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等级:城市Ⅱ级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30米,建筑红线宽度40米; 2)设计计算行车速度:40km/h; 3)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 4)地震基本烈度:6度。 全线共有六个平面交叉口。所有进交叉口段均拓宽一个车道,每个车道宽度为3.25米或3.5米,拓宽段长度为60~80米。 路线的转点位于相交道路的交叉口,全线不设平曲线。 路面结构: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3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Ⅰ))(每吨沥青混合料掺2.5kg路用纤维DCPET)、4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Ⅰ)、6厘米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Ⅱ)、0.5厘米厚沥青下封层、18厘米厚6%水泥稳定碎石、15厘米厚4%水泥稳定碎石,总厚度为46.5厘米。人行道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依次为:8厘米厚C30彩色水泥混凝土大波浪砖(11.25X22.5X8)、2厘米厚1:3水泥砂浆卧底、10厘米厚C10水泥混凝土、5厘米厚级配碎石,总厚度为25厘米。 ……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总体布置图 道路标准横断面 道路线位图 公交停靠站大样图 道路土方横断面图 锯齿形偏沟大样图 道路无障碍设计 道路路面结构图 路基结构设计图 交叉口竖向 道路纵断面 道路逐桩坐标表 道路平面图 相交道路标准横断面 道路工程数量一览表 …… ……共计53张CAD图
设计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 D70-2010)
道路类别:城市快速路。荷载等级:城市A。设计坡度:最大3%,最小0.3%。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建筑限界:行车道宽度:4×3.75m,高度5.0m;路缘带宽度:左侧0.5m,右侧0.75m;检修道宽度:0.75m,高度2.5m。隧道结构安全等级:一级。隧道结构使用年限:100年。隧道防水等级:二级。
双洞分离式隧道,单洞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左线隧道全长1213m;右线隧道全长1192m。除主体隧道外,设有左右线入口洞门、人行横通道1处、车行横通道1处。隧道纵向坡度0.591%,坡向小里程方向。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63m。隧道入口洞门采用“削竹式”。隧道左线入口段正上方有1处高压铁塔,此处隧道埋深约55m,由于隧道断面大、进洞段地质条件一般相对较差,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分部短进尺开挖技术,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严格控制地层失水,严格控制地面沉降,确保铁塔基础的安全。
道路全长2882.362m, 全线道路设计时速为40km/h,规划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定位为城市次干道Ⅰ级。 照明施工图设计包含:1、照明供电系统;2、道路照明系统设计;3、安全接地系统设计。 照明供电设计:本工程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用电设备总容量为88kW,预留由广告照明20kW,景观照明20kW及交通监控10kW。照明设备采用10/0.4kV户外箱式变电站供电,箱变进线电源就近接自城市10kV公共电网或城市电网环网供电,箱变低压出线采用220/380V电压,三相四线制供电。本段道路全程设置一台箱变。箱变容量为125kVA。配电系统采用低压集中补偿和路灯单灯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补偿后系统的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照明箱变采用SCB10节能型变压器。道路照明采用常规低杆照明方式:采用单臂灯对称布置,灯具光源采用150W高压钠灯光源。道路照明灯具采用半截光型灯具。道路照明灯杆采用喷塑热浸锌圆锥钢管。 …… 照明设计标准:平均亮度Lav≥1.0cd/㎡;平均照度Eav≥15Lx;平均亮度均匀度LmXXn/Lav≥0.4;平均照度均匀度EmXXn/Eav≥0.35;功率密度值LPD≤0.70W/m2 (双向四车道);眩光限制阈值增量TXX(%)最大初始值TXX=10%。 …… 共计18张,设计于2011年
项目概况:
xx二支路南起xx大道,向西北延伸约380m左右上跨xx高速,终点接xx路,道路全长620.968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Ⅱ级,设计车速30km/h,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26m。
本次设计道路新建路段长度为514.884m(K0+080~K0+594.884),沥青加罩面积为998m2(K0+020~K0+080)。
......
纵断面设计:
本次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保持一致,道路全线共设四段纵坡,最大坡度为5.0%、最小坡度为0.61%,最大坡长203.134m,最小坡长98.468m,最小竖曲线半径750m。
......
横断面设计:
xx二支路为城市次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26m,具体分配如下:5m(人行道)+8m(车行道)+8m(车行道)+5m(人行道)=26m。道路车行道路拱横坡采用1.5%,人行道横坡采用2%。
......
