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隧道液压台车,虽为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专用,也可为其他隧道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隧道建筑限界内衬砌内轮廓(有仰拱)面积S=113.20m{2},周长L=39.35m。 隧道建筑限界与内轮廓之间净空满足内装修层,安装通风机、照明、信号、监控等营运管理设施。 建筑材料:喷射混凝土、钢筋网(?8)、?25中空注浆锚杆、22药包(砂浆)锚杆、衬砌混凝土等。 ……共计28张CAD
1.本图尺寸均以厘米为单位。 2.径向锚杆使用Φ22早强砂浆锚杆,长度为300cm,按梅花型布置,沿径向设置。 3.钢筋网的安设待开挖面喷5厘米砼后进行,并应与径向锚杆连接牢固。 4.施工时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超挖应控制在相关规范规定范围内,做到少欠少挖。 5.施工中应该时刻注意根据围岩监控量测结果调整支护参数,图示预留变形量可根据现场量测情况进行调整。 6.水泥砂浆粘结剂用42.5号以上新鲜硅酸盐水泥,砂径不大于2.5毫米,并掺加0.7% NF-JX高效早强减水剂,5%氧化镁膨胀剂。 7.砂浆配合比:水泥比砂为1:1,水灰比为0.38~0.45。 8.防水层建议采用巨力ECB/EVA共挤防窜流防水板,为一布一膜,规格型号及主要指标:1.2mmX400g/m X4m,抗拉强度不小于17MPa,断裂拉伸率不少于560%。 9.防水砼中的抗裂防水剂建议采用云燕GNA-R抗裂防水膨胀剂,要求抗渗标号不低于S8,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 10.在合格的眼孔中摇入的锚杆,安装止浆塞、垫板、螺母,注入水泥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5~1MPa。S4型衬砌厚度40厘米,适用于Ⅳ类围岩……共计1张,设计于2007年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资料目录 结构计算书33页 设计说明14页 隧道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 总平面图 隧道设计平面图 隧道地质纵断面图 隧道进洞口设计平面图 隧道进洞口设计立面图 隧道进洞口设计侧面图 隧道进洞口明洞回填设计图 隧道出洞口设计平面图 隧道出洞口设计立面图 隧道出洞口设计侧面图 隧道出洞口明洞回填设计图 隧道洞口边仰坡支护设计图 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隧道偏压明洞衬砌结构设计图 隧道偏压明洞衬砌钢筋图 隧道进洞套拱设计图 隧道进洞管棚支护设计图 隧道Ⅴ级围岩复合衬砌断面图 隧道Ⅴ级围岩复合衬砌格栅钢架设计图(二) 隧道Ⅴ级围岩复合衬砌钢筋布置图 隧道Ⅳ级围岩复合衬砌断面图 隧道施工方案设计图 隧道新奥法量测设计图 隧道防排水设计图 隧道变形缝、施工缝防水设计图 隧道洞内侧沟设计图(三) 隧道路面结构设计图 隧道装饰设计图
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 km/h,全长约2134.157m。 隧道内标准段道路为单向三车道,设计宽度为11.25m,两侧检修道(兼人行)宽度左右各1.0m。隧道当量直径9.2m。属城市二类隧道。设计计算行车速度:40km/h。
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 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 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隧道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势相对较高。由于长期受风化剥蚀切割作用,阳朔方向山体自然斜坡角25°~30°,平乐方向自然斜坡角23°~27°。山体多为坡残积层覆盖,植被较发育,基岩仅在两端口的深沟中零星出露。阳朔方向洞口地面高程约178~183米,平乐方向洞口地面高程约166~170米,隧道穿越的山脊分水岭高程约262米。自然斜坡稳定,山体无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1设计依据 隧道勘测设计按以下标准、规范及规程进行。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86)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9)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文件编制办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2.2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2)设计交通量:2008年:10551辆/日 2015年:23024辆/日 2027年:45191辆/日 (3)隧道建筑限界 限界净宽:10.50m 行车道宽度:2×3.75m 限界净高:5.0m (4)行驶方向:单向行驶。 (4)设计荷载 汽车一超20级,挂车-120级 (6)隧道内卫生标准: A、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274.8ppm;发生事故时,短时间(20min以内,阻滞段长度不大于1Km)为300ppm B、烟尘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0.0065m-1;当烟雾浓度达到0.012m-1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维修时,烟雾浓度不大于0.0035m-1 2.3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初步设计审查提出的主要意见有: (1)洞口浅埋段20b工字钢改为18工字钢; (2)超前小导管长度宜小于5.0m; (3)衬砌边墙脚宜采用硬质打孔塑料管; (4)短隧道宜增加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比较; 执行情况:洞口Ⅱ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8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Ⅲ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4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超前小导管长度调整为4.5m;衬砌边墙脚采用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短隧道及洞口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利于防止车辆高速进入隧道时产生侧滑且行车舒适,短隧道与洞口250m范围内路面采用复合路面。 3、工程概况 3.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某隧道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彭镇和接龙镇交界处,进口(长沙端)位于接龙镇青岗村以西省道渝道路陡崖处,出口(重庆端)位于南彭镇将军湾村石家沟东边斜坡地带,距省道渝道路约1.3Km,交通较为方便。 某场隧址区属低山地貌,洛碛向斜由北向南从隧道区通过,在向斜近轴部形成一脊状岭,脊状岭的走向与岩层走向近一致,为北东35°,脊状岭东西两侧为梯形坡,东侧至隧道进口段,沿新湾和中咀一带分布着两个平台,西侧至隧道出口段沿方湾一带分布着一个平台;隧址区最高点位于中部脊顶马鞍山,海拔高度为687.6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段上拱桥沟沟底,海拔高度337.2m,相对高差350.4m。地形坡角10~35°,局部段呈陡崖,西侧坡度稍陡,东侧坡度稍缓,平均坡角约14°。 隧址区主要受石家沟和大湾两条冲沟切割,两条沟在平面上以隧道中部脊状岭为分水岭。石家沟横断面呈V字形,两壁宽缓对称,沟底平均坡度约20°,最大切割深度35m。大湾沟横断面呈V字形,沟壁东陡西缓,沟底平均坡度约17°,最大切割深度60m。
内容简介 设计原则 1、计算方法及采用依据 本图洞门类型与尺寸系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按照《隧规》要求进行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另外,斜切式洞门考虑了缓解高速列车进入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的作用。 (1)墙式洞门端墙均视为挡土墙进行设计,端墙和挡墙采用沿竖向或水平向取窄条的方法计算,作用于墙背的主动土压力按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方向水平,不计墙前被动土压力,洞门结构的土压力计算按《隧规》规定以及《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相关公式办理;并结合工程类比确定端墙的厚度,同时还应满足最小结构厚度值,设计中考虑了端墙与挡墙的共同作用。 斜切式洞门按明洞衬砌结构进行设计,用荷载-结构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并按《隧规》要求以破损阶段理论为基础进行结构计算,结合工程类比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