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斜井径向注浆施工文案

xxx隧道穿越吕梁山山脉北段,属中山区,进口位于岚县境内,出口位于兴县境内。隧道进口里程DK132+295,出口里程DK148+146,隧道全长15.851km。隧道中部最大埋深600m左右,出口端埋深较浅,约25~60m。隧道区进口段(岚县端)为山间黄土盆地,洞身段及出口段为褶皱断裂中山区,“V”、 “U”字形沟谷发育。隧道穿越地层除进、出口浅埋段为第四系黄土层外,其余均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变质岩地层。 xxx隧道2#斜井长1725米,综合坡度为11.2%的下坡,高差176.904米,斜井K0+000~K0+800设计涌水量1550.7 m3/d;K0+800~K1+725设计涌水量1296 m3/d。

上传人: 上传时间:2020-03-16 11:39:30 文档格式:doc 收藏数:0 页数: 12 评论数: 0
详细介绍 相关推荐 内容评论
详细介绍
隧道斜井径向注浆施工文案-图一

隧道斜井径向注浆施工文案-图一

特别声明:本资料属于用户上传的共享下载内容,仅只用于学习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 联系站方删除!

收藏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点击分享

相关推荐
  • 某隧道雪沟斜井抽排水方案
    斜井与正洞相交里程为DK144+800,斜井与隧道中线小里程方向的平面夹角为65o51′,斜井现已施工至斜05+50,目前掌子面围岩情况较差,呈砾岩夹砂岩,开挖面不能自稳,需要采取超前支护。拱顶左侧有大面积渗水,并呈线状。
  • 隧道超前帷幕注浆 施工工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将止浆墙设计成台阶形式,减少了止浆墙的工程数量和施工难度,节省了清理涌水带来的废渣清理量;钻机、注浆设备在二级平台作业,提高了机械钻孔、围岩注浆的施工工效(隧道上半断面钻孔、注浆时利用止浆墙的二级台阶作为施工平台),为快速处理和穿越涌水塌方地段赢得了时间。
  • 暗挖隧道帷幕注浆施工方案
    目录 1 施工概况 1 1.1地质概况 1 1.2水文概况 2 2 注浆目的 2 3 注浆段落 3 4 注浆前准备工作 3 5 注浆施工方案 3 5.1孔位布置 3 5.2钻孔 4 5.3埋设孔口管 4 5.4确定注浆参数 4 6 注浆工艺和作业要点 5 6.1注浆工艺流程 5 6.2注浆段长和注浆孔的布置 5 6.3注浆方式 6 6.4注浆参数的选择 6 6.5止浆岩盘 6 6.6埋设孔口管 6 6.7钻孔 7 6.8浆液配制 7 6.9注浆准备 7 6.10注浆 8 6.11注浆速度 10 6.12注浆结束标准 10 6.13异常情况处理 11 6.14注意事项 11 7.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12 7.1安全保证措施 12 7.2质量保证措施 13
  • xx隧道斜井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二、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三明市泰宁县和建宁县,起于福建省泰宁县朱口镇,与福银高速公路相接,止于建宁县福建省与江西省省界处。 1.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 隧道在大地构造上处于闽西华夏系武夷山脉隆起带与新华夏系闽西隆起带范围内。长期的历史演变,强烈的褶皱及岩浆活动,使之历次构造运动相互复合、彼此干扰和迁就,形成区域构造形式多样复杂。沿线断裂带在不同的地层岩性中表面形迹不同。侵入岩岩体表现为蚀变破碎带、硅化带、挤压性片理带、裂隙密集带及部分构造角砾岩带等。 2.水文地质条件 斜井场地的地表水主要为山涧溪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沟谷低洼处排泄,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于第四系残坡基层底部及基岩强风化带,后者主要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中,受大气降水入渗和溪谷地表水补给。
  • 某隧道斜井截水天沟施工节点设计
    某隧道斜井截水天沟施工节点设计图, 1、本图除注明者及钢筋直径以毫米计外,其余均以厘米计。 2、本图为隧道范围内截水天沟图。 3、Ⅰ型沟适用于地面自然坡度较缓地段,Ⅱ型沟适用于地面自然坡度较陡(坡率缓于1:1)地段,Ⅲ型截水沟适用于地面自然坡度较陡(坡率陡于1:1)地段。
  • 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xxx1号隧道于D2K34+46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斜井一座,斜井中线与左线线路中线大里程端交角为400,采用无轨运输,斜井进入正洞段D2K34+420-D2K34+550为IV级围岩。
  • 滑坡治理-注浆加固施工组织设计文案
    待处治的滑坡位于****K20+800~K20+ 935段左侧,南北向长约65m左右,东西向顺路线长度达135m,平面上呈弧形,前后缘高差达22m。 1.1地形地貌 场地原始地形为丘陵,高速公路由东至西方向穿过该区。边坡上部为阶梯状农田。滑坡后壁位于农田之中,滑坡后缘自然边坡较平缓,滑坡两侧为走向垂直于路线方向的冲沟。 1.2地层岩性 第四系全新统(Qh) 1)填筑土:其成份为粉砂岩块石,主要分布于施工便道,厚度约1.00m~2.00m。 2) 种植土:松软,分布于农田和山坡上,厚0.30~0.40m。 3) 亚粘土:褐黄色、褐红色,硬塑状,厚约厚1.60~2.00m,主要分布于边坡后面的农田。 白垩系下统(K1) 1) 粉砂岩:紫红色,以钙泥质胶结为主,局部夹泥质胶结,中厚层状,岩石遇水软化。全风化层,褐红色,呈可塑~硬土状,厚1.60~6.70m;局部底部存在2.20m厚的泥化夹层;强风化层,岩石较破碎,岩芯呈碎石、碎块状,岩性较软。 1.3水文地质特征 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边坡上部汇水面积大,在雨季,边坡上部所汇聚雨水经坡面所形成的面流易在裂缝处下渗而转化为地下水, 流向斜坡坡脚处,并于滑坡坡体内中部及坡脚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
  • 渝利铁路某隧道斜井进洞方案

