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于:2015-05-14 09:39:37 来自: 结构 / 结构设计 / 抗震设计
0
3分

本文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天然地震记录选择和人工合成波技术想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保留天然地震记录信息,又满足给定目标谱的人工地震波的合成方法。

点击立即下载源文件

特别声明:本资料属于用户上传的共享下载内容,仅只用于学习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 联系站方删除!

收藏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点击分享

  • 弹塑性地震反应谱的长周期特性研究
    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弹塑性反应谱在计算结构地震位移反应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统 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等强度的延性需求谱和等延性的强度折减系数谱的长周期(至5s)区段的特性,关 注的重点是等位移准则和场地条件影响。给出了若干具有工程价值的结论:一是周期介于1.5Tg(地 震动特征周期)和2.5s之间的结构可近似认为等位移准则成立且与场地条件关系不大,这样确定的 强度折减系数当位移延性系数小于等于4时结果将是偏于安全的;二是结构周期大于2.5s后以硬土 场地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或等强度延性需求谱代替软土场地谱求解系统强度需求或延性需求,将 会得到偏于安全的结果。
  • 群体建筑物地震破坏概率模型研究
    :提出了一种通过构建具有普适性的概率模型对群体建筑物进行震害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 已有的群体建筑物易损性矩阵,通过概率分析和数据拟合,进行构建建筑群的破坏概率模型,并通过 计算建筑物易损性指数的均值和方差来确定其具体参数。分析表明,该概率模型对群体建筑物震害 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普遍的适用性
  • 新型自嵌式挡墙在地震区的应用与研究
    抗震设计是挡土墙设计中需着重考虑的环节,柔性挡墙在抗震方面比刚性挡墙明显占有优势。近几年来涌现出大量的新型、异型和轻型柔性挡墙,本文针对一种新型的柔性挡墙——自嵌式挡墙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三个自嵌式挡墙模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自嵌式挡土墙经合理设计完全能抵抗大的地震动载,适合在地震区推广应用。另外根据朗金理论破裂面,采用Mononobe-Okabe理论的基本假设,给出了地震加速度沿自嵌式挡土墙高度均匀分布情况下的地震土压力强度、地震土压力合力和地震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充分考虑了自嵌式挡墙墙背12°倾角的影响,并与大量实验研究结果相吻合。
  • 汶川地震震害考察与震害研究体系化思考
    实地考察和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害现象,将震害按照建筑的类型、结构形式等进行了归 类,指出建筑的不同结构形式、跨度以及粗糙的构造搭接方式等由于受力不均匀严重地影响 了整体的刚性和抗震性能不仅底框架结构以及简易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导致整体垮塌的现象 严重,非承重体构件的震害也会造成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调研日本震灾调查的体系和 经验,认为建筑震害的研究应以系统全面的全数调查为依据,建立一定区域的建筑受灾程度 的数据库,通过分门别类(结构类别、结构形式、层数等)的统计分析,导出针对性强的抗震性 能与建筑类型、结构形式等的关系
  •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隔震研究
    近年来,地震在全球频繁发生,而桥梁是生命线工程,一旦在地震中发生破坏, 将会给抗震救灾带来很大的难度和损失。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最
  • 双规准化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研究
    本文提出了双规准反应谱的概念。在统计了美国西部大量强震记录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规准反应谱和双规准反应谱的特性,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规准反应谱比通常的规准反应谱有更好的规律性,这不仅有利于认识地震动的特性,还可使基于场地的抗震设计反应谱大大简化,更便于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应用。
  • 结构抗震分析用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研究
    随着基于性能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推广应用,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逐渐成为主要的分析方法,但该方法所面临主要困难是缺乏对地震波选择的统一标准。
  • 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模拟地震试验研究
    介绍了一建筑平面布置不规则的高层剪力墙结构1:15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结果,分析了该结构的自振特性、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和破坏特征,对该类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探讨。
