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1、图中尺寸均以cm计。 2、明洞顶临时开挖边坡坡率为:基岩为1:0.3,土层为1:0.5。 3、明洞施工应先进行仰拱的施作,并严格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执行。 4、明洞回填要求分层夯填密实,粘土层要求夯实。 5、明洞衬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才可拆架,明洞结构全部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拱部回填。 6、明洞基底地基容许承载力如小于0.35MPa,则应采取换填基底或其它加固措施。 7、本图适用于外侧地形陡峻,无法填土,另一侧边坡或山坡有坍塌、落石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洞口IV、V级围岩地段。 8、本图隧道衬砌内轮廓参数详见《主洞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9、明洞开挖、洞顶土石回填及其它未计工程量在洞口工程中计入。 10、明洞纵向排水管沿洞门墙背向下引出排至路基边沟。
明洞衬砌断面节点详图-图一
明洞衬砌断面节点详图-图二
隧道全长480m,其中明洞长6m,暗洞长474m。明洞按明挖施工,暗洞按新奥法(NATM)施工。 1.本图尺寸除标明外,标高以m计,钢筋直径以以mm计,余均以cm计。 2.主筋净保护层厚为5cm。 3.N8号钢筋与N2号钢筋间隔布置,间距25cm。N5号钢筋为连接段加强钢筋,间距12.5cm。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本桥平面一部分位于JD34(K537+536.9)右转曲线上,R=1900米,一部分位于直线上;其立面纵坡为i=-4.8%(坡长840),相邻变坡点桩号为K537+980。为改善行车条件,左幅采用两联(4孔一联+4孔一联)连续结构、右幅采用两联(4孔一联+4孔一联)连续结构;全桥共计6道伸缩缝。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三. 设计内容 (一)燕尾式隧道衬砌结构类型根据围岩级别和断面形式分别进行设计: 1. 大跨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图 2. 连拱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3. 小间距加强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4. 一般加强衬砌按围岩级分别选用"宜万隧参03"相应衬砌断面,根据需要采取必要超前加强措施。 衬砌断面的加宽 1. 大跨衬砌断面为便于与双线隧道顺接,其加宽值在"宜万隧参03"双线隧道最大加宽值W=130cm基础上顺接,取20cm整数为一级。 2. 连拱衬砌断面、小间距加强衬砌断面不需考虑加宽。 3. 实际使用所需的加宽值为非整数时,衬砌断面的尺寸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均可按比例内插求得。
资料目录 V级围岩衬砌墙顶开挖施工支护图 水沟、电缆槽、盖板详图(一) 水沟、电缆槽、盖板详图(二) 水沟、电缆槽、盖板详图(三) 衬砌背后排水管及洞顶水沟详图 防水层及隔水层详图 单压式明洞外墙侧洞结构设计图 施工方法示意图(一) 施工方法示意图(二) 施工方法示意图(三) 施工方法示意图(四) 路堑式(I式)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偏压直墙式(Ⅱ式)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偏压斜墙式(Ⅲ式)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单压式(Ⅳ式)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单压式(Ⅳ式)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偏压斜墙式(Ⅲ式)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偏压直墙式(Ⅱ式)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路堑式(I式)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路堑式(I式)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偏压直墙式(Ⅱ式)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偏压斜墙式(Ⅲ式)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单压式(Ⅳ式)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 隧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设计图 路堑式(I式)I&I&I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偏压直墙式(II式)III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偏压斜墙式(Ⅲ式)III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单压式(I&V式)I&I&I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路堑式(I式)I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偏压直墙式(II式)I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偏压斜墙式(Ⅲ式)I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单压式(I&V式)I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路堑式(I式)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墙顶开挖) 偏压直墙式(II式)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墙顶开挖) 偏压斜墙式(Ⅲ式)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墙顶开挖) 单压式(I&V式)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墙顶开挖) 路堑式(I式)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墙底开挖) 偏压直墙式(II式)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墙底开挖) 偏压斜墙式(Ⅲ式)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墙底开挖) 单压式(I&V式)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墙底开挖)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三. 