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汶川地震普遍出现的柱铰机制震害现象表明,我国的 强柱弱梁 弯矩调整措施有待改进。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是影响框架 强柱弱梁 屈服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在以往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研究中没有对其给予重视。以8 度区二级抗震等级框架为例, 基于平面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 上部柱采用! Mc= 1 5 ! Mb 或! Mc = ! Mbua的柱端弯矩增大措施,同时底层柱下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 1 5是较优化的 强柱弱梁 调整方案。在 OpenSees 平台上,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从而更真实地模拟柱在双向弯矩和变化轴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 分析了两个钢筋混凝土六层三维空间框架在罕遇地震下的塑性铰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双向地震下两空间框架的塑性铰分布均较对应的平面模型分析结果更不利;按规范要求的! Mc= 1 2 ! Mb ( 底层柱底弯矩增大系数取 1 25) 设计的空间框架,在罕遇地震下是典型的柱铰机制; 按优化的! Mc= 1 5 ! Mb( 柱底取 1 5)设计的空间框架,在罕遇地震下是以柱铰为主的梁柱铰混合耗能机制。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我国框架的_强柱弱梁_屈服机制-图一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我国框架的_强柱弱梁_屈服机制-图二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我国框架的_强柱弱梁_屈服机制-图三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我国框架的_强柱弱梁_屈服机制-图四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我国框架的_强柱弱梁_屈服机制-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