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横断面设计 按照园区规划,本工程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 西入口路及环路: 6米人车混行道,采用坡度为1.5%的双向直线路拱横坡; B4-1路:6米人行道,采用坡度为1.5%的双向直线路拱横坡; 其他为4米宽楼前路,采用坡度为1.5%的单向直线路拱横坡,坡向远离建筑的方向,详见道路平面图。 道路与原地坪有高差时,两侧应各设0.5米的保护性土路肩,横坡3%,坡向路外。 道路在停车位及楼门出入口等部分加宽,具体位置及尺寸见平面图,停车位段横坡采用1.5%直线横坡,按原路拱横坡顺延。
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Ⅱ级支路; 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15年; 荷载标准:路面轴载标准BZZ-100KN,地下构筑物采用公路-Ⅱ级汽车荷载; 道路横坡度:1.5%(双向),人行道横坡:2%(向内); 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 车行道路面结构为: 3.5cm细式沥青混凝土AC-13c (AH-70)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AH-70)+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AH-70)+20cm水泥稳定碎石(5%)+15cm水泥稳定碎石(3%)+15cm级配碎石垫层(级配碎石适用于池塘段等软基路段)。 面层、基层顶面的回弹弯沉值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检验,车行道第一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31(1/100mm),第二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35(1/100mm),第三层路面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40(1/100mm),第一层基层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49(1/100mm),第二层基层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162(1/100mm),路基顶面弯沉值不得大于231(1/100mm)。 各沥青层之间加铺粘层沥青,沥青层与水稳层之间加铺透层沥青。
设计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有关规定进行。 水泥混凝土板厚以重交通量试算确定,设计基准期20年,设计水泥混凝土 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取5.0Mpa。 道路的两侧的C20路缘石进行预制安装,其每块长50cm。 ……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包括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 纵向接缝包括纵向缩缝和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设纵向施工缝。 横向接缝包括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应尽量设在横向缩缝或胀缝位置处。 施工中应尽量避免出现错缝,特别是在弯道和交叉口地段。 …… 共5张,编制于2008年。
主梁横隔板:跨径L≤20m不设横隔板, L=25m、L=30m简支箱梁仅在梁端设一道端横隔板。 横隔板钢筋骨架的位置,施工时应准确放样,给搭接钢筋的顺利焊接及绑扎创造条件。 支座:中桥采用圆板式橡胶支座。大桥采用四氟板式橡胶支座。 伸缩缝:建议采用60和80型浅埋式型钢伸缩缝。 桥面泄水管每个桥墩半幅桥设置一根。在预制外梁翼缘板时应予考虑预留孔洞。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深圳市某大道土建工程(K6+280-K9+700)电气施工图 设计范围 电气工程设计范围为道路设计范围内的电力、通信通道、道路照明设计及现状电力通信管道处理。 共有图纸7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