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铁区间隧道设计图纸(喷锚构筑法 复合衬砌),完整规划CAD平立面图大样图和效果图,单体与总平面图吻合,彼此间对应关系准确,图纸中无错漏碰缺,欢迎下载。
[江苏]地铁区间隧道设计图纸(喷锚构筑法 复合衬砌)-图一
[江苏]地铁区间隧道设计图纸(喷锚构筑法 复合衬砌)-图二
[江苏]地铁区间隧道设计图纸(喷锚构筑法 复合衬砌)-图三
[江苏]地铁区间隧道设计图纸(喷锚构筑法 复合衬砌)-图四
[江苏]地铁区间隧道设计图纸(喷锚构筑法 复合衬砌)-图五
设计依据:《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1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 50909-2014 区间两端车站均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区间右线全长868.321m(左线全长868.321m),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为主。区间右设置一座联络通道与废水泵房合建,废水泵房容积按20?考虑。设计内容包括区间施工方法、隧道主体结构、端头加固、洞门结构及防水、疏散通道、废水泵房、盾构井、沿线建构筑物保护、工程筹划等内容。本区间轨面至结构底板高度为860mm。轨道结构高度为760mm。本区间为全地下区间,无出地面洞口。圆形隧道建筑限界确定为Φ5200mm。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管片装配式衬砌。管片内径 φ5400mm;管片厚度300mm;管片宽度1500mm;管片分块为六块;管片拼装方式为错缝拼装。洞门衬砌为内径5400mm,外径6620mm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宽度为车站端头井侧墙厚度,采用C40、P10补偿收缩混凝土。联络通道及泵房采用矿山法施工,推荐采用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联络通道开挖施工采用核心土台阶法逐步推进,在加固区采用小导管补充注浆加固掌子面,配合型钢拱架及网喷混凝土以稳定初衬。通道主体结构形式为直墙拱,采用C45、P10防水混凝土浇筑,外侧设置防水板及土工布防水层。 …… 工程材料:C50混凝土,C45模筑防水混凝土C25喷射混凝土,钢筋采用HPB300级和HRB400级钢。管片连接螺栓机械性能等级为6.8级。钢制预埋件均采用Q235B钢。 …… 共计44张,设计于2015年
设计依据:《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 50909-2014
地铁区间北端头井,沿市政道路路中敷设,下穿桥至南端头井,区间右线全长1199.346m(左线全长1199.815m),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为主,在区间右设置一座联络通道与废水泵房合建,废水泵房容积按20㎥考虑, 在区间右设置一座联络通道。设计区间土建工程及联络通道及泵房土建工程。内容包括区间施工方法、隧道主体结构、端头加固、洞门结构及防水、疏散通道、废水泵房、盾构井、沿线建构筑物保护、工程筹划等内容。
……
隧道内径确定为5400mm,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管片装配式衬砌。衬砌管片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采有楔形环管片。隧道封顶块采用径向插入和纵向插入相结合的插入方式。设计采用300mm厚的管片,管片宽度采用1500mm。管片分块采用6块模式,小封顶块,径向先搭接2/3,再纵向推入1/3。
……
共计49张,设计于2015年
建筑功能:交通建筑
图纸深度:施工图
民用建筑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
基础形式 :桩基础
抗震设防烈度:7度抗震
图纸张数:65张
内容简介
某地铁矩形区间结构设计图
本次设计为:某地铁矩形区间结构设计图
图纸包括:
结构设计总说明、矩形区间总平面图、矩形区间地质纵剖面图、区间围护结构平面图、区间围护结构剖面图、区间结构模板图、区间结构顶、底板配筋图、区间剖面配筋图、SMW围护构造详图、咬合桩详图、诱导缝详图、防水构造图共65张图纸。
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 km/h,全长约2134.157m。 隧道内标准段道路为单向三车道,设计宽度为11.25m,两侧检修道(兼人行)宽度左右各1.0m。隧道当量直径9.2m。属城市二类隧道。设计计算行车速度:40km/h。
内容简介 设计原则 1、计算方法及采用依据 本图洞门类型与尺寸系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按照《隧规》要求进行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另外,斜切式洞门考虑了缓解高速列车进入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的作用。 (1)墙式洞门端墙均视为挡土墙进行设计,端墙和挡墙采用沿竖向或水平向取窄条的方法计算,作用于墙背的主动土压力按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方向水平,不计墙前被动土压力,洞门结构的土压力计算按《隧规》规定以及《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相关公式办理;并结合工程类比确定端墙的厚度,同时还应满足最小结构厚度值,设计中考虑了端墙与挡墙的共同作用。 斜切式洞门按明洞衬砌结构进行设计,用荷载-结构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并按《隧规》要求以破损阶段理论为基础进行结构计算,结合工程类比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 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 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隧道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势相对较高。由于长期受风化剥蚀切割作用,阳朔方向山体自然斜坡角25°~30°,平乐方向自然斜坡角23°~27°。山体多为坡残积层覆盖,植被较发育,基岩仅在两端口的深沟中零星出露。阳朔方向洞口地面高程约178~183米,平乐方向洞口地面高程约166~170米,隧道穿越的山脊分水岭高程约262米。自然斜坡稳定,山体无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