧道进、出口采用帽檐斜切式洞门(进口L=18m,出口L=18m)。进、出口均采用偏压路堑式明洞。 (2)隧道平面及纵断面 隧道进口DK354+520至出口DK354+846位于左偏曲线上。 本隧道设置单向上坡坡度为7.1236‰。
  • 隧道防排水存在的问题及施工要求
    本资料为隧道防排水存在的问题及施工要求,共40页。 在地下水发育的富水地段(一般为富水区及以上),环向每隔6~8米设一道φ50mm打孔波纹管,对集中出水点须单独设盲管并引入侧沟,大面积渗水适当加密。
  • 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工法及工程实例
    本资料为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工法及工程实例,编制于2014年4月,共67页。 隧道防排水是隧道施工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地下水富、涌水、渗漏水大的铁路工程等隧道中,衬砌渗漏水是隧道的主要病害,直接影响线路正常运营,更严重的是由于地下水长期腐蚀衬砌砼,造成衬砌裂缝,严寒地区隧道漏水会造成衬砌冻裂、掉块等病害。
  • 隧道衬砌弹簧盲管防排水施工方法
    内容简介 一、本方法特点 1、排水通道畅通。无论是隧道拱部还是边墙的渗漏水,都可以通过环向排水管和衬砌防水板背后的无纺布,汇流入纵横向排水管排出洞外,而不会渗出混凝土衬砌。 2、防水严密。塑料防水板具有变形性好,焊接密实等特点,使渗漏水不容易通过防水板渗入洞内。 3、工序简单,施工时间少,技术易掌握。 二、适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丰富的各种类型的山岭隧道和地下工程建筑的施工。 三、施工原理 岩石裂隙水或地下水沿隧道洞身防水层和弹簧盲管汇流至墙底纵向排水管,再由与其连接的横向排水管引流至中心水沟,由中心水沟排出洞外。防水原则是以排为主,堵排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空间立体防排水体系。 此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初期支护期间的排水系统,包括弹簧盲管,纵、横向排水管和中心水沟。二是二次衬砌的防水系统,包括防水板和无纺布。
  • 成渝客专某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
    XX隧道位于四川省XX县XX镇XX村,出口位于XX湾XX村附近。隧道进口里程为DK125+991、出口里程为DK127+335,全长1344m。 全隧洞内采用分区防水技术,重视初期支护防水,以衬砌结构自防水为主,以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注浆防水和防水层加强防水。隧道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低于P10。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拱墙部位铺设防水板加无纺布。环向采用Φ50单壁打孔波纹管排水,墙脚纵向排水管采用Φ80单壁打孔波纹管排水,横向采用Φ100mmPVC排水管排水。洞内沉降缝及伸缩缝处均设橡胶止水带,洞内施工缝处均设置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和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 某消防水池给排水设计施工图

    消防泵型号FLG100-160A,P=11KW   1.本设计为杨庄小区的配套工程,供给室外消防用水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5L/s,   3.本设计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水池容积200m3.消防用水量180m3,保证室外2小时消防水量.采取措施保证消防用水不被他用.   4.选用两台消防水泵,一用一备,消防水泵房的两路出水口与室外消防管网连接,   5.管材:采用焊接钢管,除锈后刷防锈漆两道   6.水池上水水位采用水位控制阀控制   7.溢流管不能接入下水管道,应防止污水等进入   8.未尽事宜见有关规范.图集

  • 某铁路隧道结构防排水技术
    铁路线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包括车站双线、区间单线隧道、或采用无防水层整体式衬砌结构、拱墙防水层复合式衬砌结构和全封闭防水层复合式衬砌结构隧道。
  • 某隧道雪沟斜井抽排水方案
    斜井与正洞相交里程为DK144+800,斜井与隧道中线小里程方向的平面夹角为65o51′,斜井现已施工至斜05+50,目前掌子面围岩情况较差,呈砾岩夹砂岩,开挖面不能自稳,需要采取超前支护。拱顶左侧有大面积渗水,并呈线状。
  • TBT3354-2014铁路隧道排水
    本资料为:TBT3354-2014铁路隧道排水板,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 内昆铁路隧道结构排水技术
    目前复合式衬砌防水层构造形式有两种,其一为单层防水卷材结构,仅有一层防水板铺设于初期支护与二衬结构之间,其二为双层结构,即在防水板与初期支护间加铺一层垫衬材料,以克服凹凸不平基石对防水板的损伤,并利于地下水的排泄。
  • 隧道洞身防排水一般构造图
    本资料为隧道洞身防排水一般构造图,图纸包括:平面图 φ100mm路面下横向排水盲管 Ⅰ-Ⅰ断面 等,设计精准,内容详实,可供网友下载参考。
  • 某地区防水和排水详细文档
    本资料为:某地区防水和排水详细文档,资料内容包括:施工防排水等多种文档,设计详细,可供参考。
  • 排水图集02S404防水套管
    给排水普通穿墙套管、刚性防水套管、柔性防水套管的制作、安装详细说明
  • 隧道防水板无纺布施工技术交底
