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20-30Km/h;最小圆曲线半径:500m;最小圆曲线长度:169m;最小平曲线长度:169m;最大纵坡:7.866%;结构设计荷载:城市B级;人群设计荷载:3.5KN/m2;路面设计轴载:BZZ-100。本段设计图为三条道路城市支路线路全长576.403m、619.147m,城市次干路线路全长185.898m,均为双向四车道。
排水设计范围为本工程范围内的雨、污水及涵洞系统。新建污水管道,地块按每200m左右预留一处污水支管,用于收集周边地块的污水,部分管段需转输上游道路的污水;新建雨水管道用于排出本工程范围内的路面雨水,地块排水按每200m左右预留一处雨水支管,部分管段需转输上游道路的雨水;新建涵洞保证区域内泄洪通道的畅通。
结构部分含涵洞及板肋式锚杆挡墙构造。本涵洞为斜交涵洞。涵顶覆土厚度10.0m~11.0m,箱涵天然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360Kpa。……共计122张,设计于2013年
【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混凝土路面砖GB28635-2012、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
【工程概况】道路级别: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50km/h;标准轴载:BZZ-100;交通等级:重;道路红规划道路红线45米,道路全长2223.517米,设计年限:10年;停车视距:50米。现状断在为21米机动车道+2×1.5米绿化带+2×6米非机动车道+2×4.5米人行道。改造内容为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路面整体加铺沥青,并完善其余相关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包括: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局部段人行道)、排水(提升雨水口及检查井、增设雨水口等)、交通(标线、标志及隔离栏)、路灯等工程。交通设计内容为道路标志标线、隔离栏等。双挑式路灯安装在道路绿化带内,交口渠化处安装在人行道上。
改选结构设计是在原水泥混凝土道路上加铺混凝土面层,局部点允许沥青混凝土厚度适当的减少,但厚度不得小于9cm。道路横坡:道路为等厚加铺。对现状老路进行处理,最后再加铺10cm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4.0cm厚AC-13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粘层+6.0cm厚AC-20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兼调拱层)+粘层+满铺玻纤格栅、防裂贴(贴缝)+修复处理后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断板拆除新建结构:4.0cm厚AC-13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粘层+6.0cm厚AC-20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兼调拱层)粘层+满铺玻纤格栅、防裂贴(贴缝)+22cm厚C30水泥混凝土(与两侧旧水泥混凝土板进行植筋锚固)+20cm厚C20细石混凝土+20CM厚级配碎石。绿化分隔带拆除部分拓建结构同路面断拆除新建结构。在加铺沥青面层之前,对现有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修补处理……共计106页,设计于2014年
工程概况: 道路全长3621.959米,为城市次干道,横断面具体设置为:道路全宽30米,横断面为:4.5米(绿化带)+2.0米(人行道)+3.0米(绿化带)+14.0米(车行道)+3.0米(绿化带)+2.0米(人行道)+4.5米(绿化带)。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车行道和人行道路面结构、路基处理设计、人行道上的树穴、无障碍通行设施、交叉口设计。 ...... 设计于2009年,共55张CAD设计图。
本道路为城市主干道,全长3.715Km,设计车速50km/h,路面荷载:Bzz-100标准轴载;设计年限:15年;土基回弹模量:40Mpa。本次设计道路长649.955m,规划红线宽46m。 …… 横断面设计: 4.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1.0m(机动车道) +0.5(路缘带)+8.0m(中央分隔带)+ 0.5(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3.5m(非机动车道)+4.0m(人行道)=46m。 路拱横坡: 机动车道采用直线型路拱,路拱横坡采用向外为1.5%,坡向人行道,流水平石的横坡为10.0% 。人行道采用直线路拱,路拱横坡采用向内为2.0%,坡向机动车道。 …… 车行道、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 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18cm5.5%水泥稳定砂砾上基层 18cm5.5%水泥稳定砂砾下基层 18cm4%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 总厚度:70.6cm …… 共22张,编制于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