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结构设计数据
结构专业技术统一口径1、采用规范及选用图集(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7)《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砼框架、剪力墙、框剪、框支剪力墙结构03G101-1;现浇砼板式楼梯03G101-2)。(8)框架轻质填充墙构造图集(西南G701(一)(二)(三));(9)钢筋砼过梁(西南G301(一)(二))。2、荷载(1)恒载a、楼面板:80厚板(用于卫生间)(3.5KN/m2);100厚板(4.0KN/m2);120(4.5KN/m2);转换层板厚180(6KN/m2)(不包括回填层)。屋面板:120厚板(7.0KN/m2),130厚板(8.0KN/m2);地下室顶板:板厚150(6.0KN/m2)。b、卫生间板:8.0KN/m2(包括回填层)。(2)活载a、住宅客厅、卧室、书房、餐厅、过道等:2.0KN/m2b、公共楼梯、消防疏散楼梯、住宅楼梯:3.5KN/m2c、厨房、卫生间:2.5KN/m2d、阳台:2.5KN/m2e、露台:3.5KN/m2f、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g、花园:5.0KN/m2h、消防控制室:7.0KN/m2i、电梯机房:7.0KN/m2j、发电机房:10.0KN/m2k、车库:4.0KN/m2l、消防车道:20.0KN/m2(当有1.2~1.5米覆土时,消防荷载取8KN/M2)m、商场:3.5KN/m2n、公共卫生间:2.5KN/m2(3)基本风压:高度小于60米,为0.4KN/m2;高度大于60米,0.45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市区内)(4)填充墙体:200厚墙7.3KN/m2,100厚墙5.5KN/m2,阳台3KN/m23、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等级丙类建筑,6度设防。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基础设计安全等级:应根据建筑层数及地质情况待定。抗震等级:剪力墙结构,高度小于80米,为四级;高度大于80米,为三级。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框架为二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高度小于80米,为三级;高度大于80米,为二级。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高度小于80米,为四级;高度大于80米,为三级。车库剪力墙抗震等级为四级。4、材料(1)钢筋 HPB235=210N/mm2,HRB335=300N/mm2,HRB400=360N/mm2(仅用于车库)(2)混凝土a、剪力墙结构墙、柱砼:33层高度的住宅:基础顶面~18.000,剪力墙、柱C50~C5518.000~51.000,剪力墙、柱C40~C4551.000~屋面,剪力墙、柱C3019层高度的住宅:基础顶面~12.000,剪力墙、柱C40~C4512.000~屋面,剪力墙、柱C30梁、板为C30b、框支剪力墙结构33层高度的住宅:基础顶面~转换层以上二层,剪力墙、柱C50~C55转换层以上二层~51.000,剪力墙、柱C40~C5051.000~屋面,剪力墙、柱C3019层高度的住宅:基础顶面~转换层以上二层,剪力墙、柱C40~C5012.000~屋面,剪力墙、柱C30梁、板为C30 c、地下车库梁、板、柱均为C30地下室墙体:C30、S8,防止和减少砼的干缩裂缝,采用高性能砼膨胀剂ZY(3)填充墙体详建筑 5、构件尺寸(1)柱、剪力墙框架柱轴压比:0.75~0.8;剪力墙及短肢剪力墙轴压比控制在0.6~0.7。(2)梁一般梁:住宅外边梁统一为200×500,阳台边梁200×500(降至阳台标高),卫生间及厨房小梁为150×500及150×300,其余梁高按实际,最小梁为200×300,悬臂梁为200×600~400。房间内尽量做到不露梁,若露梁须征得业主及建筑同意。(3)板地下室顶板取150mm,双层双向配筋,最小配筋率0.25%。屋面板取120~130,双层双向配筋,最小配筋率0.25%。井筒板最小厚度120mm,过道板取120mm双向板板跨大于4200(包括),单向板大于3600(包括),板厚取120mm及以上,其余板厚取100mm。厨房、阳台及露台下沉50mm,卫生间下沉420mm。(4)地下室外墙:250~300厚钢筋砼墙,墙顶设暗梁(墙厚X450,配6),每隔≤30m设置一道1m宽的后浇带。6、计算校核总信息部分参数统一:混凝土容重 27梁端负弯距调整系数 0.8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0.6梁设计弯距放大系数 1.0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1.5梁扭距折减系数 0.4(1)柱轴压比是否超限。(2)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3)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不应大于0.9。(4)周期按0.07---0.11N控制,N计算层数。(5)位移:地震1/1000,风载:1/800。(6)振形:近似光滑。(7)计算软件:PKPM-SATWE。