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桥主桥上部结构为(130m+2×275m+130m)纵、横、竖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柔性钢管拱结构,全长811.6m(含两侧梁端至边支座中心线各0.8m)。主梁为顶宽14.4m(拱脚处宽15.5m),底宽9.2~12.727m,斜腹板斜率5.5:1的单箱双室变截面箱梁结构,吊杆采用箱内锚固形式。 资料内容: 1.主桥上部结构工程概况 2.挂篮拼装、试压、走行及锚固方案 3.悬浇梁施工主要工序、施工方法和要求 并附有挂篮设计整套图纸和挂篮计算书。
某长江特大桥主桥菱形挂篮及悬浇梁施工工艺-图一
根据结构受力特点,本桥设计的合拢顺序为:先合拢55m跨,其次合拢200m跨,最后合拢480m跨。 按施工设计要求, 主4#墩两侧梁段的悬臂浇筑需采用后支点式挂篮。本设计图为适用于**长江公路大桥施工之用的后支点式挂篮。 2、设计荷载 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5-12号梁段和17-24号梁段采用的后支点挂篮承载力350t,空挂篮控制重量150t(包括模板和其他施工荷载)。设计考虑冲击系数1.1,施工机具及人群荷载150kg/m2。 3、挂篮主要结构 本挂篮主要由承重系统、后锚系统、走行系统和模板系统组成,各系统中还包括了液压系统。 图纸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说明 2、材料数量汇总表 3、主梁施工工作流程图 4、挂篮安装步骤图 5、副主桥挂蓝总体布置图(一) 6、副主桥挂蓝总体布置图(二) 7、副主桥挂蓝总体布置图(三) 8、主纵梁结构图(一) 9、主纵梁结构图(二) 10、立柱结构图 11、斜拉带设计图 12、吊带(杆)设计图(一) 13、吊带(杆)设计图(二) 14、横梁结构图(一) 15、横梁结构图(二) 16、横梁结构图(三) 17、挂篮行走结构图(一) 18、挂篮行走结构图(二) 19、挂篮定位、调整系统设计图 20、副主桥挂篮模板总体布置图(一) 21、副主桥挂篮模板总体布置图(二) 22、底模平台设计图(一) 23、底模平台设计图(二) 24、底模平台设计图(三) 25、预埋件及预留孔平面布置图 26、卸架对口楔设计图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本桥上部桥跨组成为3x50+(115+220+115)+5x50+25米,其中50米跨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5米跨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为空心薄壁式桥墩、桩柱式桥墩,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与柱式桥台,全桥基础均为挖(钻)孔灌注桩。 4、桥位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本桥2,7,8,9,10号桥墩采用墩梁固结形式。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本桥上部桥跨组成为3x50+(115+220+115)+5x50+25米,其中50米跨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5米跨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为空心薄壁式桥墩、桩柱式桥墩,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与柱式桥台,全桥基础均为挖(钻)孔灌注桩。 4、桥位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本桥2,7,8,9,10号桥墩采用墩梁固结形式。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本桥上部桥跨组成为3x50+(115+220+115)+5x50+25米,其中50米跨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5米跨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为空心薄壁式桥墩、桩柱式桥墩,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与柱式桥台,全桥基础均为挖(钻)孔灌注桩。 4、桥位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本桥2,7,8,9,10号桥墩采用墩梁固结形式。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本桥上部桥跨组成为3x50+(115+220+115)+5x50+25米,其中50米跨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5米跨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为空心薄壁式桥墩、桩柱式桥墩,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与柱式桥台,全桥基础均为挖(钻)孔灌注桩。 4、桥位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本桥2,7,8,9,10号桥墩采用墩梁固结形式。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本桥上部桥跨组成为3x50+(115+220+115)+5x50+25米,其中50米跨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5米跨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为空心薄壁式桥墩、桩柱式桥墩,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与柱式桥台,全桥基础均为挖(钻)孔灌注桩。 4、桥位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本桥2,7,8,9,10号桥墩采用墩梁固结形式。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本桥上部桥跨组成为3x50+(115+220+115)+5x50+25米,其中50米跨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5米跨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为空心薄壁式桥墩、桩柱式桥墩,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与柱式桥台,全桥基础均为挖(钻)孔灌注桩。 4、桥位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本桥2,7,8,9,10号桥墩采用墩梁固结形式。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本桥上部桥跨组成为3x50+(115+220+115)+5x50+25米,其中50米跨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5米跨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为空心薄壁式桥墩、桩柱式桥墩,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与柱式桥台,全桥基础均为挖(钻)孔灌注桩。 4、桥位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本桥2,7,8,9,10号桥墩采用墩梁固结形式。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本桥上部桥跨组成为3x50+(115+220+115)+5x50+25米,其中50米跨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5米跨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为空心薄壁式桥墩、桩柱式桥墩,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与柱式桥台,全桥基础均为挖(钻)孔灌注桩。 4、桥位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本桥2,7,8,9,10号桥墩采用墩梁固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