设计于2011年,共包含CAD施工图30张,设计说明23页。
道路标准横断面采用规划横断面:4m(绿化带)+2.2m(人行道)+1.3m(通槽绿化)+15m(机动车道)+1.3m(通槽绿化)+2.2m(人行道)+4m(绿化带),道路全宽30m。...... 共32张CAD设计图。
设计依据:《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3-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
概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纵断面:最大纵坡5%,最小坡长200米,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500米,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直径3000米。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50米、最小半径400米。横断面: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整体式24.5m,分离式12.25m;中间带宽度3m,中央分隔带宽度2m。行车道、硬路肩路拱横坡度一般为2%,土路肩路拱横坡度为4%。
路面排水:
正常路段:(1)挖方路段由路拱自然漫流排出土路肩外,经边沟排出;(2)填方路段路面水由路拱自然漫流排出土路肩外,沿边坡坡面汇入排水沟排出;超高路段:A、超高外侧(1)挖方路段和边坡高度H≤2m的填方路段,路面水通过纵向排水沟排泄;(2)边坡高度H>2m的填方路段,在中央分隔带左侧边缘设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水流经急流槽排入排水沟。B、超高内侧与正常路段排水方式相同。中央分隔带排水(内部):由纵向渗沟、防渗层及集水槽、横向PVC排水管组成。横向排水的设置,必须由排水纵坡标高最低点开始设置;在凹形竖曲线底部,除最低点设置横向排水外,在其前后5m处分别增设横向排水。
路基排水:
由边沟、截水沟及排水沟组成,填挖交界处由急流槽引导边沟水流进入排水沟或河沟等排水出口。
……共计27张,设计于2014年
设计标准:
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
设计速度:80km/h;
路基宽度:24.5m;
设计荷载:公路—I级;
最大纵坡:5%;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50m;
行车道宽度2×11.25m。
为使倒虹吸水流畅通,进出水槽应有一定的水位差,可用抬高进水渠顶和降低出水渠底的方法取得,敷设完毕之涵身和水井均需满足管长每10米渗漏不超过8公斤/小时之24小时闭水实验,符合要求后,方可回填。所有回填土均需严格夯实,其密度应达到95%以上,管节两侧一米及管顶50厘米范围内用石灰土(含灰量9%)按每层10厘米分层夯实。所有回填土均需严格夯实,其密度应达到95%以上,管节两侧一米及管顶50厘米范围内用石灰土(含灰量9%)按每层10厘米分层夯实。
资料目录 区位图 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道路总平面图 道路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道路逐桩坐标表 道路平面图(一)~(二) 道路纵断面图 路基典型横断面图(一)~(二) 道路横断面图(一)~(八) 道路土石方工程数量表 K0+479.239交叉口竖向设计图 路面及缘石结构详图 人行道结构图 人行道残疾人通道图 盲道设计图 沥青加罩路面结构设计图(一)~(二) 地下构筑物穿越道路处路面结构加固图 单篦雨水口周围路面结构加固图 双篦雨水口周围路面结构加固图 雨污水检查井周围路面结构加固图
设计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道路全长1103.89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本次道路工程设计内容为车行道、人行道及相关附属设施、拱桥、雨污水、暗涵等工程内容。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40Km/h。设计轴载:双轮组单轴100KN,即BZZ-100。设计使用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路面设计弯沉值为29.1(0.01mm)。路基回弹模量35MPa,路基弯沉值小于279(0.01mm),压实度不小于95%(重型击实标准)。道路全线设有三处平曲线,平曲线半径均为300m。含新建一座长150m,宽19m(2m+15m+2m)三跨拱桥。全线设有5处竖曲线,最小凸曲线半径1000米,最小凹曲线半径700米,最大纵坡6.46%,最小纵坡度1.5%。
……
室外气象参数:最大冻土深度0.5米。管道工作压力0.50MPa。设计用水量:综合生活用水定额最高日为210L/(人.d),室外消火栓系统10L/S,时变化系数Kh=1.2。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设计内容:
1、给水平面
给水管线管径为DN200。管线位于道路东侧人行道下,管中距道路边线7.0米。给水管道沿线按一定距离设置消火栓及给水甩头,并在相应位置设置阀门井、泄水井及排气井,。
2、给水纵断
根据道路设计坡度、管顶覆土、管线综合、工程管道管材类型等情况,确定不同路段给水管道纵坡。
3、管材、接口、基础、阀门、阀门井、管道支墩等
……
道路挖方段设置临时截水边沟,截留雨水排入道路设计雨水泄洪沟、现状雨水冲沟及设计雨水管道中。雨水管道管径为D=0.4~1.0m,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两侧绿篱带下,距道路边线2.0米,依据道路竖向雨水排入设计雨水泄洪沟以及规划设计雨水管道。
……
车行道路面结构自下而上为:水泥稳定碎石(含水泥5%)厚20cm、水泥稳定碎石(含水泥6%)厚20cm、沥青透层油(1.2Kg/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厚8cm、沥青粘层油(0.5Kg/m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厚4cm,路面结构总厚度为52cm。挖方路基要在路面结构层以下设20cm厚级配碎石隔水层。沥青均采用道路石油沥青。
慢行道路面结构自下而上为:水泥稳定碎石(含水泥5%)厚20cm、沥青透层油(1.2Kg/m )、中粒式沥青砼(AC-16C)厚4cm、沥青粘层油(0.5Kg/m )、彩色沥青砼(AC-10C)厚3cm。慢行道结构总厚度为27cm。
……
设计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年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道路全长1527.574m。路中段各交叉口进出口段均设置了拓宽段,拓宽后进出口段宽度分别为14.5m和12m。道路工程路幅:3.5m(人行道)+8.5m(车行道)+8.5m(车行道) +3.5m(人行道)=24m。道路南、北两侧分别敷设有d1200、d1000雨水管道,道路北侧还敷设有一根d400污水管道,雨、污水均排向市政大道。与另条市政道路相交路口敷设有一根B×H=1.5×2.9m的综合管沟,雨、污水均排至现状管沟中,最终排入道路东侧河沟。
资料目录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十八) 主要工程数量表 区位图 道路总平面图 道路分平面图(一)~(五) 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逐桩坐标表 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图(一)~(三) 交叉口竖向设计图(一)~(三) 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路基设计图 道路逐桩横断面图(一)~(四十六) 土石方计算表(一)~(三) 沥青路面结构及路缘石设计图 混凝土基层钢筋网及接缝大样图 人行道残疾人通道设计图 盲道设计图(一)~(二) 人行道栏杆大样图
资料目录 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 钢筋砼防撞护栏设计图 桩板墙外挂板构造 抗滑桩钢筋构造图(桩板墙)2 桩板墙设计图2 仰斜式路堤墙设计图2 衡重式路肩墙设计图 仰斜式路堑墙设计图 填石路基边坡码砌设计图 灌木护坡绿化设计图 种植藤蔓植物设计图 主动防护网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