  • 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及其预防
    摘要: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具有发生范围广、密度大、明显的成群成带性、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且崩塌远多于滑坡以及次生地质灾害将长期存在的特点。通过简要分析汶川大地震引起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各种地质灾害分布的大致范围,提出了预防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策略,并对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提出一些建议。
  • 汶川地震铁路工程震害特征及工程抗震设计对策思考
    简要介绍“5.12”汶川大地震及特点以及地震引起的铁路工程震害主要类型及特征,并对“生命线”工程、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近场效应及近场区工程设计、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修订、铁路工程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进一步开展铁路工程抗震设计研究工作的建议意见:路网规划及工程建设中应对“生命线”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高地震烈度山区的铁路工程,必须重视基于预防和减轻地震诱发崩坍、滑坡灾害的综合选线和总体设计,绕避潜在地震诱发大型崩坍、滑坡灾害的地段,同时,避免路基高大切坡,选用有利于地震防灾减灾的工程形式通过;地震近场高烈度区或位于地震断裂带的工程,需要研究如何减轻地震灾害与如何快速修复震害的相关工程技术标准;尽快启动《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增加地震近场区(特别是地震断裂带)工程设计标准、方法的规定,增加基于预防和减轻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铁路综合选线和总体设计的原则等内容;建议开展基于预防次生地质灾害的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综合选线技术、基于地震临震预报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等高地震烈度山区铁路工程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 天然基础沉降的计算软件,实用而且简单!
  • 天然地面基础技术交底记录
    人工打钎: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端;锤举高度一般为50~70crn,将钎垂直打入土层中。
  • 地震与都江堰的发展关系初探
    本文通过大量史实,以及2008年的“5.12”汶川里氏8.0级特大地震,旨在对地震与都江堰的发展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用。
  • 基础要进行地震作用的组合
    在结构设计中,很多设计者认为基础不需要抗震验算,这主有是出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3.0.4条第4 款
  • 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和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走廊、门厅、楼梯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取2.5kN/m2,不符合《荷载规范》第4.1.l条和表4.l.l项11(3)的要求。
  • 印度设计风荷地震荷载参数
    印度 设计 风荷 地震荷载 参数,以往积累,希望对大家能用上,谢谢。
  • 震害与地震损失的估计方法_尹之潜
    本文提出了一个估计城市或企业的地震损失的方法。文中第一部分给出了建筑物的震害预测方法, 第二部分给出了地震损失的估计方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给出的结果,利用这个方法可求出遭遇不同烈度的地震时结构的震害程度和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地震损失期望值。
  • 地震作用的计算和抗震验算
    本资料为地震作用的计算和抗震验算, 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内容详实,可供网友下载参考。
  •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讲义
    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和抗震验算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确定所设计的结构满 足最低抗震设防要求的关键步骤。地震时由于地面运动使原来处于静止的结构受到动力作 用,产生强迫震动。我们将地震时由于地面加速度在结构上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结构的地震 作用。地震作用下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变形和位移等称为结构的地震反应,或称为结构 的地震作用效应。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首先要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由此求出结构和构件的 地震作用效应,然后验算结构和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及变形。
  • 多层砌体房屋地震应力分析