    1 工程概况   某隧道为双线隧道,按设计时速200Km/h且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客货共线标准设计。2号斜井设于DK244+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隧道左线中线大里程方向的平面夹角为55?,综合坡度为7.77%,最大坡度为8.6%,斜井水平长度570m,斜长571.89m,斜井采用单车道无轨运输。斜井的支护型式采用喷锚网支护,V级围岩段加设16工字钢,V级围岩井口段加设12.6工字钢,V级围岩井口段浇筑35cm厚衬砌砼,其余里程段无二次衬砌。  

  • 某条隧道雪沟斜井抽排水方案
    隧道洞身地层基岩为下第三系泥岩夹砂岩、砾岩夹砂岩;三叠系中统砂岩、页岩、灰岩等。
  • 某隧道四号斜井场地布置图
    本资料为:某隧道四号斜井场地布置图,设计规范,内容详实,可供参考学习。
  • 韩婆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文案
    本合同段起于韩婆垭隧道中部(K171+750),途经庙湾、上柳树湾、狮子岩、掀盘湾、杏子包至长堰塘与K合同段相接(K173+499)。其间无河流,存在不同水量的溪流。与K合同段接头处距离云阳至万州公路约3公里。全长1.749公里。其中左线隧道起讫K171+750~K172+953,长1203米。右线隧道起讫YK171+750~YK172+948,长1198米。隧道最大埋深276m。 3.1.2 地形地貌 隧址区地貌上属低山重丘区地貌,最低标高约280米,最高处标高约590米,相对高差约310米。 3.1.3 工程地质 韩婆垭隧道出口位于低山重丘斜坡下部,地形呈斜坡小坎状,洞口地形坡度稍缓,总体坡度约25度,隧道走向与坡向近一致,冲沟较发育,无地下水出露,坡面第四系堆积物厚度薄,多小于2米。基岩为粉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坡面较稳定。基岩浅埋或裸露,强~弱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围岩受浅埋和风化影响,稳定性差。边仰坡成坡条件一般,采取无仰坡进洞的方式处置。 隧道洞身段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砂岩不等厚互层,岩石为弱~微风化,属软质岩。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岩体完整~较完整。岩石透水性差,洞室开挖不会产生大的地下水涌出,但局部有渗水现象。
  • 双线铁路隧道冬季施工文案
    (一)基本概况 xxx隧道为双线铁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200Km/h;隧道洞门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帽檐洞门,进出口洞门均设置缓冲结构,隧道暗挖部分采用新奥法施工。 xxx隧道施工里程:改DK374+280~DK374+629。全长349m。 xxx一号隧道施工里程:改DK374+712~DK375+161。全长449m。 (二)工程地质 隧道区地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基层(Q4dl+pl)粉质粘土,下伏下古界(Pt1)云母片石,隧道洞身通过地层描述如下:粉质粘土(Q4dl+pl)褐灰色,硬塑。云母片岩(Pt1)黑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云母、石英、鳞片变晶结构,层片状构造,全风化,岩芯呈土夹砂状,强风化、弱风化段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块状及柱状。 (三)水文地质 隧道洞身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云母片岩风化层中,受大气降水补给,以地下径流及蒸发方式排泄。据现场调查,地下水埋深(居民井)约5~10米,对应高程362.15m~349.11m。据水质分析报告可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据侵蚀性。 (四)气象资料 隧道位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短暂,结冰时间平均为10月下旬至来年4月上旬,最大冻结深度为1.91米,地震基本烈度Ⅵ级,最冷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7.1℃。 (五)交通情况 本区段为新建隧道工程,穿越基本耕地和居民房屋,道路坡陡交通不便,需修建临时弃碴便道130米,修整扩建既有村路835米,利用既有乡村道路作为施工道路。
