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设置为单线+双线隧道,其中DK137+985~DK139+355段1370m为单线单洞,DK139+355~DK139+809段454m为双线单洞,建筑长度1829m,隧道长度1824m,进口隧线分界里程DK137+980,进口里程DK137+985,进口轨面设计标高250.533m;出口隧线分界里程DK139+809,出口里程DK139+809,出口轨面设计标高259.835m;隧道最大埋深208m。 隧道进口采用单挡墙明洞I式洞门,进口里程DK137+985,洞口永久边仰坡采用骨架护坡防护;隧道出口采用倒切I式隧道门,出口里程DK139+809,洞口永久边仰坡采用框架锚杆防护;在进行暗洞施工前对洞口衬砌外1~3m范围内的边仰坡进行锚喷(网)加固,然后开挖进洞。隧道除明洞及洞门采用整体式衬砌外,其余地段均采用复合式衬砌。 隧道内单线设置弹性支撑块式无砟轨道,轨道结构高度为600mm,其中进口DK137+985~DK138+060段和DK139+230~DK139+809段采用有砟轨道,轨道结构高度766mm。 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Ⅰ级;正线数目:单线;设计时速:160Km/h;最小曲线半径:2500米。 本隧道计划2016年1月1日开工,2017年12月31日完工,总工期24个月。 隧道按照新奥法组织施工。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围岩稳定,或减少对围岩扰动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或掘进方式,并尽量提高掘进速度。在施工中要坚持先探后挖的施工原则,将不良地质地段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循环,不探明前方地质不能开挖。在不良地质地段,隧道主要施工顺序是: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开挖→初期支护→仰拱开挖及浇筑砼→铺设防水板→拱墙二次衬砌。 ...... 共192页,编制于2016年。
[浙江]单线+双线隧道整体施工方案192页-图一
资料目录 设计说明2 土质地基不易风化碴料重力式挡碴墙(水平墙底) 土质地基易风化碴料重力式挡碴墙(水平墙底) 石质地基不易风化碴料重力式挡碴墙(倾斜墙底) 石质地基不易风化碴料重力式挡碴墙(水平墙底) 石质地基不易风化碴料重力式挡碴墙(水平墙底) 隧道弃碴拦碴坝3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资料目录 设计说明2 隧道二次衬砌综合接地示意图 隧道Ⅱ、Ⅲ级围岩初期支护综合接地示意图 隧道Ⅳ、Ⅴ级围岩初期支护综合接地示意图 隧道明洞衬砌综合接地系统接地极示意图 全包防水隧道综合接地系统接地极示意图 素混凝土二次衬砌接触网基础综合接地示意图 隧道斜切式洞门综合接地示意图 隧道电缆槽处接地端子设置示意图 隧道内洞室接地端子设置示意图 辅助坑道内防灾箱变电力设备洞室接地示意图 接地连接及接地端子示意图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工程概况:
本标段施工里程为DK1920+530~DK1932+982.03,全长12.452km。
主体施工分路基、桥梁、隧道三项。其中路基长为48m,桥梁长为45m,隧道全长12393m。
......
图纸概况:
施工方法包含CRD法、CD法、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等施工图。
图纸包含防排水施工示意图、管线布置、工区通风、排水系统布置图。
......
设计于2005年,共包含CAD设计图18张。
设计说明、工程数量汇总表、隧道区位图、隧道平面图、隧道左线纵断面图、隧道右线纵断面图、隧道建筑限界设计图、进口洞门图、出口洞门图、进口洞门配筋图、洞门装修图、Ⅱ类加强段衬砌断面图、Ⅱ类衬砌断面图、Ⅲ类衬砌断面图、Ⅳ类衬砌断面图、行人横洞图、超前管棚布置图、导向格栅钢架图、超前小导管设计图、Ⅱ类加强段格栅钢架图、Ⅱ类格栅钢架图、Ⅱ类格栅钢架零件图、Ⅲ类格栅钢架图、Ⅱ类加强段二次衬砌配筋图、隧道防排水设计图、隧道沟槽、盖板设计图、电缆沟槽与支架大样图、隧道路面结构设计图、隧道内装饰图、消防设计图、消防洞室配筋图、Ⅱ类围岩加强段施工方法图、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图、照明设计说明和设备材料表、右线隧道照明平面图、配电洞室预埋管图、A型配电洞室配筋图、B型配电洞室配筋图、照明开关箱双电源切换原理图、左线隧道照明开关原理图、右线隧道照明开关原理图、隧道照明开关箱配电平面图、道路标准横断面图、道路路面结构图、黄龙山道口交通标线图
资料目录 设计说明2 支护参数表 内轮廓设计图 II级围岩单车道锚喷衬砌断面图 III级围岩单车道锚喷衬砌断面图 IV级围岩单车道锚喷衬砌断面图 V级围岩单车道锚喷衬砌断面图 V级围岩单车道锚喷衬砌工字钢架设计图2 单车道锚喷衬砌套衬断面图.。。42张图纸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内容简介 设计原则 1、计算方法及采用依据 本图洞门类型与尺寸系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按照《隧规》要求进行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另外,斜切式洞门考虑了缓解高速列车进入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的作用。 (1)墙式洞门端墙均视为挡土墙进行设计,端墙和挡墙采用沿竖向或水平向取窄条的方法计算,作用于墙背的主动土压力按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方向水平,不计墙前被动土压力,洞门结构的土压力计算按《隧规》规定以及《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相关公式办理;并结合工程类比确定端墙的厚度,同时还应满足最小结构厚度值,设计中考虑了端墙与挡墙的共同作用。 斜切式洞门按明洞衬砌结构进行设计,用荷载-结构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并按《隧规》要求以破损阶段理论为基础进行结构计算,结合工程类比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