7、大样及做法(1)楼板开洞尺寸小于1000,不需加梁。(2)剪力墙开洞尺寸小于800,不需设暗柱。(3)主次梁相交处,箍筋加密按总说明,不需画出表示,吊筋需在图上表明。(4)编号:KLX(XA)框梁,次梁LX(X)、XLX悬梁,LLX(连梁),KZX(框柱),KZZX(框支柱),QX(剪力墙),DZQX(短肢墙)。(5)制图按统一标准执行。(6)节能方面同建筑专业8、统一采用的说明:(1)结构总说明(2)板配筋图说明(3)梁配筋图说明(4)基础说明(5)楼梯说明9、基础(1)桩:a、采用 端承桩(轴力较大,柱网较密者除外)嵌岩深度1000b、桩大样图,基础说明(统一)c、桩配筋率:D≤1000mm,取0.3% D>1000mm(包括椭圆桩)取0.2%(2)独立基础:计算:a、地基承载力计算b、柱与基础受冲切承载力计算c、基础底板配筋计算(3)中筒基础:a、桩筏基础;筏板厚度400,配筋率>0.15%b、筏板基础:33层 h=1500,配筋率>0.15% 19层 h=1000~1200 11层 h=800 7层 h=600(4)底板: a、填方区采用现浇底板,按计算配筋,板厚>110mm,保护层20mm。 b、挖方区采用构造底板,h=100mm,配Ф8○a200双层双向。 (5)地梁:按拉梁计算,拉力取值为:0.05N(6)地下室外挡墙:h=250~300,按计算配筋通常配筋如下: 墙高 H(m) 墙厚h(mm) 竖向筋 水平筋 3.6 250 Ф10-100 Ф10-150 C30 3.9 250 Ф12-150 Ф10-150 C30 4.2 250 Ф12-125 Ф12-150 C30 4.5 300 Ф12-125 Ф12-150 C30 4.8 300 Ф12-110 Ф12-150 C30 5.1 300 Ф14-1205 Ф12-150 C3010、竖向构件:(1)剪力墙 轴压比:0.6~0.7a、尽量布置为一个方向肢长,一个方向肢短b、暗柱配筋:除计算配筋外,构造配筋如下: 加 强 区 4Ф14+2Ф12 Ф8Ф100/200 拉筋Ф6.5○a200 非加强区 6Ф12 Ф8Ф100/200 拉筋Ф6.5○a200c、墙分布筋: h=200 Ф8○a200 h=250 Ф8○a150 h=300 Ф10○a200(2)异形柱、短肢剪力墙 a、轴压比:0.6~0.75b、配筋率:中柱0.6% 角柱0.8% 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筋率,见《抗规》、《高规》。11、板:(1)楼板 用冷轧带肋钢筋ФRh=100mm,最小配筋为ФR7○a190,分布钢筋Ф6○a190h=110mm,最小配筋为ФR7○a170,分布钢筋Ф6○a170h=120mm,最小配筋为ФR7○a160,分布钢筋Ф6○a160h=130mm,最小配筋为ФR7○a150,分布钢筋Ф6○a140h=140mm,最小配筋为ФR7○a140,分布钢筋Ф6○a130(2)屋面:最小板厚120,采用分离式配筋。 在板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配筋率0.1% 温度应力钢筋 h=120 Ф5○a160钢筋网片 h=130 Ф5○a150钢筋网片 h=140 Ф5○a140钢筋网片 (3)有转角窗板,采用双层双向钢筋(防裂缝),并设置暗梁400×20012、梁:(1)框架梁:最小钢筋直径2Ф14,与剪力墙相交的梁,一排能放下的最大钢筋3Ф18。(2)次梁采用架立钢筋2Ф1213、楼梯(见附图)14、注意事项:1)基础设计中一定要对照总平面图,清楚基础与环境的关系。必要时应到现场踏勘。2)不能忽略构架的结构布置,以免出现质量问题。3)相邻建筑物不同人员设计时,要互相沟通,以免考虑不周。4)在做结构设计时,也是检查建筑图的过程。5)楼梯平台处净高一定要仔细核对。6)当梁节点过多,应将PKPM梁配筋简图数字移开,以免出现配筋不够情况,造成安全隐患。~~~~~~~~~~~~~~~~~~~~~~~~~~~~~~~~~~~~~~~~~~~~~~~~~~~~~~~~~~~~~~~~~~~~~~~~~~
某院总工设计要求
一. 一般规定 1、 设计说明应注明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选用的建筑材 料,应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 2003年签订合同的设计项目,一律采用与新规范配套的软件作计算分析,TBSA用6.0版,SATWE用2003.1及以后的版本。 3、 用新版本软件计算结果用钢量将会提高,我院规定用新版本软件计算梁、柱主筋,钢材优先采用HRB400。一级柱箍筋优先采用HRB400. 4、 风荷载取值,南京地区设计周期50年,w0=0.40Kpa,设计周期100年w0=0.45,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以及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按w0=0.45取值。 5、 基本雪压,南京地区设计周期50年,取0.65Kpa,设计周期100年取0.75Kpa。 6、 对小塔楼的界定应慎重,当塔楼高度对房屋结构适宜高度有影响时,小塔楼应报院结构专业委员会确定。 7、 施工图涉及到钢网架、电梯及其它设备予留的孔洞、机坑、基础、予埋件等一定要写明:“有关尺寸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得到设备厂家签字认可方可施工。” 8、 砌体结构不允许设转角飘窗。 9、 钢结构工程设计必须注明:焊缝质量等级,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10、 砌体工程设计必须注明设计采用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一般采用B级)。 