  • 地铁隧道临时斜井施工工程监理细则
    设计概况 XX卫站~XX东路站区间由XX卫站引出后,沿规划泰山东路向西铺设,区间长度约1733m,全部采用矿山法施工,本区间埋深最深处为24.2m,最浅处为10m,本段线路间距为13.5m~14m,本段线路纵断为“V”字坡,线路最大纵坡为2.8%,本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断面形式为马蹄形,复合衬砌暗挖结构,本段区间隧道采用全包防水。
  • 某隧道6#斜井及出口瓦斯地段专项施工方案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制定瓦斯专项施工方案以应对瓦斯、煤层的出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 隧道斜井施工方案(15页,清楚明了)
    本资料为隧道斜井施工方案,共15页。 简介:斜井位于DK283+700右侧一破旧土房处,土房已弃之不用,房屋前为一片稻田。斜井与正线交角58度,与正洞相交里程为DK283+791.79,距进口596.79米,距出口2858.21米,斜井洞口地面标高311米,正线DK283+791.79轨面标高305.289米。斜井口周围无裸露岩石,表面为腐植土,与正洞相接处为V级围岩,洞身主要穿过全、强风化砂岩夹页岩段,地质条件差,施工比较困难。
  • 大支坪隧道帷幕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大支坪隧道帷幕注浆施工组织设计包含大支坪隧道位于巴东县大支坪镇,东起支井河,中途经大支坪镇, 西至野三河。隧道进口里程 DK130+142,出口里程 DK138+912,全 长 8770m。隧道进口路肩设计标高为 814.75 m,出口路肩设计标高为 780.12 m,隧道大埋深 495 m。大支坪隧道进口段为单线,出口段 为双线。DK137+485~ 出口段为一次复线施工段,其DK137+485~+618 段为燕尾式隧道段 等内容丰富可供网友下载参考
  • 风积粉细砂隧道注浆加固施工工法
    内容简介 一、前言 在风积粉细砂地层中修建铁路隧道,通常都采用密排钢管或其它型钢支护,但此法的效果不甚理想,如:施工中常常出现漏砂、流砂甚至支撑折断,核心土失稳,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没有保证;管棚利用率较低,循环进尺短,施工进度慢,当开挖边墙时,拱脚处砂体受扰动后易造成拱背流砂,甚至造成掉拱,等等。 二、技术要点 本工法的技术核心是利用小管棚作超前支护,通过小导管压注化学浆液加固(固结)砂层,形成帷幕,在其保护下实施短开挖、强支护、衬砌紧跟的施工方法。其技术要点为:? 1.利用超前管棚注浆加固隧道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砂层,解决施工中的流砂和坍塌问题。 2.解决孔隙小、渗透条件差的风积砂中的浆液可注性问题,选定最佳的加固参数。 3.在不用大型设备的条件下形成一套有效的打管注浆和开挖方法。? 4.施工中保证拱脚部位砂体稳定,提高基底承载力 ,防止结构过量沉降和掉拱的发生。 三、工法原理和适用范围
  • 贵阳至广州铁路某隧道某号斜井(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贵阳至广州铁路某隧道某号斜井(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 某隧道雪沟斜井抽排水施工设计组织方案
    本工程隧道雪沟斜井井身全长1328.67m,高差94.78m,坡度为7.74%斜井洞口里程为斜13+25,斜井承担正洞2315m的施工任务,正洞施工里程为DK144+205-DK146+520。
  • 五尖大山隧道斜井与正洞相交段施工技术
    文章根据武广客运专线五尖大山隧道斜井与正洞相交段的施工实际情况,主要介绍了在Ⅳ、Ⅴ级围岩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由斜井进入正线多工序转换的综合施工技术。 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
  • 吕梁山隧道二号斜井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
    本文总结了吕梁山隧道二号斜井混凝土冬季施工的经验,阐述了隧道二衬混凝土冬季施工时应采取的一些基本措施。
  • 【云南】铁路隧道无轨运输斜井设计图

