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友路M3段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结合当地的一些基本情况,从交通量分析入手,确定拟建道路的等级。然后依次进行道路线形设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还有路基路面设计、防排水工程设计、防护工程设计等...
学士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双柱式桥墩 盖梁 肋板式桥台 钻孔桩基础 本文为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本设计桥名为依兰河桥,桥位中心桩号为K1+295.00。桥梁全长155.77m,桥面净宽净7+2×1.0,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人群荷载为3.0KN/m2。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桥墩、肋板式桥台、钻孔桩基础。本桥设两道伸缩缝,分别在两桥台处。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桥面铺装采用最小20mm-87mm厚的防水混凝土和40mm厚的沥青混凝土。桥面不设纵坡,横坡1.5%,泄水管采用对称布置,间距7m。 本桥共进行了五部分的内容设计,第二部分水文计算,在此部分根据设计水位高度,确定了满足水文要求的最小桥长、桥面最低标高以及冲刷线的最低标高;第三部分为上部结构设计,设计了上部结构纵、横断面形式,初拟了T梁横梁的截面尺寸,计算了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以及主梁内力,进行了配筋设计和结构验算。第四部分为下部结构设计,设计了墩、台、基础的形式,拟定了相应的尺寸并计算桩长。第五部分为施工工艺,对各构件的施工及注意事项做出指导。 通过以上的设计和验算,表明该方案合理可行
说 明 一、 路线平、纵线形设计 根据萍乡市公路管理局的要求及本段公路现有交通量的状况,本段公路设计为一般二级公路山岭重丘区标准,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小时。 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对工程数量和工程造价增加不大的路段,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测设中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组合设计,力争平面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的舒适。 全线平纵组合设计较为合理,充分地利用了有利地形,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较为均衡,合成坡度组合得当。平曲线与竖曲线相互重合时,平曲线一般稍长于竖曲线,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半径大小保持均衡,并注意了线形与自然环境的配合和协调。 本工程路线总长6.57582公里,山岭重丘区R=60米一处,直线段最大长度为895米,平曲线占路线总长52%,纵坡变坡次数为16次,平均每公里变坡2.55次,路线最大纵坡山岭重丘区为0.93%;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山岭重丘区为1400米;最短坡长山岭重丘区为135米,竖曲线占路线总长27%。 二、 施工注意事项 路线占用农田较多,施工中应注意对农田耕作土的清除。 路线设计中的导线点和水准点均采用319国道的坐标和水准系统,在施工当中可与319国道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闭合。
本论文为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论文 作 者:阴光华 导 师:宋健 本设计为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毕业设计,是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在大学阶段最后一次比较完整的设计。在这四个多月来的毕业设计中,我将几年来学到的各科知识加以综合,通过了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运用,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大家在一起讨论研究,充分锻炼了我们的设计能力,明确了我们的设计思路。 本设计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等有关规范设计完成的。 本设计的道路线形充分考虑了路线线形的优美性和经济的合理性,设计合理而又非常实用。本设计不仅有详尽的说明部分,而且还有15张手绘的路线详图和若干张CAD绘制的图表,包括横断面、纵断面、路基表、土石方数量表、逐桩坐标表等各种图表。 最后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宋健老师。如果没有宋老师的谆谆教诲我是不可能顺利的完成设计的。同时我还要感谢梁力、陈耕野、张文献、陈百玲、冯阳飞等各位道桥组的老师,如果没有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对我们的帮助,我也同样不能完成任务的,在这里也同时表示感谢。由于本人的设计经验不足,在设计中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