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是xx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xx南麓,分东、西两源,东源为xx,西源为xx河,东源为主流,两源在xx汇合后始称xx。干流大致由北向南流经xx、xx、xx等县至xx折向东流,在xx渡接纳xx江后,于xx市城南注入xx。干流河道全长1062.0km,流域集水面积77400.0km2。xx电站位于xxxx县城上游2~2.5km河段,电站与位于xx县城的xx水文站区间无较大支流汇入,区间集水面积非常小,电站控制集水面积可直接采用xx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58943km2,占xx全流域面积的76.2%。 xx水电站下游距离约2~2.5km处设立有xx县气象站。据xx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6.4℃(1961年6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5.0℃(1967年1月6日),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526.9mm(20cm蒸发皿),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6%,最大风速15.0m/s,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42.9mm,历年最大日降水量72.3mm。 根据xx站1952年5月~2004年4月实测径流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893m3/s,年径流深为477.8mm,年径流模数为15.2L/(s·km2)。径流变化与降水变化相一致,年内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径流集中在丰水期,5~10月约占全年径流的81.3%,枯水期为11月~翌年4月占年径流的18.7%,最枯期1~3月占年径流的不到7%。最丰、最枯年平均流量分别为1180m3/s和566m3/s,两者之比为2.08,分别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32倍和0.63倍。
水电站导截流与围堰施工组织设计-图一
水电站导截流与围堰施工组织设计-图二
水电站导截流与围堰施工组织设计-图三
水电站导截流与围堰施工组织设计-图四
水电站导截流与围堰施工组织设计-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