    2.2施工方法 防水板超前二次衬砌10~20m施工,用自动爬行热焊机进行焊接,铺设采用专用台车作为操作平台。铺设防水板要求形成“初期支护表面整修→无纺布铺挂→防水板铺挂→防水板质量检验→二次衬砌施工”的流水作业线。 2.2.1 施工准备 ⑴洞外准备:检验防水板质量,用铅笔划焊接线及拱顶分中线,按每循环设计长度截取,对称卷起备用。 ⑵洞内准备:铺设台架行走轨道;施工时采用两个作业台架,一个用于基面处理,一个用于挂防水板,基面处理超前防水板两个循环。 ⑶根据测量班放样点位准确测放拱顶分中线。
  • 隧道防水隔离层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本资料为隧道防水隔离层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共6页。 施作防水层前,应检测遂道净空断面,严格控制超、欠挖、如有欠挖必须凿除,对喷射砼表面凹凸不平不平显著部位应分层补喷或砂浆找平,做到喷表面基本圆顺;所有锚杆、钢筋网、钢支掌、小层管、大管棚等露头部分应齐根切除,并用水泥砂浆找平。
  • 双洞分离式隧道洞身防水层施工方案
    2.1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0.75+0.5+2×3.75+0.75+0.75=10.25;隧道净高:5.0。 (4)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高度5.0m,宽度13.0m。 (5)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高度5.0m,宽度4.5m。 (6)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高度2.5m,宽度2.0m。 (7)洞内路面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2线路概况 xx隧道位于xx县沿江乡xx村,邻近G201国道。xx隧道设计为双洞分离式隧道,左线里程:K679+405~K681+775,隧道全长2370m。其中,Ⅲ级围岩260米,Ⅳ级围岩1660米,Ⅴ级围岩450米。 2.3自然地理特征 2.3.1地形、地貌特征 隧道测设线通过段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貌上属于中山地貌。路线横穿山脊,沿线地形地势特点为中间高,两侧低。整体地势起伏较大,沟谷纵横,位于山区林场,地表植被发育,根据物探推测及钻孔揭露,断层破碎带位于左线K679+560~K679+680。 2.3.2工程地质特征 1.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工程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隧址区上覆盖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含碎石粉质粘土,洞身进口段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小河口组炭质页岩及砂岩,洞身及出口段主要为晚太古界黑云母角闪片岩及加里东晚期混合花岗岩组成。 2.工程地质构造与地震 (1)地质构造 勘察场地地质构造单元位于中朝准地台与天山-兴安地槽区交界部位,晚元古-古生代二叠纪为隆起区,至晚古生代三叠纪部分构造活化,开始滨太平洋大陆活化阶段,出现裂谷沉积,中生代又一次出现沉降接受陆源碎屑、山地间快速堆积,新生代受喜山运动产生长白山区断块,地壳以垂直隆升为主。 (2)地震 中国地震《中国地震参数区画图》(GB18306-2001)表明该区抗震设防烈度<Ⅵ度,根据建设部建抗【1993】13号文和吉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吉建抗字【1993】4号文规定和《吉林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分工作图》对抗震区域的划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域。 2.3.3水文地质 1.地表水 隧址区内地表水有扁桃胡河,在隧道进、出口附近的冲沟内有小溪通过,洞身亦有小股泉水外渗,泉流量30m3/d,水量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呈季节变化,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 2.地下水 隧道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当大气降水较大则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排泄,最终汇入小冲沟。场地土层薄,以残、坡积碎石为主,且坡度较大,不利于地下水赋存。第四系松散孔隙水水位埋深浅,大致与附近地表水水位一致,地表水亦是第四系土层孔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各类岩组裂隙均较发育,为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条件,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隧道进口段山间河流沟谷,含水层岩性为砂性土和碎石(块)为主,受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地下水沿基岩面径流或渗入基岩节理裂隙内,水量有限其动态不稳定。 基岩裂隙水,通过工程地质调绘,场地主要出露混合岩化花岗岩、黑云母角闪片岩、炭质页岩、砂岩等,基岩切蚀强烈,裂隙发育,为地下水提供了赋存空间,水流排泄畅通,地下水常沿裂隙面渗出或股状流出。而沿线基岩裂隙、节理较发育,裂隙水径流条件较好,但储水条件较差,一般都有渗流形式排泄于沟谷内,涌水量较小。无统一水位,其流量受季节性气候影响。 3.水质简分析 根据地区经验及水质分析结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隧道涌水量预测:隧道涌水量为408m3/d,最大涌水量按2倍考虑816m3/d。 