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某大桥的下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起埋管事故。在后来的处理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几种方案,通过研究分析,最终采用了"旋喷法"进行修复,取得了成功。但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考虑到类似的情形在其他工地也很可能会遇到,因此我们把处理的全过程总结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1情况简介? 发生埋管事故的桩直径为150cm,设计桩长?41.5m,采用反循环钻法成孔,钻孔的过程和混凝土灌注的前几个小时都还比较顺利,混凝土灌入后翻浆也很正常。但是在灌注工作进行到大约2/3时,由于没有及时提升和拆除导管,致使导管埋深过大(事后推算 导管埋深约在10m左右),当现场采用电葫芦准备提升和拆除导管时,发现导管已不能活动。 施工单位立即组织人员用20t导链和两台起道机同时配合提升,希望能将导管拔出来,未获成功。现场又找不到更大能力的起吊设备,几个小时以后,导管最终凝固在混凝土中。? 事故发生以后,施工单位立即对事故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埋管发生后第二天,首先用测绳下探后初步探出混凝土面的位置约在距孔顶12m左右。几天后又通过现场声测,精确测出孔内已浇注混凝土面的高度为13.5~14m,且该桩下端已浇注的约27m长孔段的水下混凝土质量没有问题,可以考虑利用(见图1)。由此,我们对该事故桩的事故范围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认D识,这就为我们下一步确定该桩的处理方案也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工程概况 **双线铁路特大桥为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的控制工程,工程地点位于醴陵市丁家坊村,跨越**河,其设计起点里程为D1K896+019.93,终点里程为D1K896+683,中心里程为D1K896+300,全桥长663.07m;全桥共分17孔,孔跨布置为5×32m简支梁+ (42m+2*64m+42m)预应力连续箱梁+8×32m简支梁。 本桥基础设计采用钻孔桩柱桩基础,主跨7#墩为水中墩,采用φ2.0m桩,桩长为49-68.5m不等,共9根桩,桩基采用C25混凝土。 承台采用双层圆形承台,其中下承台直径为14.4m、厚3m,承台底部标高为41.99m,位于河床面以下4m左右;上承台直径为9.6m,厚2m;墩身采用φ6.5m圆形桥墩,高1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