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简介 二)、工程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隧道区属构造—侵蚀丘陵地貌区,穿越浑圆状山体,沟谷切割较深,多呈“U”型峡谷,自然坡角20~35°。山脉总体呈东西向,山顶呈圆状,多发育树枝状冲沟,沟内一般无水地表径流。地表植被不甚发育,多以稀疏林木为主,进口地带有乡间简易公路到达,交通较为不便。 2、地质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物探资料,本隧道地段围岩主要为元古代武当群(Pt2w)片岩和白垩—第三系(K-E)砾岩;两岩性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斜坡坡面和低洼冲沟内覆盖第四系残坡积(Q4e1+d1)粉质粘土层。 3、地震基本烈度 隧道场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属0.05g区,相当于原地震基本烈度VI度区。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关规定,该隧道可比基本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 4、水文特征 隧道区地表水系不发育,隧道区多发育树枝状冲沟,沟内一般无地表水径流。但在雨季会出现短暂地面渗流,流量较小,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其次为残坡积碎石质粉质粘土层中的孔隙水。分部零星、不稳定,水量亦随季节变化。 三)、工程概述 由于隧道进、出洞口浅埋,为了保证隧道开挖稳定,实行管棚预支护,预先处理围岩,提高其整体性,增加稳定性,能承受开挖后的围岩应力和抑止围岩变形。 在开挖隧道左洞进口29m、出口30m和右洞进、出洞口30m,隧道拱部140°范围采用φ108无缝钢管(壁厚6mm)超前大管棚注浆支护辅助施工,共设37环,左洞出口和右洞进出口每环钢管总长度30m,左洞进口每环钢管总长度29m,环向间距0.4m,外插角2~3°,注水泥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地下水较发育可添加水泥浆液体积5%的水玻璃,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 套拱在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施作。设计采用C25混凝土内嵌2榀工18工字钢拱架作为长管棚定向拱架,φ127无缝钢管(壁厚6mm)作套管,用φ25螺纹钢固定在拱架上,套拱纵向长度2m,拱架之间用φ22螺纹钢连接,拱架间距100cm。 超前大管棚采用φ108无缝钢管,壁厚6mm,节长6m。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cm,φ102×6套丝扣钢管长30cm。钢管接头按奇、偶数错开,纵向同一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须错开1m 。超前大管棚施工时,钢管与隧道中心线平行,其仰角为2~3°(不包含路线纵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