2.3.4气象特征 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一月份最冷,平均气候-2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多年平均气温3.3℃,最高气温34.7℃,最低气温-40.5℃,最大冻土深度1.6m。平均年日照时长2352.5h。多年平均降水量744.3mm,历年最大降水量1071.3mm,多年最小降水量574.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91.7mm。夏季多东南风,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7m/s。最大冻结深度1.5m。 2.3.5不良地质 经工程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隧址区无影响场地稳定的活动断裂构造,泥石流、崩塌、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但在左线K679+700附近有非活动断裂F7,宽度约100m,对隧道稳定性不大,开挖时易出现工程性坍塌。 2.4施工便道 施工主要以林场既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便道起点为G201国道xx隧道出口处,沿林场既有道路,通往隧道进口,利用原有道路500m,对既有便道有坑洼,路面不平整处先整平,再碾压;泥质地段采用砂砾进行换填,路面较窄处进行拓宽处理,对路面进行处理,以便道中心为基准,向两侧做3%~4%的横坡排水。
  • 越江隧道岸边段结构防水施工专项文案
    沿江通道越江隧道工程(XXXX路-XX外环线)新建工程Ι标是XX市郊环线(G1501)闭合工程越江节点,位于XX市北部,连接外环线XX段和郊环线XX段。工程起于XX区XX路XX路东侧,经XX十四区,先后穿越XX圈围地区,进入长江,穿越炮XX公园、XX江、XX滨江森林公园后与外环线相接,线路总长6.465km。工程设计为单层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主线设计车速80km/h。 XX岸边段工作井~PX4位于XX区XX路北侧绿化带范围内(XX路~XX支路),主线包含XX工作井、PX1~PX4共五个节段;另外包括XX风道、地面出入口等附属工程。主线基坑长150.2m(R线里程),基坑宽36.6m~52.6m;开挖深度14.2m~26.6m。风道基坑长139.6m,基坑宽度15.5m~33.3m,开挖深度16.6m~20.05m。 XX工作井、设备段、暗埋段和风道均为箱型框架结构,主要有底板、顶板、中板、内衬墙和隔墙等组成。 本工程的防水等级为二级(整条隧道平均渗漏量不大于0.05L/m·d,任意100m 防水面积上的渗漏量不大于0.15L/m·d,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 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 。岸边段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顶板、底板、侧墙抗渗等级≥P8;当埋深≥20m时,抗渗等级≥P10。
  • 南方某水下隧道防水设计CAD设计图
    本次设计的工程穿越南湖公园,其中主线全长约1.25km,主线隧道长度为879m;主线路线走向呈西北至东南方向,为城市Ⅰ级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50km/h。结构外防水采用渗透型砼保护剂(推荐DPS)和BAC高分子复合自粘防水卷材,沿顶、底板及侧墙四周外表面进行整体全包裹,作为外包防水层。具体作法:在结构砼外表面(不包括底板)喷2道渗透型砼保护剂(两道总用量:每Kg喷4m2结构面积),待其全部渗入砼表面以下4~7mm后,外贴一层BAC高分子复合自粘防水卷材。
  • 隧道防水构造 做法要点详解
    该资料为隧道防水构造及做法要点详解 隧道防水工程是一项涉及到工程学、密封学、地质学等众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项目,原则应紧密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结构特点,修建方法、工程用途及使用要求。设计遵循“防、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力求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实现防水目的; ······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附加防水层 变形缝、施工缝的处理 穿墙管的防水处理 隧道渗漏水的治理方法 ······ 共5页
  • 隧道及地下工程防水堵漏工法
    在用盾构法施工中,由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拼装而成的隧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管片的渗漏水,为保证隧道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进行防水堵漏处理。隧道防水堵漏工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了近30年来隧道堵漏经验。 该工法在上海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延安东路越江隧道、打浦路越江隧道、金山石化总厂进排水隧道等大型工程上得到应用,达到了止水、防水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工法中TZS水溶性聚氨酯注浆材料,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 特点 1.1防水堵漏工法能有效解决地下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接缝、施工缝、变形缝、蜂窝麻面及混凝土收缩裂缝等渗漏水、止水、防水效果显著。 