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方案(中铁)文案
xxx隧道在DK77+660~DK77+760下穿xx高速公路,全长100m。DK77+660~DK77+760段为3.0‰的上坡,围岩为Ⅴ级。工程地质为粉质粘土、粗角砾土页岩,强风化、岩体破碎,节理发育、岩体条件差。雨季有基岩裂隙水。 2.1.DK77+660~DK77+760 段基本情况 xxx隧道在DK77+660~DK77+760下穿xx高速公路,交角60°,公路宽度约48m,隧道与公路中心相交里程为DK77+710,xx高速公路里程为DK144+013,路面标高179.44m,隧道开挖顶面到路面的距离为13.2m,详见图2.2。 图2.2 下穿xx高速公路横断图 2.2.地形地貌 xxx隧道穿越中低山区,地貌形态复杂,沿线所经之处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发育,基岩少部分出露,部分丘前缓坡及丘间沟谷中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DK77+660~DK77+760段穿越桥头部分农田和高速公路,大里程方向地表为洼地。 2.3.地层岩性 隧道范围内丘间沟谷内表层多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Q3dl+el)粉质粘土、碎石土覆盖,隧道洞身通过地层较为复杂。洞身地层为青白口系南芬组(Qnn)泥灰岩、页岩。隧道进口处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粉质粘土、粗角砾土土。 ⑴泥灰岩 泥灰岩:浅灰色、紫红色,强风化~弱风化,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较完整,局部发育溶蚀现象。 ⑵页岩 页岩:紫红色,青灰色,全风化~弱风化,泥质结构,薄层微薄层构造,节理发育,岩芯破碎~较完整。 2.4.工程地质条件 ⑴ DK77+780-DK 77+640段围岩分级为Ⅴ级,岩土施工工程分级粉质为Ⅴ级,为粉质粘土,碎石土,页岩,强风化,岩体破碎,节理发育,岩体呈碎石角砾状散体结构,岩性条件差,浅埋地段。 ⑵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49m。 ⑶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⑷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洞身通过大的区域断层及物探断层,岩层破碎,易发生塌方、突泥涌水等地质问题。 2)岩层产状平缓,且节理裂隙发育,洞顶易发生塌方掉块现象。 2.5.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少量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潜水,但由于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基岩裂隙水能够沿节理面下渗。雨季因地表水下渗,隧道洞身范围有少量基岩裂隙水,设计及施工时应加以注意。沿线冲沟内大部分有生活村民,人畜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为山体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潜水下渗而成泉水及小溪,隧道开挖将使这些水源遭到破坏,特别是冲沟内是隧道埋深(5.1米)最浅处,岩体破碎,怀疑地表裂隙与洞内贯通,地表水下渗, 正常涌水量128 Qs(m3/d),最大涌水量261.69 Qs(m3/d)。 2.6.工程措施建议 ⑴ 建议隧道进出口边仰坡坡率 1:1,边仰坡需防护。 ⑵ 隧道进口段地层为粉质粘土及粗角砾土,出口段地层为细角砾土、全风化页岩,施工时应加强进出口地段的支挡和防护措施。 ⑶ 隧道浅埋地段、断层破碎带应加强支护及时衬砌。特别是进口DK77+385~DK 77+875浅埋地段,最小埋深不足5m,而且下穿xx高速公路,岩体破碎,极易发生坍塌甚至冒顶,应加强支护及时衬砌,雨季施工应加强地表水的疏导,避免洞顶积水。施工时应加强地表变形监测,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造成公路设施及人身伤害。 ⑷ 本隧道洞身地层为页岩段有以下不利因素:(1)时代久远受多期构造影响,构造节理发育。(2)页岩属软质岩石,通过观察岩体及岩芯,由于节理发育,风化后呈纸片状,看似岩体完整,实则暴露后极易风化,强度衰减极快。(3)产状平缓,呈微波浪状起伏,岩层近于水平,隧道拱顶极易坍塌掉块。基于以上原因,设计时应加强支护,及时进行衬砌,否则极易发生坍塌。 ⑸ 施工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泥灰岩地段基底进行岩溶探测。 ⑹ 文明施工,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保证周围居民生活用水。隧道开挖将使附近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遭到破坏,特别是冲沟内往往是隧道埋深较浅处更易遭到破坏,井泉、泉水等一旦遭破坏,难以恢复,为当地村民生活用水,应加强封堵措施。 ⑺ 破碎带及节理裂隙密集带易发生突泥、涌水事故,做好斜井、进口、出口反坡排水工作。 ⑻隧道主要安全风险事件有塌方掉块、突泥涌水、大变形等,应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