设计内容 (一)燕尾式隧道衬砌结构类型根据围岩级别和断面形式分别进行设计: 1. 大跨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图 2. 连拱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3. 小间距加强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4. 一般加强衬砌按围岩级分别选用"宜万隧参03"相应衬砌断面,根据需要采取必要超前加强措施。 衬砌断面的加宽 1. 大跨衬砌断面为便于与双线隧道顺接,其加宽值在"宜万隧参03"双线隧道最大加宽值W=130cm基础上顺接,取20cm整数为一级。 2. 连拱衬砌断面、小间距加强衬砌断面不需考虑加宽。 3. 实际使用所需的加宽值为非整数时,衬砌断面的尺寸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均可按比例内插求得。
资料目录 设计说明6 隧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 偏压式明洞衬砌断面(无砟)4 偏压式明洞衬砌钢筋设置图(无砟)4 偏压式明洞衬砌断面(有砟)4 偏压式明洞衬砌钢筋设计图(有砟)4 单压式明洞衬砌断面(无砟)4 单压式明洞衬砌钢筋设计图(无砟墙顶开挖)5 单压式明洞衬砌断面(有砟)4 单压式明洞衬砌钢筋设计图(有砟)5 双耳墙式明洞衬砌断面(无砟)2 双耳墙式明洞衬砌钢筋设计图(无砟)4 双耳墙式明洞衬砌断面(有砟)2 双耳墙式明洞衬砌钢筋设计图(有砟)4 明洞施工工序图4
1、道路等级:四车道高速公路 2、计算行车速度:100km/h 3、荷载等级:汽车-超20级 4、验算荷载:挂车-120 5、桥面纵坡:<4.0% 6、桥面横坡:2.0% 7、桥面宽度:0.5m(外侧防撞护栏)+3.25m(紧急停车带)+2×3.75m(行车道)+0.75m(左侧路缘带)+ 2.0m(中央分隔带)+0.75m(左侧路缘带)+2×3.75m(行车道)+3.25m(紧急停车带)+0.5m(外侧防撞护栏),桥面全宽26.0m。 8、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七度,按八度设防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根据地勘报告可知,梁场地貌单元属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形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局部呈台阶状,地面标高一般在129.85~133.72m,最大高差为3.87m。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7.50~8.00m。地质分层如下:第1层为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局部硬塑。土质较均匀,含少量铁质氧化物及砂粒。切面较光滑,摇震无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分布普遍,厚度不均,揭露厚度一般为0.40~3.0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160kPa。第2层为卵石:黄褐色,稍密~中密,湿~饱和。卵石成分主要为中风化花岗片麻岩,呈次棱角状~亚圆状,粒径一般2~10cm,最大20cm,充填35%左右的中粗砂和粘性土,级配较好。该层分布普遍,厚度较大,揭露厚度一般为9.20~19.2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350kPa。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三. 设计内容 (一)燕尾式隧道衬砌结构类型根据围岩级别和断面形式分别进行设计: 1. 大跨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图 2. 连拱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3. 小间距加强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4. 一般加强衬砌按围岩级分别选用"宜万隧参03"相应衬砌断面,根据需要采取必要超前加强措施。 衬砌断面的加宽 1. 大跨衬砌断面为便于与双线隧道顺接,其加宽值在"宜万隧参03"双线隧道最大加宽值W=130cm基础上顺接,取20cm整数为一级。 2. 连拱衬砌断面、小间距加强衬砌断面不需考虑加宽。 3. 实际使用所需的加宽值为非整数时,衬砌断面的尺寸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均可按比例内插求得。
三. 设计内容 (一)燕尾式隧道衬砌结构类型根据围岩级别和断面形式分别进行设计: 1. 大跨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图 2. 连拱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3. 小间距加强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4. 一般加强衬砌按围岩级分别选用"宜万隧参03"相应衬砌断面,根据需要采取必要超前加强措施。 衬砌断面的加宽 1. 大跨衬砌断面为便于与双线隧道顺接,其加宽值在"宜万隧参03"双线隧道最大加宽值W=130cm基础上顺接,取20cm整数为一级。 2. 连拱衬砌断面、小间距加强衬砌断面不需考虑加宽。 3. 实际使用所需的加宽值为非整数时,衬砌断面的尺寸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均可按比例内插求得。
三. 设计内容 (一)燕尾式隧道衬砌结构类型根据围岩级别和断面形式分别进行设计: 1. 大跨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图 2. 连拱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3. 小间距加强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4. 一般加强衬砌按围岩级分别选用"宜万隧参03"相应衬砌断面,根据需要采取必要超前加强措施。 衬砌断面的加宽 1. 大跨衬砌断面为便于与双线隧道顺接,其加宽值在"宜万隧参03"双线隧道最大加宽值W=130cm基础上顺接,取20cm整数为一级。 2. 连拱衬砌断面、小间距加强衬砌断面不需考虑加宽。 3. 实际使用所需的加宽值为非整数时,衬砌断面的尺寸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均可按比例内插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