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横断面净空测量成果表,该表格主要用于记录隧道横断面净空测量成果的过程中,供下载参考。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铁路等级:Ⅰ级铁路标准设计 行车速度:140km/h的 路基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路基本体填筑尽量采用A、B组填料或C组中的合格填料。改良土方案为:当土层塑性指数低于11时,采取水泥土改良措施,水泥掺入量5%,改良土强度大于200Kpa;当土层塑性指数大于11时,采取石灰土改良措施,石灰掺入量10%,改良土强度大于200Kpa。 …… 路堑基床表层0.6m采用A组填料换填 两侧路堑边坡采用灌草护坡 两侧路堑边坡采用人字型截水骨架内灌草护坡,主骨架净距6m,支骨架净距5m 右侧路堑边坡设重力式路堑挡土墙,最大墙高6m。起、终点墙高3m。墙身采用C15片石混凝土浇注。沿墙长每隔10~15m设置一道伸缩缝。墙背连续 设置0.3m厚砂夹卵石反滤层,墙身泄水孔呈梅花形布置,间距2.0m。 路堑挡土墙施工注意事项: 墙顶应平顺渐变,不得出现小于135°的尖角。施工时必须先将墙顶边坡按设计坡率进行清刷,再开挖墙背临时边坡,要求边坡开挖后及时浇筑挡土墙,边坡暴露时间不得超过15天,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挡土墙必须分段开挖,及时浇筑,每一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0~15米。施工期间严禁在堑顶边缘及边坡平台上大量堆积集中荷载。具体尺寸详见大样图. …… 共计6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