          双线电化铁路隧道,全长5400m,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通行双层集装箱。本图为无轨运输之斜井设计图,适用于线一般围岩条件。

    衬砌类型:

      (1)洞口段及井底段设置模筑衬砌,洞身一般情况下设置相应级别的锚喷衬砌。

      (2)通过断层破碎带、不良地质软弱围岩段或为满足如地表重要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特殊要求段应设置模筑衬砌。

      (3)辅助坑道与正洞相交段应采用模筑混凝土衬砌加强,加强段长度不宜小于10m。

      (4)辅助坑道运营期间作为紧急出口通道或救援通道等特殊使用功能时,围岩较差地段锚喷衬砌段应施作套衬。

  • 珏山隧道岩溶注浆专项施工方案
    本隧道位于晋城市泽州县,进口里程为DK302+700,出口里程为:DK316+121,全长13421m。其中Ⅴ级围岩共1586m,占隧道总长的11.82%;Ⅳ级围岩3230m,占隧道总长24.06%;Ⅲ围岩共4688m,占隧道总长34.92%;Ⅱ级围岩3917m,占隧道总长29.18%。
  • 隧道帷幕、全断面注浆专项施工方案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重点控制工程MHSS-3标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起讫里程为:DK614+862.04~DK633+608,全长18.746km,路基工程分布在隧道两端。中条山隧道线路穿越中条山山脉。隧道进口端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境内,出口端位于运城市平陆县常乐镇刘卫庄村。 本合同段工程主要为中条山隧道1座,设计为双洞单线隧道。隧道一般段线间距设计为35m,隧道最大埋深约840m。隧道左线进口里程DK615+065,出口里程DK633+470,左线全长18405m;右线进口里程DK615+075,出口里程DK633+485,右线全长18410m,设辅助坑道6座,排水平导1座,盖板涵1座、路基及站场290.96m。 三工区管段为中条山隧道4#、5#斜井以及正洞和平导任务。工区起讫里程DK628+690~DK630+300,长1610m;正洞DK628+690~DK630+300,为双洞单线隧道,长1610m;4#斜井长1227m,XJK0+00~XJK0+562段由进洞高程516m缓慢降坡至511m,XJK0+562~XJK1+227坡率11.19%;5#斜井长500m,坡度i=9.95;平导PD0+000~PD1+570,长1570m。
  • 暗挖隧道小导管超前注浆施工工艺标准
    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级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 隧道二衬及背后注浆施工方案
    大连市地铁2号线工程218标段张前路停车场出入段线包括隧道段DK0+535~DK1+480,长度为945米,双线单跨马蹄形复合衬砌隧道;地上路基段DK1+480~DK1+665.963,长度为185.963米。
  •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
    为保护环境,防止地下水污染,注浆时严禁使用有毒性污染的化学浆液。
    1.2地铁暗挖隧道注浆前,必须进行降水作业,保证地层中无流动的地下水存在。
    1.3注浆结束后,必须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并对注浆的薄弱部位,重心打孔补充注浆。
  • 双线和单线隧道围幕注浆工法设计施工图