1.2防水堵漏工法施工工艺简单有效,设备体积小巧,不受施工场地大小限制。 1.3防水堵漏工法中目前所用的注浆材料、嵌缝材料,例如油溶性及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821BF遇水膨胀橡胶,888膨润土嵌缝胶等,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已达到国际水平。 1.4防水堵漏工法中,利用特殊的工艺、材料可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补强,尤其对大面积浇捣的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细小裂缝也能进行防水堵漏处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地下工程的防水、堵漏施工,如人防地下室、地下通道、地下车库等工程的防水堵漏。
  • 高原严寒隧道综合防排水施工技术
    渗漏水是隧道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高原严寒山区,存在严重冻融冻胀问题,隧道防排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隧道的结构、使用寿命与行车安全。结合河卡山隧道工程实例,介绍高原严寒山区隧道综合防排水设计,及防水系统、排水系统和立体排水防水板等的施工工艺及应注意的关键问题。通过冻融期检验,隧道排水系统畅通,无渗漏、挂冰、冻胀等水害现象发生。
  • 某桥隧道分区防排水施工技术
    本资料为:某桥隧道分区防排水施工技术,以往山岭隧道防排水施工中,均采用了防、截、排、堵施工措施,但效果不甚理想,隧道竣工后均出现了局部渗漏、砼开裂现象,我们通过对以往隧道防排水的经验总结,采用分区防排水的施工技术,在隧道各个分区段内综合应用防、截、排、堵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隧道二衬已竣工,通过检查,该隧二衬没有渗漏和砼开裂现象,确保了隧道整体质量。
  • 隧道衬砌结构防排水施工示意图
    本资料为:隧道衬砌结构防排水施工示意图,设计规范,内容详实,可供参考学习。
  • 单洞双向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
    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县通麦镇境内,是两座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设计时速40km/h,标准等级:公路二级。隧道的桩号分别为:K4093+085—K4093+616、K4093+344—K4093+787隧道长分别为:531m和443m,隧道纵坡为-3.05%和-2.75%的单面坡。隧道进口、出口端为墙式洞门。 其隧道防排水系统设置,洞顶外5米设置截水沟,将隧道洞顶山坡流水引至洞门两侧,以减少对洞口的冲刷。明洞采用土工布加防水板防水,采用干砌片石盲沟和Φ160半边打孔HDPE纵向排水管排水;暗洞采用土工布加防水板防水,Φ100环向Ω排水管将岩面渗流水排入Φ160半边打孔HDPE纵向排水管;在纵向检查井处通过横向引水管将暗洞衬砌背后的水引入隧道中心排水管排出隧道外。路面水通过路拱横坡排入边沟,在洞外经洞外排水暗沟引入路基排水沟;隧道施工缝处设橡胶止水条,变形缝处布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后浇带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贵广铁路GGTJ3标中铁五局贵广铁路指挥部第一项目部管段DK186+080.75~D3K202+127.5中所有隧道工程二次衬砌防排水作业,包括防水板、纵环向排水盲管及止水带的安装作业等。
  • 旗岭隧道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为确保防水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防水原则。
  • 铁路隧道结构防排水技术施工组织方案
    局管内昆铁路线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包括车站双线、区间单线隧道、或采用无防水层整体式衬砌结构、拱墙防水层复合式衬砌结构和全封闭防水层复合式衬砌结构隧道。 其它类似之铁路隧道,设计防排
  • 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
    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隧道穿过断裂破碎带段,预计地下水较大,当采用以排为主可能影响生态环境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 某桥隧道分区防排水施工 技术
    在以往山岭隧道防排水施工中,均采用了防、截、排、堵施工措施,但效果不甚理想,隧道竣工后均出现了局部渗漏、砼开裂现象,我们通过对以往隧道防排水的经验总结,采用分区防排水的施工技术,在隧道各个分区段内综合应用防、截、排、堵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隧道二衬已竣工,通过检查,该隧二衬没有渗漏和砼开裂现象,确保了隧道整体质量。
  • 200立方消防水池给排水施工详图
    本工程为200立方消防水池给排水施工详图,包含水池横断面图,池壁水平转角大样,消防水池-0.200平面图,顶板平面配筋图,底板平面配筋图等图供设计师参考,图纸格式:天正7,CAD2000
  • 排水口防水节点详图具体施工做法
    1、厕、浴、厨房间的防水设计应根据建筑类型、使用要求、墙体材料等因素按广
点击查看更多
全部评论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