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200km小时铁路路基工程103张知名大院主要技术标准1、速度目标值(1)新建铁路xx至xx线正线设计行车速度200km/h。(2)货车外绕线、唐家沱联络线及宜万联络线设计行车速度120km/h。(3)设计均为Ⅰ级干线,重型轨道,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大机养护。(4)xx隧道进口至xx隧道出口、xx隧道进口至xx隧道出口、xx隧道进口至...
路基基底应符合:《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函[2005]285号)(以下简称《暂规》)中路堤填筑地基条件。对于高度小于基床厚度(<2.5m)的低路堤,当基床范围内的地基细粒土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0<0.18MPa时,应采取换填等措施处理。当基床范围内地基土满足Ps值≥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0≥0.18MPa,但不满足《暂规》表4.3.2-2条及表4.3.3的有关规定时,按下列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H≤0.6m时
(1)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2)当地基为粘性土、全风化岩层时, 在基床表层底面下换填厚度不小于0.5m(0.4m厚A、B组填料+0.1m厚中粗砂), 碾压至基床底层的压实标准。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排除基床表层积水。当地下水位距路肩<2.0m时,排水沟底设置纵向盲沟 ,并于换填底部0.1m厚中粗砂间设置一层复合防排水板,如图一;当地下水位距路肩≥2.0m时,于换填底部0.1m厚中粗砂间设置一层复合土工膜,如图二。
(3)当地基为砂性土或碎石类土地层时, 在基床表层底面下翻挖回填厚度不小于0.5m,并整平碾压至基床底层的压实标准。 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排除基床表层积水。当地下水位距路肩<2.0m时,排水沟底设纵向盲沟,并于换填底部0.1m厚中粗砂间设置一层复合防排水板,如图三; 当地下水位距路肩≥2.0m时,如图四。
(4)当为岩石地层时,视风化情况处理,坚硬岩石可不处理。将其整平后直接在其上填筑。
……
共计4张,设计于2009年
本图适用于旅客行车速度为200 km/h,一般地区双线标准轨距客货共线铁路。挡土墙的最大高度为10m。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埋置深度一般情况下不小于1.0m。受水流冲刷时,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m。
图纸内含:
一般地区重力式路肩挡土墙设计图(一)
一般地区重力式路肩挡土墙设计图(二)
一般地区重力式路肩挡土墙设计图(三)
一般地区重力式路肩挡土墙设计图(四)
一般地区重力式路肩挡土墙设计图(五)
……
共计5张,设计于2009年
图纸包括: 重力式路堤、路肩挡土墙设计图 路堑挡土墙设计图 桩板墙设计图 护壁结构(一)~(八) 牛腿式桩板墙挖孔桩钢筋混凝土锁口结构图 横向端墙设计图 ……共计26张
图纸为知名大院设计250km/h高速铁路路基通用图,含支护,过渡段设计,护坡设计,护墙设计,加固设计,锚索设计等个别路基设计,可通用。对了解个别路基设计非常有帮助。 ……共计54张CAD,
重力式路堤、路肩挡土墙设计图(1张) 路堑挡土墙设计图(1张) 桩板墙设置设计图(1张) 护壁结构设计图(8张) 横向端墙设计图(1张) 墙背临时锚(网)喷支护设计图(3张) 框架梁(预应力锚索)设计图(6张) 框架梁(锚杆)设计图(2张) 钢筋混凝土立柱栏杆设计图(1张) 锁口结构设计图(1张)
通用图适用于电力牵引、设计行车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与客货共线(普通货物及双层集装箱运输)铁路,环境作用等级为T2的I~V级围岩双线隧道。 在下列情况时,本图不直接适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5g地区内的洞口、浅埋、偏压等段落的设防段;地形偏压及有滑动可能的倾斜岩层(如顺层滑动、滑坡等),地质偏压地段;活动断层及其影响带;软土、冻土、黄土、膨胀岩(土)、挤压性围岩等特殊地质地段;塌方地段;衬砌结构可能承受较高静(动)水压力段。 …… 本册图主要设计内容包括I~V级围岩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断面及相应工程量,基本线间距4.6m,其中I级围岩按深埋设计、I级围岩按深埋设计;V、V级围岩衬砌按深埋、加强()(浅埋)设计。本图开挖和衬砌圬工数量均不含超挖及超挖引起的工程数量,也不含预留变形量引起的开挖增量及回填量。I级围岩采用曲墙带仰拱和曲墙带底板衬砌,底板厚30cm;I、V、V级围岩采用曲墙带仰拱衬砌,双侧设置沟槽,按一沟两槽形式布置,隧道中线处设置中心沟(管)。侧沟宽度30cm,电力电缆槽布置在靠边墙侧,30cm宽×30cm高,通信信号电缆槽布置在靠线路中线侧,35cm宽×30cm高。本图衬砌轨面以下结构按铺设60kg/m钢轨,有砟、无砟两种道床类型设计。当隧道采用其它类型轨道时,无仰拱衬砌需另行设计轨下断面,有仰拱衬砌可在本图基础上调节仰拱填充厚度。模筑二衬厚度不小于30cm,衬砌仰拱与边墙采用圆顺连接。拱墙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设置防水板与无纺布,防水板应选用高分子防水材料,幅宽宜2~4m,厚度不小于1.5mm。隧道衬砌背后纵向每隔5~10m及围岩集中出水处要求设置环向盲管,两侧边墙脚外考虑留设分段纵向排水盲管条件,环向盲管与纵向盲管均应接入侧沟。隧道内排水一般采用双侧沟加中心沟(管)方式。衬砌背后积水通过环向和纵向盲管汇集后引入侧沟,再经侧沟汇集后,通过横向导水管将侧沟中的水引入中心沟(管),由中心沟(管)排出洞外。本图中心沟(管)采用暗埋管沟加检查井和盖板沟两种方式设计,工点设计时,中心沟(管)可根据道床类型、水量、养护维修、结构等要求选用。对于地下水不发育的短隧道,或干燥无水、排水量较小时可只选用双侧排水沟而不设中心沟(管)的排水方式。当中心沟采用暗埋排水管加检查井方式设计时,隧道中部纵向不大于30m设置一处检查井,检查井应避开施工缝、沉降缝、变形缝,隧道道床内的积水通过隧道中部的引水槽汇集后排入检查井。 …… 共计6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