    该工程为双线和单线隧道围幕注浆工法设计施工图,内容包含隧道帷幕注浆设计说明,孔位布置图,隧道帷幕注浆设计图,剖面详图,节点构造图等。

  • 隧道二次衬砌回填注浆设计图
    隧道二次衬砌回填注浆设计图,图纸含: 主要工程数量表 Ⅰ-Ⅰ截面 预埋φ42x4注浆钢管 拱顶预埋注浆管平面 拱顶预埋注浆管立面
  • 某工程隧道预注浆检查记录表
    本资料为某工程隧道预注浆检查记录表,目录齐全,内容完整,可供下载使用
  • 郑西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文案
    要求本线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要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工法,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黄土隧道施工严格按照“严控水、强支护、短进尺、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应特别注意地表冲沟、陷穴对隧道的影响,要加强调查和处理。 石质隧道破碎带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台阶)防护一段(台阶)。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随后立即做好明洞衬砌,随后进入暗洞施工,待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及时进行明洞洞顶回填。暗洞开挖根据围岩情况Ⅴ级地段采用CR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Ⅳ级采用CD法或弧型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m以内,Ⅱ、Ⅲ级及横洞Ⅳ、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5m以内。 黄土隧道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石质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施工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确保隧道安全。开挖方法的改变,要严格按程序申请设计变更。
  • 绕城高速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文案
    1.1工程简介 (1)本合同段起点XX镇XX村以XX梁上K19+740,接2合同止点,之后路线由西北向东南设特长隧道穿过XX至XX街XX村,止于XX街大村以XX梁上K24+750,接4合同起点。本合同路线全长5.01Km。路线总体走向由北向南。主要控制点为起点XX镇XX村以XX梁、小XX、大村、XX街XX村以XX梁。 (2)XX隧道为双线隧道,左线里程为:ZK19+740~ZK22+712,长度为2972m;右线里程为:K19+740~K22+680,长度为2940m。 1.2工程所在地地质情况 (1)地质条件 由于隧道出口段地形陡峭,围岩主要为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少量页岩,风化强烈,岩石破碎,成角(砾)碎(石)状散体结构,地形陡峭稳定性较差。 (2)水纹条件 整个线路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各种含水层均有分布,地下水类型齐全。赋存裂隙水,局部地段也埋藏有层间水,碳酸岩分布亦较广,富含岩溶水。
  • 削竹式洞门隧道施工专项文案
    1.1 地理位置 XX隧道隧址位于XX省XX县XX镇南山村,设计速度为80km/h,左线全长800米(ZK48+960~ZK49+760),其中:削竹式洞门10m,明洞8米;右线全长826米(YK48+950~YK49+776), 其中:削竹式洞门10m,明洞8米。XX隧道设计为一座标准间距分离式隧道,隧道进口线间距26.2米,出口线间距18.1米。最大埋深左线57米,右线55米。隧道左线平面线形依次为R-1400,A-550,R-∞;隧道右线平面线形依次为R-1350,A-530,R-∞。隧道左线纵坡为2%、-0.6%人字坡,右线纵坡为2%单向坡。 1.2 隧道地形、地质条件 ⑴、气象 隧址区XX省东南部,地处XX中南部及XX主峰西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0.3°C。最冷月份在一月,最低气温-22°C;日平均降水量为54.7mm,最大降水量为126.8mm;最大冻土深度为104cm。