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于:2019-04-20 20:45:18 来自: 环保资料 / 学生资料 / 毕业设计
0
3分

本图纸为 隧道左线全长298m分离式单向行驶两车道毕业设计(计算书90页,CAD图13张)。内容包括: 吴家寨隧道轮廓图、中心水沟布置图、台阶分部开挖法图等图纸,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隧道左线全长298m分离式单向行驶两车道毕业设计(计算书90页,CAD图13张)-图一

隧道左线全长298m分离式单向行驶两车道毕业设计(计算书90页,CAD图13张)-图一

点击立即下载源文件

特别声明:本资料属于用户上传的共享下载内容,仅只用于学习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 联系站方删除!

收藏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点击分享

  • 分离式隧道纵断面节点详图设计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 分离式隧道内部装饰节点详图设计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 双线分离式隧道衬砌节点详图设计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 分离式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半岭头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右洞起讫里程为YK3+673~YK5+700,全长2027米,右洞Ⅵ级围岩段长30米,V级围岩段长166米,IV级围岩段长373.4米,Ⅲ级围岩段长1342.8米,Ⅱ级围岩段长114.8米; 左洞起讫里程为ZK3+689~ZK5+702,全长2013米,左洞Ⅵ级围岩段长55米,V级围岩段长88.9米,IV级围岩段长296.3米,Ⅲ级围岩段长1484米,Ⅱ级围岩段长88.8米。。
  • 分离式隧道防排水节点CAD详图
    本资料为分离式隧道防排水节点CAD详图,图纸内容完整,表达清晰,制图严谨,欢迎设计师下载借鉴。
  • 分离式双洞隧道沉砂井节点详图设计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 分离式隧道全套cad设计图纸

    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 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 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隧道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势相对较高。由于长期受风化剥蚀切割作用,阳朔方向山体自然斜坡角25°~30°,平乐方向自然斜坡角23°~27°。山体多为坡残积层覆盖,植被较发育,基岩仅在两端口的深沟中零星出露。阳朔方向洞口地面高程约178~183米,平乐方向洞口地面高程约166~170米,隧道穿越的山脊分水岭高程约262米。自然斜坡稳定,山体无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 双线分离式隧道右线照明节点详图设计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 双线分离式隧道内部装饰节点详图设计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 双线分离式隧道内路面结构节点详图设计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 双线分离式隧道洞口平面节点详图设计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 分离式隧道行人横洞节点详图设计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 双线分离式隧道监控量测节点详图设计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 某高速公路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本段主要为构造剥蚀溶蚀低山~丘陵地貌,北侧东西向隆起带为三级台地,台面高程一般400~600m,相对高差100m,台地上山形较圆缓。三级台地两侧搭接二级台地,台面高程200~300m,坡面横向上发育“V”型沟谷和垄脊,沟谷一般深长。线路穿过二、三级台地,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较发育。隧道区处于构造溶蚀~剥蚀低山区,山体(脉)呈近东西向展布,延绵数十公里,山顶呈尖棱~浑圆状,坡度25~45°,冲沟两边陡坡可达50°,该区北部绝对高程为476~521m,切割深度在200m左右,南部绝对高程为233~396m,切割深度100~300m;植被以乔木为主,生长茂盛。
  • 分离式隧道洞身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白龙山隧道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玉舍乡,为分离式隧道全长4025m,最大埋深328m。我标段为白龙山隧道后半段,都格段出口洞门型式为端墙式,右线起讫桩号K202+650-K204+675,全长2025m,出口段为曲线R-900,纵坡为-1.54%;左线起讫桩号ZK202+590-ZK204+600,全长2010m,出口段为曲线R-960,纵坡为-1.54%;隧道出口段,埋深14-53m,洞内加强支护,右线管棚长为28m,左线管棚长为40m,洞口边仰坡采用挂网锚喷防护。
  • 湖北境内某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落依山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隧道进口位于麻城市西张店胜利林场,出口位于麻城市乘马岗镇落依山村。隧道穿越山体最高海拔高程约271.5m,隧道最大埋深约103m。隧道起讫桩号为ZK5+850~ZK6+430、YK5+854.12~YK6+434.12,全长580米。

