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超深部分浆砌毛石补平。 C30现浇混凝土,抗渗等级P6。 M10浆砌毛石,外露部分水泥砂浆勾缝。 内地面找坡,由井房至洞口标高降50。 八字及一字墙顶罩面水泥砂浆找平压光。
道路结构设计 1、本园区全部道路采用如下结构: 19.8×9.8×6cm水泥混凝土步道砖 3cmM7.5水泥砂砾浆 20cm水泥稳定砂砾(厂拌,5%) 15cm级配砂砾(最大粒径5.3cm) 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5%) 2、边石:人车混行道外侧边石采用JQ-2015型(15×20×100cm)机制锯切花岗岩边石,外露14cm,倒角1cm。与园区外道路分界处采用JQ-1010型(10×10×50cm)机制锯切花岗岩边石,边石全部下卧。
某道路部分节点施工图,总共有6张图纸包括有:水池,围墙,柱子,观赏花台,栏杆,盲人道,休闲坐,园路,石墙等节点大样。
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Ⅱ级支路; 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15年; 荷载标准:路面轴载标准BZZ-100KN,地下构筑物采用公路-Ⅱ级汽车荷载; 道路横坡度:1.5%(双向),人行道横坡:2%(向内); 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 车行道路面结构为: 3.5cm细式沥青混凝土AC-13c (AH-70)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AH-70)+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AH-70)+20cm水泥稳定碎石(5%)+15cm水泥稳定碎石(3%)+15cm级配碎石垫层(级配碎石适用于池塘段等软基路段)。 面层、基层顶面的回弹弯沉值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检验,车行道第一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31(1/100mm),第二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35(1/100mm),第三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40(1/100mm),第一层基层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49(1/100mm),第二层基层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162(1/100mm),路基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231(1/100mm)。 各沥青层之间加铺粘层沥青,沥青层与水稳层之间加铺透层沥青。
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Ⅱ级支路; 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15年; 荷载标准:路面轴载标准BZZ-100KN,地下构筑物采用公路-Ⅱ级汽车荷载; 道路横坡度:1.5%(双向),人行道横坡:2%(向内); 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 车行道路面结构为: 3.5cm细式沥青混凝土AC-13c (AH-70)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AH-70)+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AH-70)+20cm水泥稳定碎石(5%)+15cm水泥稳定碎石(3%)+15cm级配碎石垫层(级配碎石适用于池塘段等软基路段)。 面层、基层顶面的回弹弯沉值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检验,车行道第一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31(1/100mm),第二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35(1/100mm),第三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40(1/100mm),第一层基层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49(1/100mm),第二层基层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162(1/100mm),路基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231(1/100mm)。 各沥青层之间加铺粘层沥青,沥青层与水稳层之间加铺透层沥青。
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Ⅱ级支路; 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15年; 荷载标准:路面轴载标准BZZ-100KN,地下构筑物采用公路-Ⅱ级汽车荷载; 道路横坡度:1.5%(双向),人行道横坡:2%(向内); 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 车行道路面结构为: 3.5cm细式沥青混凝土AC-13c (AH-70)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AH-70)+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AH-70)+20cm水泥稳定碎石(5%)+15cm水泥稳定碎石(3%)+15cm级配碎石垫层(级配碎石适用于池塘段等软基路段)。 面层、基层顶面的回弹弯沉值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检验,车行道第一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31(1/100mm),第二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35(1/100mm),第三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40(1/100mm),第一层基层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49(1/100mm),第二层基层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162(1/100mm),路基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231(1/100mm)。 各沥青层之间加铺粘层沥青,沥青层与水稳层之间加铺透层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