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长江大桥北锚碇混凝土沉井接高及不排水下沉施工技术方案
泰州长江大桥北锚碇混凝土沉井接高及不排水下沉施工技术方案-图一
泰州长江大桥北锚碇混凝土沉井接高及不排水下沉施工技术方案-图二
泰州长江大桥北锚碇混凝土沉井接高及不排水下沉施工技术方案-图三
泰州长江大桥北锚碇混凝土沉井接高及不排水下沉施工技术方案-图四
跨长江悬索大桥锚碇区为缓坡地形,地形坡角5~10°,丘陵地貌,北西高南东低,地面标高253.0~258.0m,相对高差5.0m。区内地层由J2s的砂岩、粉砂质泥岩、填筑土及粘土组成。锚碇2根主缆拉力2.99×105KN。 抗倾覆安全系数为8.1(>2.0),抗滑动安全系数为2.4(>2.0)。散索鞍中心点:水平位移不大于10cm,竖直位移不大于10cm。预应力钢束锚固构造的设计安全系数为2.2。拉杆设计时考虑了10%的偏载系数,设计安全系数为2.0。锚碇锚体整体呈马鞍造型,锚体顺桥向全长56m,横桥向前趾宽10m、后趾宽43.7m、锚体地面高43.56m。后锚室宽13m,高2.5m,深14.7m。横桥向上、下游锚体中心距离28.7m。锚体主要采取C30和C40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主要采用环氧涂层钢绞线。锚体锚固采用索股锚固拉杆预应力钢束锚固。 内容包括:锚碇基坑开挖与回填、锚碇总图、锚体(鞍部、锚块、前锚室和压重块等)的构造、配筋设计;锚体分块、分层、灌注锚体混凝土和预埋冷却水管设计;锚碇索股锚固拉杆构造和预应力钢束锚固构造;锚碇检修楼梯、检修平台等。 …… 锚体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共分成锚块、鞍部、鞍部后浇段、压重块和侧墙五块,每块分层灌注。为防止锚体温度裂缝的发生,除要求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和对骨料进行预冷外,每层设置冷却管,进行冷却,并且锚体表面设置Φ20mm温度钢筋,间距20cm,此外,锚体表面还需设置CRB550 D6的防裂钢筋网。 …… 共计53张,
一、工程概况 1、主体结构概述 某大桥工程由某大桥正桥、某立交、南城隧道、南城立交及海铜路改造工程组成。集团一公司承担本项目工程第二标段北引桥9~14号墩主体工程。主引桥设四线行车道、双线城市轻轨、双侧人行道。主引桥车道及双侧人行道设在上弦平面,双线轻轨设在主桥桁梁下弦平面的横梁上,构成双层特大公轨两用桥。两侧分别为两线行车道及人行道的公路匝道桥。 北引桥第二标段工程范围:K0+478.900~K0+908.900,桥跨布置为55+3×75+76+74m,全长约430 m。整个标段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20~49m不等,其中主引桥桩径为?2.2m,匝道桥桩径为?1.8m。主引桥承台长19.7m,宽8.2m,厚3m,匝道桥承台长宽均为7.8m,厚3m。墩身采用矩形薄壁空心墩,其中P14号墩墩高68m,总建筑高度约100m。上部结构构造复杂,分主引桥双箱箱梁、B、D匝道箱梁及轻轨承重梁等共五道箱梁,均采用挂篮悬臂浇注。 2.自然条件 2.1.地形地貌 大桥北岸建新坡为长江古侵蚀岸坡,坡顶高程250米,相当于长江Ⅳ级阶地,高差52米。坡面经人工改造,基岩零星出露,斜坡呈折线型。某段地形平坦,高程在195~200米之间,是长江Ⅰ级堆积阶地,原始地形平坦。珊瑚坝河漫滩和河槽,河漫滩与岸坡相连,宽度约600米,高程164~167米,地表以冲积卵石和砂为主,地形平缓。 2.2.工程地质 建新坡段为长江古侵蚀岸坡,坡向顺长江发育,坡角25~30度。地表人工填土厚度为3~10米,下伏基岩以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岩层产状平缓,无地下水露头。砂质泥岩极限强度为10~20Mpa,标准强度为8.0~15.0Mpa. 珊瑚坝段为长江河漫滩河槽,表层为冲积的砂卵石层,厚度为7~12米,基岩以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与江面持平。砂质泥岩极限强度为10~15Mpa,标准强度为5~10Mpa. 2.3.气象特征 桥址区属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具有春早、夏热、秋雨连绵、冬暖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1.8℃,最大平均日温差11.9℃,一日最大降量192.9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风速1.39m/s,年最大风速26.7m/s。 2.4.水文条件 在桥址处河面宽600~1000m,常年洪水位一般为180.00~181.00m,汛期最大流量86200m3/s(1981年7月),最大流速4.07m/s,历史最高水位为196.25m(1870年),最低水位为153.7.08(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