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长江悬索大桥锚碇区为缓坡地形,地形坡角5~10°,丘陵地貌,北西高南东低,地面标高253.0~258.0m,相对高差5.0m。区内地层由J2s的砂岩、粉砂质泥岩、填筑土及粘土组成。锚碇2根主缆拉力2.99×105KN。 抗倾覆安全系数为8.1(>2.0),抗滑动安全系数为2.4(>2.0)。散索鞍中心点:水平位移不大于10cm,竖直位移不大于10cm。预应力钢束锚固构造的设计安全系数为2.2。拉杆设计时考虑了10%的偏载系数,设计安全系数为2.0。锚碇锚体整体呈马鞍造型,锚体顺桥向全长56m,横桥向前趾宽10m、后趾宽43.7m、锚体地面高43.56m。后锚室宽13m,高2.5m,深14.7m。横桥向上、下游锚体中心距离28.7m。锚体主要采取C30和C40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主要采用环氧涂层钢绞线。锚体锚固采用索股锚固拉杆预应力钢束锚固。 内容包括:锚碇基坑开挖与回填、锚碇总图、锚体(鞍部、锚块、前锚室和压重块等)的构造、配筋设计;锚体分块、分层、灌注锚体混凝土和预埋冷却水管设计;锚碇索股锚固拉杆构造和预应力钢束锚固构造;锚碇检修楼梯、检修平台等。 …… 锚体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共分成锚块、鞍部、鞍部后浇段、压重块和侧墙五块,每块分层灌注。为防止锚体温度裂缝的发生,除要求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和对骨料进行预冷外,每层设置冷却管,进行冷却,并且锚体表面设置Φ20mm温度钢筋,间距20cm,此外,锚体表面还需设置CRB550 D6的防裂钢筋网。 …… 共计53张,
内容简介 根据锚碇分块施工的特点,施工期间分块计算各块前后的基底应力;后浇段完成后,锚碇形成整体,回填土、压重、主缆拉力由锚碇整体承担。正常荷载下分以下三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1.锚块、支墩基础各自施工完成 2.后浇段施工,完成回填、压重并施加恒载缆力(成桥状态) 3.常荷载最大缆力 地震力作用下分以下2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4.竖向向下地震力+水平向锚后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5.竖向向上地震力+水平向锚前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内容简介 2、本路段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上面层为4厘米厚的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6厘米厚的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8厘米厚的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4、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给路面提供一个很好的受力基础,路床0~80cm范围建议采用未筛分碎石或土夹石填筑,让其达到图中的竣工验收弯沉值。 5、施工时为加强路面结构层间的紧密结合及防止雨水过多渗入基层,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间加铺下封层;沥青面层之间设粘层沥青。
根据锚碇分块施工的特点,施工期间分块计算各块前后的基底应力;后浇段完成后,锚碇形成整体,回填土、压重、主缆拉力由锚碇整体承担。正常荷载下分以下三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1.锚块、支墩基础各自施工完成 2.后浇段施工,完成回填、压重并施加恒载缆力(成桥状态) 3.常荷载最大缆力 地震力作用下分以下2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4.竖向向下地震力+水平向锚后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5.竖向向上地震力+水平向锚前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2、本路段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上面层为4厘米厚的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6厘米厚的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8厘米厚的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4、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给路面提供一个很好的受力基础,路床0~80cm范围建议采用未筛分碎石或土夹石填筑,让其达到图中的竣工验收弯沉值。 5、施工时为加强路面结构层间的紧密结合及防止雨水过多渗入基层,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间加铺下封层;沥青面层之间设粘层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