11、 砌体结构不宜设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墙。 12、 砌体结构楼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总楼层中。 二.结构计算 13、 结构整体计算总体信息的取值: (1) 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结构取27,若取25,对于剪力墙需输入双面粉层荷载。 (2) 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含有地下室计算时,不指定地下室层数是不对的,请审核人把关。 (3) 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高层建筑应至少取9个,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9。计算时要检查Cmass-x及Cmass-y两向质量振型参与系数,均要保证不小于90%,达不到时,应增加振型数,重新计算。 (4) 地震信息中的“活荷质量一般折减系数”RMC取0.5,具体问题时按照《抗震》5.1.3条)。 (5)自振周期应考虑填充墙体对刚度的影响进行折减。当添充墙为砖墙时: 框架结构0.6-0.7,框剪结构 0.7-0.8,剪力墙结构 0.9-1.0。 (6) 活荷载信息中“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一般不折减,“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应折减。 (7) 调整信息中“中梁刚度增大系数”BK取2.00;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0.85~0.9; “梁跨中旁矩增大系数”BM=1.05~1.10,一般取1.05;活荷载大于3.0Kpa的多高层,1.1~1.2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取0.50~0.7,在内力和位移计算中,最小取0.50,一般取0.55,当结构位移由风荷载控制,不宜小于0.8; “梁扭矩折减系数”TB,一般取0.40;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一般1.0,当λ不满足”抗震规范“5.25条时,用此系数调至满足; “0.2Q0”框剪结构必须要求调整; “顶塔楼内力放大”当振型数多于9个,取1,否则需放大取3。 14、 结构审核人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对电算结果进行审核把关。对主要参数应作控制,如:剪重比、周期比(以扭转为主的基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之比)、位移比(最大弹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之比),满足规范基本要求。 15、 有斜楼座的看台、剧场由于整体性差,楼层刚度无穷大的假定难于形成,应补充单榀验算
三、对地质勘察报告的基本要求: 16、如果由设计院布置钻孔,提勘察要求,须加注明:勘察部门应根据勘察规范及现场地质情况作必要调整。若业主委托设计已完成钻探,设计人应根据以下基本要求作审查: (1) 钻孔控制点的布置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外围,即建筑物四角应有钻孔。 (2) 钻孔分一般性钻孔和控制性钻孔,对孔深要求:勘探孔深应能控制主要持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基础不应小于1.5倍,且不小于5米;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3) 桩基勘探深度 a. 布置1/3-1/2的勘探孔为控制性孔,且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桩基场地至少布置3个控制性钻孔,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建筑桩基不应少于2个控制性钻孔,控制性孔深度应穿过桩端以下压缩层厚度,一般性钻孔应深入桩端平面以下3~5米。 b. 嵌岩桩钻孔应深入持力层岩层不小于3~5倍桩径,当持力层较薄时,控制性钻孔应穿过持力岩层,岩溶地区,应查明溶洞、溶沟分布情况。 (4)勘察报告,除了要作取土勘探孔,还应要求现场原位测试,单桥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测试,对于适于采用予制桩基的场地,应要求提供JGJ94-94---公式5.2.6-1所要求的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值估算的桩周侧阻力和桩端阻力。 (5) 嵌岩桩基,应要求勘察报告提供南京地基规范,嵌岩桩公式9.9.4-3所要求的各项系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以及基岩的完整性。 (6) 对于有地下室的工程,应要求勘察报告提供基坑支护设计所要求的各项工程特性指标。 (7)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存在上浮问题时,应要求勘察报告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8) 勘探报告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土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 (9) 桩基设计应要求勘探报告提供各种桩型的参数,以便作多种桩基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避免只有一种桩基参数,思路受到勘探部门的限制,而不能选择更好的基础方案。 四、基础设计 17、地基基础设计时,确定基础面积或桩数量,上部的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18、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19、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地基反力采用的是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反力设计值。承台配筋计算时,采用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桩竖向力设计值。 20、静载试验所确定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21(1)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亦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D为扩大端直径)<3亦按墩基计算。 (2)人工挖孔桩计算单桩承载力时,桩侧阻力可按混凝土护壁外直径计算,计算桩端阻力和桩身强度时,仅取内径为桩身计 算直径。 (3)支承在微风化岩上长径比L/d≤5的端承桩,只计端阻,不计侧阻,支承于其它土层或中风化岩、强风化岩土的桩,端承桩计算摩阻力,但有扩大头的桩,其扩大部分及以上1~ 2m范围内不计桩周侧阻力。 22、 对桩基设计,应作两种以上桩型的技术经济对比。 五、构造设计 23、 钢筋连接有三种基本型式:搭接、焊接、机械连接。由于现场质量有时得不到保证,对于22及以上直径的钢筋,优先采用机械接头,不宜焊接。 24、用以减少温度和收缩不利影响的后浇带浇筑间隔时间,一般要求60天以上(GB50010-9.1.3条说明)。 25 、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拉应力是沿板的整个厚度作用,所以特别强调上、下表面同时配置附加钢筋的必要性,GB50010-10.1.9条,根据国内、外工程经验给出板上、下表面每个方向的附加钢筋均不宜小于0.1%的建议。我院已发的暂行规定有关条款需修改,对于阳角房间、屋面所有板块,计算不配钢筋的部位另加抗温度、收缩分布钢筋,板厚120,φ6-200,板厚100,φ6-220。 26、受力钢筋的直径与构件截面高度及跨度应呈一定的比例,GB50010-10.2.1对梁最小钢筋直径作了规定。对现浇板,一般考虑(建议): 板厚120以下的、适宜的钢筋直径为8~12 板厚120~150以下的、适宜的钢筋直径为10~14 板厚150~180以下的、适宜的钢筋直径为12~16 板厚180~220以下的、适宜的钢筋直径为14~18 板厚150以上的板,应采用HRB335。 27、 对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板厚大于2M,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纵横方向的钢筋外,需沿板厚度向不超过1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大于200mm. 28、 地下室外墙板以及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部位(顶层、外墙),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30%,不应小对于于0.25%。当墙厚超过400,单侧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 29、 屋面天沟、雨蓬应考虑满水荷载,当天沟、鱼蓬深度超过500时,应在天沟、雨蓬侧板设泄水孔,此时水重可计至泄水孔底面,此外还须考虑找坡层的重量。 30、现浇板楼面,考虑在使用周期灵活布置轻质隔墙时,可将隔墙每米长自重的30%作为每平方米楼面的均布荷载标准值计算,且不小于1.0Kpa,其永久值系数可取0.5。 31、 现浇板内埋设设备暗管时,管外径不得大于板厚的1/3,交叉管线应妥善处理,并使管壁至板上下边净距不小于25mm。 32、 挑檐转角位于阳角时的加强配筋。图 挑檐转角位于阴角时的加强配筋。图 33、 结构平面图中,所有受力构件都应相对于轴线标注定位尺寸(阳台、雨篷挑出长度、梁距轴线距离等)。 34、转换层现浇板最小厚度180,最小配筋率0.3%。转换层上下各一层现浇板需加强,板厚宜150mm,最小配筋率0.25%. 35、 连续跨梁配钢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避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影响节点混凝土浇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