无霜期110~180天。 ⑵、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无常年性地表水,降水稀少而集中,蒸发量大,多以地表水排走,很少补给地下水。隧址区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多种因素控制。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水量一般较小,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表、地下水经流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水量贫乏,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小。 但雨季施工时,可能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渗入。 ⑶、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洞口段及左线ZK49+050~ZK49+100、右线YK49+050~YK49+120洞身段,主要为强风化及中风化片麻岩组成,受区域断层F3的影响,岩体完整性差,呈碎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自稳性较差。左线ZK49+100~ZK49+760、右线YK49+120~YK49+776洞身段,围岩主要为卵石及黄土组成,结构松散,成洞困难,Ⅳ级围岩占全隧的7.4%,Ⅴ级围岩占全隧的92.6%。 隧道围岩划分见表1.2.1 表1.2.1XX隧道围岩分级表 编号 隧道名称 起讫桩号 围岩级别长度(m) Ⅴ Ⅳ Ⅲ 1 XX隧道左线 ZK48+958~ZK49+050 92 ZK49+050~ZK49+100 50 ZK49+100~ZK49+760 660 2 XX隧道右线 YK48+949~YK49+050 101 YK49+050~YK49+120 70 YK49+120~YK49+776 656 占总长度的百分比(%) 92.6 7.4 1.3 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隧道建筑限界: 单洞净宽:0.75+0.5+3.75×2+0.75+0.75=10.25 m 隧道净高:5.0m 隧道行人横洞净空:净宽2.0m,净高2.5m 1.4 工程特点 XX隧道是本标段的控制性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受区域断层F3的影响,岩体完整性差,呈碎裂状结构,节理很发育,岩体破碎,自稳性较差。 (2)左线ZK49+100~ZK49+760、右线YK49+120~YK49+776洞身段,围岩主要是卵石及黄土组成,结构松散,埋深较浅,成洞困难,Ⅴ级围岩占全隧的92.6%。 1.5 工程难点 (1)地质超前预报,围岩监控量测,贯通控制测量技术。 (2)地质灾害预防与处理技术。 (3)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技术。
  • 隧道初期支护侵限处理施工文案
    2.1、隧道设计概况 XX隧道位于XX省XX至XX高速公路XX段,本隧道为双洞单向分离式隧道,左线全长740.634米。右线全长680米,两线间距28.4m~31.9m隧道埋深为4.2m~102.98m,最大开挖宽度为12.54m,最大开挖高度为9.86m。隧道穿越地层围岩级别划分为Ⅳ~Ⅴ级,围岩由薄层状页岩、中~厚层状白云岩及断层破碎带内构造角砾岩等组成。隧道进口浅埋段围岩为页岩强风化,节理裂隙密集,岩体破碎,松散~碎裂结构,层间结合差。隧道深埋段围岩为白云岩中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块状结构,节理裂隙面结合一般。XX隧道进口左线ZK43+230~ZK43+380里程段(长150m),右线YK43+215~YK43+360里程段(长150m)为浅埋段。由设计图知,进口位于山丘前方斜坡上,隧道洞口处与地形线成约80°夹角,自然坡道约32°,洞口附近地表为碎石土质,岩性为强风化页岩,属软质岩,松散体~破裂结构,岩质较软,节理裂隙很发育主要结构面结合差。根据施工的地质调查,进口浅埋段为山体崩塌形成的超长堆积。 2.2、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侵限情况 左线隧道施工时,考虑到围岩为软质页岩,该围岩见水后无自稳能力,将设计的S5a支护形式变更为S5a加强型,即钢拱架由原来的80cm间距变更为50cm,但2010年3月8日,XX隧道左洞由于地质偏压的原因,地表先后出现了三条裂缝,裂缝宽度最大为4.5厘米,ZK43+237~ZK43+262段右侧和ZK43+272.3~ZK43+280.3左侧出现侵限,造成二衬厚度小于设计厚度,局部二衬厚度已成为负值,需进行拱部局部换拱处理。