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墙墙身(包括墙帽、耳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片石砌筑。空窗式护墙墙身(包括墙帽、耳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片石砌筑,窗孔内铺设C15混凝土预制板,预制板采用φ20铆钉固定,板内铁丝的保护层厚度均为2cm,钢垫板预埋在铆钉孔的板面处。护墙及空窗式护墙采用顶宽0.4m,胸坡1:m,背坡1:n (n=m-0.05),墙底倾斜度0.2:1。 2、为增进护墙的稳定性,墙高大于8m时,于护墙中部设耳墙一道;墙高大于13m时,设耳墙两道,间距4~6m。耳墙底宽1.0m。 3、多级护墙的上下级护墙之间设错台,错台宽2.0~5.0m,错台面向外设4%的横向排水坡。错台除需设置栏杆部分以C15混凝土浇筑外,其余部分均同护墙圬工。 4、单级护墙或多级护墙的顶级护墙墙顶设厚0.30m的墙帽,宽1.0m。 5、墙身高出路肩部分上下左右每隔2~3m交错设置φ0.1mPVC管泄水孔。地层为土质及软质岩时,泄水孔后0.5×0.5m范围内设窝状砂砾反滤层,厚0.3m。 6、护墙沿线路方向每隔10~20m及其与其它建筑物连接处设伸缩缝一道,缝宽0.02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深0.2m。 7、护墙高度大于等于6m时,应在墙帽和错台上设置栓绳环,间距5m;于护墙中部设检查梯,并于上、下检查梯之间的错台上设置一组3×2.0m的角钢立柱栏杆,栏杆尺寸详见"石太施路通-11"设计图。 8、空窗式护墙采用的铆钉和钢垫板在安装前必须做好防锈处理,除去表面锈后,先涂红丹,再涂防锈油漆三遍。安装时,面板缝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 ……共计7张,设计于2010年
对岗地及丘坡区路堤根据地表植被情况,挖除表层草皮和种植土。当松散土层小于0.3m时,直接碾压密实;厚度大于0.3m厚时需翻挖碾压密实。对花岗岩填料及水田、雨季滞水或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距地表≤0.5m)的低洼谷地路堤地段,应清除表层种植土(一般0.5m左右),换填A、B组渗水性填料(如碎石土)。坡脚设置M7.5浆砌片石脚墙,高1.4m、宽0.5m。 CFG桩一般适用于加固深度小于22m的湿软黏土、软土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直径0.5m,CFG桩和水泥砂浆桩组合加固地基时,一般呈正方形布置;单独加固时,一般呈三角形布置;桩间距1.8~2.0m。桩长原则上必须穿透软土至硬底,嵌入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对砂层或黏性土(Ps>1.2MPa或[σ]>0.15Mpa)深度不小于4.0~6.0m,对于下伏基岩地段应嵌入全风化层、坚硬土层(Ps>1.5MPa或[σ]>0.18Mpa)不小于3.0~4.0m;桩间距应根据检算确定。 沉管CFG桩尖采用C35钢筋混凝土预制 碎石桩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间距由稳定、沉降计算确定,桩长原则上必须穿透软土进入硬底(Ps>1.2MPa或σo>0.15Mpa的土层或砂层)不少于0.5m。具体按工点设计要求施工。桩体材料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碎石、卵石、矿碴或其它性能稳定的硬质材料,不能使用风化易碎的石料。 多向搅拌水泥砂浆桩适用于加固深度小于15m的软土地基。水泥砂浆桩采用多向搅拌施工机械施工。水泥砂浆桩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间距由稳定、沉降计算确定,桩径0.5m。桩长原则上必须穿透软土进入硬底(Ps>1.2MPa或σo>0.15Mpa的土层或砂层)不少于0.5m。 深层搅拌桩适用于加固深度小于12m的软土地基。深层搅拌桩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间距由稳定、沉降计算确定,桩径0.5m。桩长原则上必须穿透软土进入硬底(Ps>1.2MPa或σo>0.15Mpa的土层或砂层)不少于0.5m。 …… 图纸包括: 一般地基表层处理设计图 深层搅拌桩地基处理设计图 多向搅拌水泥砂浆法地基处理设计图 碎石桩地基处理设计图 CFG桩地基处理设计图 …… 共计6张
