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特大桥东溪地区地下水位浅。韩江特大桥东溪段,百年一遇水位9.75 m,流量7660 m3,流速1.424m/s,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100毫米之间,地区差别颇大,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1.7%。降雨特点是春夏以峰面雨为主,7~9月多台风雨。常水位3.5m,河宽690m;2007年该区域最高水位8m,最低水位2.3m;2008年该区域最高水位5.5m,最低水位2.5m;汛期为4月至9月。 我工区施工里程范围DK194+433.354~DK197+445.480,线路长度3.012km。起点为韩江双线特大桥190#墩,终点为274#墩。线下设计有桥墩台各85个,其中200#至210#墩位于水中。根据韩江特大桥东溪段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现有图纸,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经验,确定200#、201#、202#、203#、205#、206#墩水中基础施工,进行钢管桩围堰配套施工。
某大桥主墩工作平台既是钻孔灌注桩施工平台,又是施工水中承台的无底套箱围堰拼装、下沉或钢板桩围堰的吊装振打的工作平台,也是施工上部结构0#块和1#块的支架基础平台,同时也是日后悬浇箱梁中塔吊的基础平台。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本桥上部桥跨组成为3x50+(115+220+115)+5x50+25米,其中50米跨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5米跨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为空心薄壁式桥墩、桩柱式桥墩,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与柱式桥台,全桥基础均为挖(钻)孔灌注桩。 4、桥位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本桥2,7,8,9,10号桥墩采用墩梁固结形式。
编制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桥梁结构形式:桥梁全长349米。本桥共分为两联,桥跨组成为 (30+52.5+85+52.5)米+ (4×30)米;其中第一联为主桥。上部结构均采用30+52.5+85+52.5米的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第二联为引桥,上部结构采用4×3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箱梁。桥位处分布的地层主要为耕土、第四系冲洪积成因(Q4al+pl)的粉质粘土、粉土、卵石,下伏基岩为板溪群拱洞组(Ptbg)千枚岩、分别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型千枚岩。 盖梁由双方形墩支撑,盖梁采用C40砼,尺寸为:12.85m×2.963m×2.75m,外挑长度为1.825m,盖梁设计C40砼用量为83.41m3,钢筋用量为13983.8kg。盖梁施工分为两次浇筑,第一次先浇筑到整个盖梁2米高的位置。打钢管桩搭设型钢托架平台来作为盖梁的托架及施工平台。 …… 盖梁托架计算采用MIDAS软件进行,采用空间梁单元模拟托架横梁、纵梁、钢管桩,各杆件控制应力按其名义抗压强度如下:即σ=145 MPa。 …… 共计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