    本文根据典型的东西和南北错层单元模型,按不同的错层高度、不同收层情况和不同埋置深度的实际房屋情况分别建立了错层房屋和相应的等并行规整房屋模型,采用板壳单元,用不限元方法计算了这些模型的动力特性和在地震作用下的墙肢剪应力分布,经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错层房屋墙肢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根据错层房屋的受力特点,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构造措施、结构布置要求和错层房屋的抗震计算模型等具体建议。同时分析比较了纯砌体和带有构造柱、圈梁砌体结构的墙中应力分布,提出了改进加强砌体抗震设计的构造措施。
  • 地震动瞬时能量谱与结构位移响应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HHT变换得到瞬时能量谱,并以HHT对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位移响应进行分析, 发现长周期结构动力响应的显著特点:最大结构位移响应总是滞后于地震动激励的最大能量谱值时 间。滞后的时间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特别是自振周期) ,也与地震动的类型有关。仿真 计算的结果表明:长周期结构的破环与倒塌并不发生在地震动强度最大的时刻,而多数是在地震动 末期,甚至在地震动完全消失之后。有益的结论为结构控制设计与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Hilbert 2Huang变换; 位移响应; 长周期结构; 位移滞后
  • 16层酒店地震加速度时程数据研究报告
    本文档为16层酒店地震加速度时程数据研究报告,包括:一、工程概况 二、地震加速度时程选取原则 三、拟建场地条件 四、结构体系动力特性 五、设防(多遇)地震下地震加速度输入选取 六、罕遇地震下地震加速度输入选取 七、研究结论 工程 概况 四川省西昌市某酒店,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及基础隔震技术。该酒店建筑总高度为 58.3m(不计入隔震层),地下 1 层、隔震层 1 层、地上 16层,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隔震层拟建于地下室顶部,地下室顶板同时作为结构嵌固面和隔震层支座面,隔震层层高为 2m,1 层层高为 5.4m,2~13 层层 高为 3.6m,14、15、16 层层高分别为 1.5m、4.4m、3.8m。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规程的规定,该结构属高层隔震结构,需进行地震加速度时程分析。故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同济大学进行该项目时程分析地震加速度输入研究并提交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 选取设防(多遇)烈度下,时程分析所需的 5 组天然地震波和 2 组人工地震加速度; (2) 选取罕遇烈度下,时程分析所需的 2 组天然地震波和 1 组人工地震加速度; (3) 选择天然地震波为双向,人工地震加速度为单向等。
  • 近断层地震动速度、位移峰值衰减规律的研究
    在全球范围内选取6.0≤Mw≤7.6、震源深度H≤20km且断层距df≤40km的地震动速度和位移峰值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确定了PGV和PGD的近断层研究区域分别为20km和15km。认为两水平分量为2条独立数据,在各自研究区域分别得到由366条PGV和265条PGD数据组成的数据库;其中水平方向分为硬土和软土2类场地,竖向只考虑土层场地,利用作者前文已提出的近断层地震动衰减模型和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分析,得到PGV和PGD随断层距和震源深度变化的衰减曲面,分析了水平、竖向以及竖向与水平比值的衰减规律。
  • 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进行了 8 个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其中 2 个模型为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剪力墙,高宽比分别为 1.6 和 3.0;2 个模型为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内藏钢桁架剪力墙,高宽比分别为 1.6 和 3.0;2 个模型为钢管混凝土边框钢板剪力墙,高宽比分别为1.7 和 3.2;2 个模型为钢管混凝土边框内藏钢板剪力墙,高宽比分别为 1.7 和 3.2。试验中输入 Taft 地震波,测试了各试件在不同峰值加速度下的动力特性和时程地震反应,分析了剪 10力墙的破坏特征。
  • 某地震时海底悬跨管道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铺设在地震活跃区域的海底管道可能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利用水下振动台研究了海底悬跨管线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试验中考虑了地震波输入方向、管道端部支撑情况、悬跨高度、悬跨长度和管内是否有水等因素。完成了这些因素组合的120组试验,得到海底悬跨管道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中管道与陆地悬空管道的动力反应存在明显差别;悬跨长度是控制管道反应的关键,水平地震输入对管道反应起控制作用,海底悬跨管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受波和流作用下的反应也存在差别。
  • 近场地震动下偏心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
    本文选用远场宽频地震Kanai-Tajimi 模型与近场地震He-Agrawal 速度脉冲模型,对现有的典型近场地震记录进行了非线性数值拟合。通过调整脉冲分量与宽频分量的比值,得到了不同脉冲分量的地震波,分析了在合成近场地震波作用下,设置粘滞阻尼器时偏心结构的动力反应,并与未设置阻尼器时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同时也对能反映结构偏心特性的参数进行了分析 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得到了一些对实际工程设计有意义的结论。