路堤与软质岩及土质路堑连接处,路堤与路堑连接处过渡段设计图,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计图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路堑与隧道、桥台过渡段设计图
……共计5张
1、当路堑基床为土质、易风化的软质岩石或膨胀(岩)土时,基床表层换填0.55m厚的级配碎石和0.15m厚的中粗砂并满足基床表层的要求,基床底层表面做成向两侧的4%排水坡。基床表层以下换填1.0m(当基底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时换填0.5m)厚的二八灰土,二八灰土顶面铺设一层两布一膜土工布(600g/m2)。 2、当路堑基床为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时,基床表层换填0.55m厚的级配碎石和0.15m厚的中粗砂并满足基床表层要求。基床底层表面做成向两侧的4%排水坡。 3、半填半挖路基,当挖方部分为岩石时,整个路基面以下1.0m范围内予以挖除换填,换填与路堤相同填料,并应设置4%的向外排水坡。当挖方部分为土层(包括易于风化的软质岩)时,基床表层下换填1.0m(0.5m)厚的二八灰土,二八灰土顶面铺设一层两布一膜土工布(600g/m2)。 ……共计1张,设计于2010年
重力式路堤、路肩挡土墙设计图(1张) 路堑挡土墙设计图(1张) 桩板墙设置设计图(1张) 护壁结构设计图(8张) 横向端墙设计图(1张) 墙背临时锚(网)喷支护设计图(3张) 框架梁(预应力锚索)设计图(6张) 框架梁(锚杆)设计图(2张) 钢筋混凝土立柱栏杆设计图(1张) 锁口结构设计图(1张)
图纸内容包括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中央分隔带设计图、一般路基设计图、超高方式图、桥头路基处理设计图、涵背路基处理设计图、低填、浅挖路基设计图、陡坡路堤、填挖交界处理、特殊路基设计图、弃土堆(场)设计图等。适用于二级公路路基宽度为8.5米和12米。
附注: 1.图中尺寸除墙高以米计外,其余均以厘米计。 2.挡墙墙身及基础均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片石混凝土中片块石含量不大于墙体体积的20%。挡土墙应采用不易风化的坚硬岩石,所用片块石强度等级不低于MU40,厚度不小于15cm。 3.挡墙基础应埋置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挡墙端部嵌入路堑原地层的深度,土质地层不小于1.5m,风化岩层不小于1.0m,微风化岩层不小于0.5m。当挡墙基础设置在稳定坚硬的岩石斜坡地基上时,基础可做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2,台阶宽度不宜小于0.5m。 4.挡土墙沉降伸缩缝每10~15m设置一道,位于岩石地基上的整体式墙身的挡土墙,设缝间距可适当延长,但不应大于25m。沉降伸缩缝宽2~3cm,缝内用沥青麻絮或涂抹沥青的木板沿挡土墙内、外、顶三侧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 5.泄水孔间距2m,上下左右交错呈梅花形布置,孔内预埋φ10cmPVC排水管,PVC管应超出构造物背面10~20cm,其端部50cm长应设φ1cm 圆孔并用双层透水土工布包裹。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0.3m,或高出沟底0.6m,墙背设置30cm厚碎砾石反滤层,管出水口必须低于进水口且按4%的坡度设置。 6.挡墙基底容许承载力见表,如现场开挖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请及时反馈设计部门,容许承载力小于250Kpa时,地基承载力应按250Kpa计。 7.挡土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分层填筑夯实,确保墙身稳定。挡土墙基坑回填须分层填筑并夯实,压实度应不小于92%。 8.为防止挡墙开挖导致上边坡发生坍塌破坏,墙背后根据地质情况预留50cm(或100cm)平台。 …… 图纸内含: 仰斜式路堑墙结构设计图 断面尺寸表 …… 共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