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 述 本项目为某地区高速公路一段设计,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方便地方人民群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也是联系本地与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 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该段路线全场长2.960公里,全线挖方50586.7m3, 填方27790.3 m3,防护工程 m3,路面 m3,大桥252米/1座,涵洞5 道,互通立交1座,占地235.4 亩,全线设有配套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总预算5592.8844万元,平均每公里1889.488万元。 二、路 线 1、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的交叉关系,使路线与既有景观协调一致;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当地水库的关系,重视路线位置与水库库位的选择,将路线景观与防洪统一协调;处理好路线线位与地方城镇的关系,使高速公路的修建能更方便的为当地地方经济服务;处理互通立交与上下高速的关系,更有利方便群众,减小拆迁的干扰。 全线以曲线为主,极大限度的顺应地形条件,满足大型规划项目的布局情况;灵活地掌握线形指标,使之既要大于标准的低限值又不能苛求高指标;相邻曲线技术指标讲求连续均衡,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本路段内共设3个交点,平曲线半径分布在410~500之间,曲线均是顺应山坡布设。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设有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150米。全线平曲线最小半径410米,共1处,最大半径500米,共1处。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160米。 2、纵断面线形设计 本路段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纵断面设计中,本着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尽量使路线顺应自然地形的起伏;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在纵面的交叉关系,处理好上跨或下穿的关系;尽量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以减小拆迁占地;变坡点位置及标高、坡率和坡长、在满足平纵组合的情况下优化组合,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 本路段最大纵坡2.3%,最小纵坡0.35%,最小坡长为200米。6处竖曲线中:3个为凸形,最小半径7000米,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4500米;3个为凹形,最小半径4500,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3000米。
某新建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图一
某新建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图二
某新建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图三
某新建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图四
某新建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图五
【作者】 **; 【导师】 **; 【学位授予单位】 石家庄铁道学院; 【学科专业名称】 道桥工程 【学位年度】 2006 【论文级别】 本科 本次毕业设计以国家重点高速公路——阿深高速(阿荣旗至深圳高速公路)河南新县段第2合同段为题材而进行的施工组织设计。该工程项目位于大别山北簏,地形、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本标段主要工程为:隧道工程、桥梁工程、互通立交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等。其设计重点难点在于隧道和桥梁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设计、优化、选择。
设计题目:东深高速公路K23+500~K27+000段施工图设计 工程范围:东莞-深圳高速公路K23+500~K27+000段 一 设计技术标准 (一)路线部分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GTB001-2003 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B01-2003 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5.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13JTJ018—97 (二)挡土墙部分 1.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 洪水频率:按100年一遇设计 3. 地震烈度:7度。 二 设计资料 材料供应:钢﹑木﹑水泥供应充足,砂﹑砾石就地取用,块、片、料石运距10km。 地形图(1:5000) 三 应完成的设计文件和一般要求 (一)应完成的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中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中英文摘要 第一章 设计任务和沿线自然条件 第二章 路线设计与计算 第三章 路基设计与计算 第四章 路面设计与计算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第六章 工程概算 第七章 设计总结(包括展望与谢辞) 第八章 参考文献 2、图 纸 路线部分 (1)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2)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3)路面结构图 (4)挡土墙设计图 (5)路基排水设计图
