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振风大道人行天桥设计.pdf
安庆振风大道人行天桥设计-图一
安庆振风大道人行天桥设计-图二
安庆振风大道人行天桥设计-图三
本设计为连续梁人行天桥,上部结构采用2×20米等截面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箱梁顶板厚20厘米,底板厚15厘米,桥墩支座附近底板逐渐加厚至20厘米,腹板为等厚截面,厚15厘米。桥面纵坡、横坡由箱梁搭架现浇形成。
下部为钢筋混凝土单柱圆形墩,直径80厘米,石砌U行桥台,所用石料不得低于30号。
......
图纸包含:
人行天桥数量表、防落网构造图、桥梁立面图、桥梁平面图、临时工程量表、桥墩设计图、桥面铺装及泄水管构造图、桥台设计图、伸缩缝及支座构造图、石栏杆及石梯步大样图、箱梁钢筋构造图、主箱一般构造图。
荷载: 人群--4.0kN/m,上部结构:自锚式悬索桥。下部结构: 主墩采用高桩承台,φ800钻孔灌注桩基础。 边墩采用桩柱式桥墩,φ800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头设螺旋楼梯,桥塔处外挑观光平台。 图纸含:楼梯桩基布置图、楼梯立柱承台配钢筋、螺旋楼梯构造与配筋图、螺旋楼梯布置图……共计4张
图纸包含: 人行天桥数量表、防落网构造图、桥梁立面图、桥梁平面图、临时工程量表、桥墩设计图、桥面铺装及泄水管构造图、桥台设计图、伸缩缝及支座构造图、石栏杆及石梯步大样图、箱梁钢筋构造图、主箱一般构造图。
本桥为跨越省道S119线荔城至新塘段改扩建工程的人行天桥,位于荔新公路桩号K3+350处,与荔新公路交角90°, 桥下净空要求辅道不小于5.0米,横坡为0%,纵坡处于半径为200米的圆曲线上,全桥不设排水系统,通过桥面自然纵坡排水。
图纸内容:人行天桥施工图设计说明,全桥主要工程数量表,桥位平面图,桩基布置图,桥型布置图,箱梁构造图,箱梁钢筋图,横梁及加腋钢筋图,人行天桥桥墩设计图等等。
2.1 概述 本桥位于x市x大道与x路相交丁字路口。本桥跨度采用2跨布置:24m+17.5m+3m(悬臂)。主桥总长44.5m,桥面全宽6m。桥型呈“L”型布置,在主桥两侧分别设置全宽6m的缓梯道,缓梯道全长约45m,均布置于既有绿化带中。 3.3.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 人群荷载——5KN/平方米。 栏杆推力——2.5KN/平方米。 风荷载 ——1.0KN/平方米。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场地类别为Ⅱ类; 3)净空:桥下为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时,最小净高为5m; 桥下为非机动车道时,最小净高为3.5m; 桥下为人行道时,最小净高为2.5m; 4)坡度:自行车推行缓梯道坡度为1/6。 5)桥梁纵坡:双向1%。 6)桥面横坡:双向1%
2.1 概述 本桥位于x市x大道与x路相交丁字路口。本桥跨度采用2跨布置:24m+17.5m+3m(悬臂)。主桥总长44.5m,桥面全宽6m。桥型呈“L”型布置,在主桥两侧分别设置全宽6m的缓梯道,缓梯道全长约45m,均布置于既有绿化带中。 3.3.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 人群荷载——5KN/平方米。 栏杆推力——2.5KN/平方米。 风荷载 ——1.0KN/平方米。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场地类别为Ⅱ类; 3)净空:桥下为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时,最小净高为5m; 桥下为非机动车道时,最小净高为3.5m; 桥下为人行道时,最小净高为2.5m; 4)坡度:自行车推行缓梯道坡度为1/6。 5)桥梁纵坡:双向1%。 6)桥面横坡:双向1%
2.1 概述 本桥位于x市x大道与x路相交丁字路口。本桥跨度采用2跨布置:24m+17.5m+3m(悬臂)。主桥总长44.5m,桥面全宽6m。桥型呈“L”型布置,在主桥两侧分别设置全宽6m的缓梯道,缓梯道全长约45m,均布置于既有绿化带中。 3.3.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 人群荷载——5KN/平方米。 栏杆推力——2.5KN/平方米。 风荷载 ——1.0KN/平方米。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场地类别为Ⅱ类; 3)净空:桥下为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时,最小净高为5m; 桥下为非机动车道时,最小净高为3.5m; 桥下为人行道时,最小净高为2.5m; 4)坡度:自行车推行缓梯道坡度为1/6。 5)桥梁纵坡:双向1%。 6)桥面横坡:双向1%
2.1 概述 本桥位于x市x大道与x路相交丁字路口。本桥跨度采用2跨布置:24m+17.5m+3m(悬臂)。主桥总长44.5m,桥面全宽6m。桥型呈“L”型布置,在主桥两侧分别设置全宽6m的缓梯道,缓梯道全长约45m,均布置于既有绿化带中。 3.3.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 人群荷载——5KN/平方米。 栏杆推力——2.5KN/平方米。 风荷载 ——1.0KN/平方米。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场地类别为Ⅱ类; 3)净空:桥下为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时,最小净高为5m; 桥下为非机动车道时,最小净高为3.5m; 桥下为人行道时,最小净高为2.5m; 4)坡度:自行车推行缓梯道坡度为1/6。 5)桥梁纵坡:双向1%。 6)桥面横坡:双向1%
2.1 概述 本桥位于x市x大道与x路相交丁字路口。本桥跨度采用2跨布置:24m+17.5m+3m(悬臂)。主桥总长44.5m,桥面全宽6m。桥型呈“L”型布置,在主桥两侧分别设置全宽6m的缓梯道,缓梯道全长约45m,均布置于既有绿化带中。 3.3.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 人群荷载——5KN/平方米。 栏杆推力——2.5KN/平方米。 风荷载 ——1.0KN/平方米。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场地类别为Ⅱ类; 3)净空:桥下为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时,最小净高为5m; 桥下为非机动车道时,最小净高为3.5m; 桥下为人行道时,最小净高为2.5m; 4)坡度:自行车推行缓梯道坡度为1/6。 5)桥梁纵坡:双向1%。 6)桥面横坡:双向1%
内容简介 技术标准: 设计荷载:人群荷载4.5KN/m 。 地震烈度:7度。 桥下净空:主车道5.5米;辅 道5.0米;人行道≥2.5米。 梯道一、三为人与自行车混行梯道,纵坡为1:4;梯道二、四为人行梯道,纵坡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