  • 湖北境内某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湖北境内某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包含本隧道导坑计划按在 V、IV 级围岩每循环进尺 1.5m,III 级围岩每循环进尺 3m。掘进炮眼深度按在 V、IV 级围岩取 1.6m,III 级围岩每循环进尺 3.1m,掏槽眼相应加深 20cm等内容丰富可供网友下载参考
  • 分离式隧道二次衬砌专项施工方案
    本合同系XXXXXXXXXXXXXXXXXXXXXX合同段,全长7.113Km。XX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右线起讫桩号K64+252~K67+162,总长2910m,其中Ⅲ级围岩1670m,Ⅳ级围岩930m,Ⅴ级围岩310m;左线起讫桩号ZK64+248.9~ZK67+194,总长2945.1m,其中Ⅲ级围岩1670m,Ⅳ级围岩950m,Ⅴ级围岩325.1m。洞门形式为端墙式。项目区属亚湿润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显著,水流受季节影响较大。该区域年蒸发量1838.7mm,年平均日照2800-2900h,无霜期150d,气象条件造成每年有效施工期较短。
  • 分离式隧道照明布置节点详图设计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 分离式双洞隧道转向车道节点详图设计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 分离式双洞隧道进口洞门节点详图设计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 分离式双洞隧道净空限界节点详图设计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 分离式双洞隧道开挖断面节点详图设计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 分离式双洞隧道灭火洞节点详图设计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 分离式双洞隧道成洞面开挖节点详图设计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 小净距分离式双洞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xx隧道位于临县xx村北约1300m黄土梁处,设计为小净距分离式双洞隧道,两洞中轴线间距25.5米,左右洞净距13米,隧道左洞全长238米,洞口起点里程K122+355,底板高程1072.2米,终点里程K122+631,底板高程1064.7米,洞体最大埋深79.4米,位于K122+500处。右洞长276米。起点里程K122+379,底板高程1071.5米,终点里程K122+617,底板高程1164.9米,洞体最大埋深71.4米,位于K122+500处。
  • 分离式隧道预留预埋管件节点详图设计

    此图为分离式隧道预留预埋管件设计详图(共十八张图),可供参考下载。

  • 双线分离式隧道成套cad设计图纸

    内容简介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 分离式长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白鹤隧道为分离式长隧道,隧道进口位于房县白鹤乡解家湾村境内,出口位于白鹤乡石堰河村境内,隧道轴线方向约330°,呈东西向展布。左幅桩号为ZK90+890~ZK92+953,全长2063m,最大埋深121.9m,最小埋深25m,右幅里程桩号为YK90+915~YK92+924,全长2009m。最大埋深125.7米,最小埋深29m。
  • 某高速公路分离式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
    某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分离式隧道,进口位于某镇某村,出口位于某村,隧道呈近东西向展开;隧道穿越的山体最高海拔高程约为486.5米,隧道最大埋深约319米;隧道左洞起讫桩号为ZK81+920~ZK84+889,全长2969m,右洞起讫桩号为YK81+923.5~YK84+907.7,全长2984.2 m;隧道进口设计标高分别为左洞145.218m,右洞145.300m;出口隧道设计标高分别为左洞183.427m,右洞183.535m;隧道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
  • [湖南]小净距分离式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本标段主线桥梁5座,计2936延米,匝道桥梁2座,计452延米,人行天桥1座,计92米。沿河路分离式中桥全长81m,上构为3×25预应力砼连续箱梁,采用预制安装.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法,下部构造为柱式桥台和柱式墩配摩擦桩基础。
  • 分离式双车道单向高速公路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TJ11标段位于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境内,路线起点位于水口村附近,起点桩号为K80+370,沿线经过水口村、土桥村,终点桩号K90+050,路线总长9.7Km。 主要工程内容有:水口隧道左线进口里程为ZK81+073,出口里程为ZK82+370,右线进口里程K81+070,出口里程K82+263,左线长度1294m,右线长度1298m; 肖家山隧道,左线进口里程为ZK89+070,出口里程为ZK90+043,右线进口里程K89+075,出口里程K90+045, 左线长度973m,右线长度970m;大沟楼大桥,鸡公岩大桥,肖家碾大桥,草坝互通跨线中桥,钢筋砼拱涵、盖板涵和路基土石方工程。
  • 某全长168米短隧道(分离式独立双洞)设计cad施工图纸(含隧道计算书)
    本资料为:某全长168米短隧道(分离式独立双洞)设计cad施工图纸(含隧道计算书);内含:断面配筋图、内轮廓设计图、支护设计图、计算书等;内容设计规范,很详细,可供参考。
  • 某分离式双车道单向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共66页)Word
    设计概况:明月山隧道为分离式双车道单向高速公路隧道,本合同段内总长6543米(单洞);设有行人横洞9座,共长288米;行车横洞4座,共长147.8米;竖井一座,长277.41。本标段隧道为明月山分离式隧道工程,设计概况见表1.1。
  • 净宽10.57m分离式公路隧道全套施工图
    隧道上下行分离设置,分离式路基设计线间距29.24m,隧道轴线直线段间距39.24m,左线隧道长1695m,右线隧道长1715.687m。
  • 【广西】某双向分离式隧道设计施工图(穿越山体)
    本资料为某双向分离式隧道设计施工图(穿越山体),多张图纸,公路主线全长78.4公里,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米。隧道为双向分离式连拱隧道,偏压明洞,端墙明洞,削竹明洞。设计长度为2175米。隧道进口洞门为端墙式,出口洞门为削竹式。图纸包括明洞构造图、平面图、防水层铺挂设计图、分离式隧道施工工序图、分离式隧道超前支护设计图、防排水等,内容全面详细,可供参考。
  • 双线分离式隧道右线纵断面节点详图设计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 双线分离式隧道施工程序节点详图设计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点击查看更多
全部评论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