ZK43+235~ZK43+237的套拱需要拆除,长管棚保留。隧道内水平收敛最大值达280毫米。当隧道监控数据显示初期支护开始出现侵限后,及时采取了增设锁脚小导管、小导管引流、临时仰拱、附拱及横向工字钢支架、停止掌子面掘进,洞顶地表施作抗滑桩、集水井等措施进行了加固,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据监测显示隧道初期支护处于稳定状态,但在ZK43+237~ZK43+262段右侧和ZK43+272.3~ZK43+280.3段左侧初期支护侵限造成二衬厚度小于设计厚度,局部二衬厚度已成为负值,需进行局部换拱处理。由于ZK43+272.3~ZK43+280.3段侵限较小,已经进行了处理。ZK43+237~ZK43+262段需要换拱的部位见图一,ZK43+237~ZK43+262段拆换拱架部位(红色部位)。隧道测量断面及侵限图见附件一。
  • 隧道模板台车二次衬砌施工文案
    (1)本合同段起点XX镇XX村以XX梁上K19+740,接2合同止点,之后路线由西北向东南设特长隧道穿过XX至XX镇大村,止于XX大村以XX梁上K24+750,接4合同起点。本合同路线全长5.01Km。路线总体走向由北向南。主要控制点为起点XX镇XX村以XX梁、小XX、大村、XX镇大村以XX梁。 (2)XX隧道为双线隧道左线里程为:ZK19+740~ZK22+712,长度为2972m;右线里程为:K19+740~K22+680,长度为2940m。 (3)本分部工程为XX隧道洞口段V级加强段围岩二次衬砌方案,其中左线里程为ZK22+585~ZK22+695长110米,右线里程为K22+535~K22+665长130米。
  • 隧道下穿桩基托换施工文案
    (1)隧道下穿桩基概况 XX地铁XX号线全线在下穿XX人行天桥、XX立交桥、XX西引桥等3处建(构)筑物时,共有26根桩基侵入隧道建筑界限,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需对桩基进行托换处理。 表2.5.1.2-1 桩基础托换处理汇总表 序号 地铁隧道区间 建(构)物名称 里程桩号 割除桩基础数量 1 XX~XX XX人行天桥 AK12+850 1根φ1.0m钻孔灌注桩 2 XX~XX XX立交桥 AK23+830~920 3处承台共9根φ1.2m钻孔灌注桩 3 XX~XX XX西引桥 AK27+130~210 4处承台共16根φ1.2m钻孔灌注桩 (2)桩基托换设计概况 桩基托换施工采用桩梁式主动托换,XX人行天桥托换桩直径φ1.0m,桩长27.83m,托换梁尺寸为2.5×2.5×13m;XX立交桥托换桩直径φ1.5m,桩长25.33m~27.83m,托换梁高为3.0m,宽分别为4.77m、7.88、9.01m,长12.29、12.32、12.33m;XX西引桥托换桩直径φ1.5m,桩长29.59m~30.5m,托换梁尺寸为2.5×2.5×14.5~14.8m。
  • 公路隧道钢便桥专项施工文案
    国家高速公路XX至XXXXXX境XX至XX高速公路XX合同段起点位于XX市XX镇XX村,终点位于XX县XXXX村。本合同段所属XX隧道出口端位于XX县XXXX村。连接项目部拌合站与隧道工作区设置6米宽混凝土便道,便道跨后XX小河。河道均宽3米,河流流量受季节性降水影响较大,属典型的山川河流,水流较缓,水量一般。
  • 成渝客专某隧道防排水施工文案
    XX隧道位于四川省XX县XX镇XX村,出口位于XX湾XX村附近。隧道进口里程为DK125+991、出口里程为DK127+335,全长1344m。 全隧洞内采用分区防水技术,重视初期支护防水,以衬砌结构自防水为主,以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注浆防水和防水层加强防水。隧道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低于P10。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拱墙部位铺设防水板加无纺布。环向采用Φ50单壁打孔波纹管排水,墙脚纵向排水管采用Φ80单壁打孔波纹管排水,横向采用Φ100mmPVC排水管排水。洞内沉降缝及伸缩缝处均设橡胶止水带,洞内施工缝处均设置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和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点击查看更多
全部评论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