㈢ 主要设计标准规范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2、《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3、《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隧道)》(日本道路公团) 4、《公路隧道施工规范》(JTJ042-94)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㈣ 隧道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车速 隧道几何线形、断面净空按100km/h设计。 隧道照明设计速度按80km/h设计。 (2)隧道净空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及《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确定如下: 建筑限界基本宽度: 行 车 道:W—3×3.75 路 缘 带:S—2×0.75m 侧向宽度:C—2×0.50m 检 修 道:J—0.75m 总基本宽度为: 14.5m ㈤ 隧道设计概述 ⑴ 明洞 明洞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等截面直墙式衬砌结构,厚度80cm。 ⑵ 暗洞衬砌结构 暗洞衬砌结构按新奥法原理,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形式。初期支护以锚杆和钢纤维喷砼组成联合支护体系,二次衬砌采用模筑砼结构,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之间设防水排水夹层。 ① 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参数确定参考了国内外类似工程基础上进行拟定。 ② 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采用C30泵送自防水砼结构,抗渗标号达S10。 二次衬砌Ⅳ类围岩区段,按构造设计;Ⅱ、Ⅲ类围岩区段按部分承载结构计算,计算模型为荷载结构体系,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防水层只传递径向力。计算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J026—90)规定进行。
本课题为洛阳市XX高速公路NO.X标段施工图设计。该高速公路是河南省规划的“五纵、四横、六通道”公路骨架中的“第四纵”,是河南省西部地区南北向公路运输的主要通道。本项目的将设对实现洛阳市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的作用,同时对于沟通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完善河南省骨架公路网布局,缓解河南省南北向交通压力,提高路网整体效益,发挥要先旅游资源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美国,高速公路作为道路运输的主要方式,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公路运输快速、灵活、安全,并与其它运输方式联接方便,覆盖面广。1996年,美国运输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其中高速公路作为公路运输的主要方式,其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高速公路已覆盖国土的80%,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本课题主要包括路线平、纵、横断面三维设计,其中包括: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设计符合国家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在整个设计中,以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高标准,以达到安全、经济、协调的效果。 1.1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 1.1.1平原高速公路设计要求及特点 1.平原地区公路路线特点: 平原地区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路线的基本线形,多顺直短捷,如在两控制点之间既无地物、地质等障碍,也无应迁就的风景、文物及居民点等,则与两控制点直线连线相吻合的路线是最理想的,,这只有在荒芜人烟的草原和海边滩涂才有可能。而在一般地区,农田密布,灌溉渠道网纵横交错、城镇、工业区较多,居民点也比较密集,由于这些原因,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有的需要靠近它,有的需要避绕,从而产生了路线的转折,虽然增厂了距离,但这也是必要的,因此平原地区选线,先是把路线总方向内所规定绕过的地点,如城镇、工厂、农场、乡村以及风景文物地点作为控制点,然后在大控制点之间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农田的优劣及地理分布情况,确定哪里可以穿过,哪里应该饶行,从而建立一系列中间控制点,控制点之间以直线为主,在直达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调整,使路线的平纵断面配合好。 2.平原高速公路设计要求及特点 平原地区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应为汽车专用全程控制出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较高,要求设计行车速度达到100km/h;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4000m,一般最小半径700m,极限最小半径400m;竖曲线最大纵坡不大于4%,坡段最小长度不小于250m,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6500m,一般最小半径10000m,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3000,一般最小半径4500m,竖曲线最小长度85m;路基顶宽不小于23m;设计洪水频率为百年一遇,要达到这样高的技术标准,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设计时不但需要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当地经济、土地资源,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劳动力状况诸多因素的限制,这要求我们在路线设计时要做到规范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规范的同时,灵活应用规范,努力做到实用与经济相结合。 1.1.2道路等级的确定 该高速公路是河南省规划的“五纵、四横、六通道”公路骨架中的“第四纵”,是河南省西部地区南北向公路运输的主要通道。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实行全部控制出入和收费管理制式。 1.已知设计资料 设计交通量:11213辆/日(折合小客车年平均日交通量)。 2. 公路等级确定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该公路为高速公路四车道,设计车速为100km/h。 3. 查相关资料确定主要技术标准 ⑴ 服务水平 高速公路:二级服务水平。 ⑵ 路线 ① 车道宽度 当设计车速为100km/h时,车道宽度为3.75m ② 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标准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路基全宽为26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0.75米(土路肩)+2.5米(硬化路肩)+0.5米(路缘带)+2x3.75米(行车道)+0.75米(路缘带)+2米(中央分隔带)+0.75米(路缘带)+2x3.7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2.5米(硬化路肩)+0.75米(土路肩)。中央分隔带宽度为2米,中心为 56.6cm钢筋砼新泽西护栏,设计标高位于分隔带边缘。 ③ 停车视距:160m。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