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调查 进行隧道施工现场调查,并做调查报告,进行汇总,编写完整的调查报告,作为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的依据。 2、设计文件核对 全面熟悉设计文件,与参建各方会审设计图纸并进行现场核对。 3、测量桩橛的交接与核对 参与测量桩橛及资料的交接,核对测量并确认桩点,完成地面控制桩交接与核对确认后,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地面控制桩的复测及控制测量。 4、施工技术方案和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针对隧道工程项目特点,按照工期要求,投资计划,进行周密的施工部署,编写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提出合理资源配置,制定详尽的安全、质量、环保、工期技术保证措施。 5、控制测量 复核控制点的平面、高程,及设计院提供的测量资料精度,布置导线控制桩,进行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 6、机具设备配置准备 根据隧道长度、辅助坑道设置、地质、施工方法、工期等,配置能满足施工的挖、装、运机械及辅助作业、喷锚、衬砌机械。 7、施工材料准备 包括材料计划、调查、招标、检验、存储。 8、劳动力组织 根据各分项工程的劳动工日数量。依据编制的项目总进度计划,明确分项工程的起止时间,计算各工种、各阶段实际用工人数。 9、施工场地布置 确定各设备,临建的位置和范围。 10、临时工程建设 施工便道、电力、通讯,生产生活房屋、火工库、高压水池,拌合站和预制场、弃碴场。 11、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仪器配置、标定及实验室资质申请、原材料检测及配合比设计。 12、技术交底及培训 项目开工前,对管理人员就施工工艺、安全质量、环保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所有作业人员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
双线隧道全断面开挖及支护作业要点交底卡片-图一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行车速度与行车道宽度 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行车道宽度:2×3.75米 2. 建筑界限 1)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净高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两侧余宽为0.25米,一般路段路面横坡为2%(弯道内根据实际超高路面横坡确定),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 2)车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3)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米,净高2.2米。 3.洞内卫生标准 隧道纵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为242ppm;烟尘允许浓度≤0.007m-1。 4.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一、工程概况 xx隧道桩号K74+475~K75+935,全长1460米(其中明洞35米,暗洞1425米),公路设计等级为二级。围岩工程地质情况为Ⅲ、Ⅳ、Ⅴ级,全洞总计穿过两个断层,一个节理密集带。隧道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采用单洞双向行车,纵坡采用单坡,下坡为0.5 %;横坡为±2%。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适用于断层破碎带,软弱、浅埋围岩、地表存在重要建筑物及地下水发育的砂土地层等洞口或洞身设置工作室等地段。超前长管棚应和钢架配合使用。 共五张CAD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