  • 地震作用下楼梯参与结构空间整体计算的研究
    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比较了考虑楼梯参与和不考虑楼梯参与结构整体计算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别,发现考虑楼梯后结构的自振特性、结构抗侧刚度、地震作用下楼梯构件的受力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初步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 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反应研究
    本文进行了多点地震动输入时,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动力有限元分析,介绍了求解动力方程的方法,并且给出了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实现的过程,通过具体算例的分析,给出了空间大跨网架结构多点地震动输入下的动力性能规律,对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高耸烟囱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模型试验研究及分析
    针对烟囱结构薄弱部位随地震烈度的变化情况,本文通过震动台模拟试验对高耸烟囱结构竖向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及分析,PDF格式,共七页。
  • 南京站主站房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南京站主站房下部为混凝土结构,屋盖为斜拉钢结构。由于建筑造型的需要,结构复杂。对这种混合结构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时,如何保证原结构与模型间的相似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此次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过程,包括模型材料的选择、模型的制作、地震波的选择、振动试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可为类似结构进行振动台试验提供参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振动台模型中分别用砂浆和铜材模拟混凝土和钢材是完全可行的;对于屋盖为钢结构,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下部钢筋混凝土更为不利;对于类似单向受力特性明显的结构,加强纵向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 高层建筑天然地基评价方法
    本资料为高层建筑天然地基评价方法,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述、主要施工技术方案等,设计精准,内容详实,可供网友下载参考。
  • 地震损伤建筑抗震性能评价
    地震受损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价是地震后开展建筑物修复、加固及提高其抗震力的关键,现行的鉴定方法应用于该类建筑时存在明显的不足。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的特点,探讨适当的既有地震受损建筑抗震能力评价方法是必要的。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受损混凝土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实际工程的抗震性能评价表明该方法的结论是可行的。
  • 从“5.12”地震看现行建筑抗震规范的漏洞
    拿破坏最严重的北川县城来说,在我的印象中,北川县城的框架结构房屋,四层以上的框架结构房屋,除北川大酒店未完全垮塌完外,其余全部垮完。北川中学两幢教学楼垮了,县委办公大楼垮了,北川县医院门诊大楼垮了,北川县财政大楼垮了,北川县国税局办公楼垮了,国税局青碧居垮了,信用联社大楼整体倒塌,县政府办公大楼整体倒塌,几乎所有的框架都垮了!我们不能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地震波叠加和建筑质量的优劣,亦不能归结为房屋共振效应。因为这些框架结构房屋星罗棋布于县城各处,而且同一单位其它结构型式的房屋并未垮塌,比如县委办公大楼垮了,而相距只有7—8米的县委住宅楼却只沉了一层并未垮塌,且这两幢大楼为同一老板修建,不能归结于质量问题。再如北川中学,北川中学两幢教学楼垮塌了,而相距很近的两幢学生公寓却完好无损,连裂缝都很少,据说也为同一老板修建。地震后笔者曾到过映秀镇,在映秀镇的漩口中学破坏情况亦是如此,两幢框架结构的教学楼一幢倒塌,一幢垮塌,而砖混结构的学生住宿楼虽破坏非常严重,但却未垮塌。
  •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过渡性安置 第三章 调查评估 第四章 恢复重建规划 第五章 恢复重建的实施 第六章 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6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已经2008年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八年六月八日
  • 地震作用最大方向的确定详解
    地震作用最大方向的确定 地震作用最大方向的确定
  • 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PDF
    pdf版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PDF
  • 地震影响系数简易计算Excel表
    按中国10版抗规用Excel表函数做的,可以计算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提取列数据。或计算单个地震影响系数。10年刚出新规范的时候做的,现在看来意
点击查看更多
全部评论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