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1 建设项目概况 2.1.1 地理位置 XX港XX作业区地处东经119°28′、北纬29°13′的浙中西部,位于XXXX市城区下游XX江之滨的XX镇。浙赣铁路支线金岭铁路在XX作业区左侧通过,杭XX高速公路、XX新线Ⅰ级公路沿XX作业区的西南边缘走向东南,XX浦公路、XX贺公路分别由XX作业区的北面、南面经过,330国道与XX镇间的2级县道公路直通港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2.1.2 工程任务、规模与总体规划方案 根据浙中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并适应XX中部交通枢纽及中心城市—XX市的发展需要,XX港XX作业区将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以水、陆进行货物中转为主,仓储为辅的综合性港口,同时逐步开展集装箱中转业务,为XX港成为浙中西部的水运枢纽和全省内河五个主要港口之一打下基础。本工程以煤炭、矿建材料及水泥等散货、件杂货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内河集装箱,为一个综合性的内河港区。 拟建港区总体规划红线范围呈五边形,这五条边线分别为XX江左侧岸线、两条港外公路及两条分别垂直这两条公路的陆域港界线。港区岸线顺直,前方水域开阔,水深条件良好;后方陆域平坦,需拆迁房屋较少;港外道路紧邻港区,集疏运条件优越。在港区中部有一折线防洪堤贯穿作业区,同时有南、北两条排涝水渠分别通过两座节制闸穿越防洪堤进入XX江。见附图2。 为方便重力式码头结构施工,将自然岸线后退约20米直线布置12个500吨级泊位,根据规范计算,这12个泊位总长度为732米;在泊位前沿线下游端开始顺防洪堤走向做直立翼墙57米兼作待泊泊位。 为确保码头后方有交通顺畅的场地,设计考虑将红线范围内防洪堤和排涝水渠及节制闸的平面位置进行调整,将防洪堤按照与码头前沿线平行的走向布置在距码头前沿线30米的位置,使堤前形成30米的前方作业带。将南、北两条排涝水渠分别向南和向北移至港区边沿,在排涝渠与防洪堤交汇点新建节制闸,使排涝渠经节制闸进入XX江。 在防洪堤后方布置堆场、生产辅助区、管理办公区及预留堆场等场地。在防洪堤沿线开4个闸口以沟通前、后方场地。
内河码头工程水保方案-图一
内河码头工程水保方案-图二
内河码头工程水保方案-图三
内河码头工程水保方案-图四
内河码头工程水保方案-图五
一、工程概况 本临时围堰工程位于防汛闸门工程岸侧,因为新大堤防汛闸门施工需要拆除部分防浪墙及大堤结构,此临时围堰主要起到保护新大堤的防汛功能,同时作为防汛通道和施工通道(临时围堰布置见附图)。本围堰拟采用袋装粘土结合打木桩护坡,后铺彩条布,堤心填筑粘土,顶部铺筑道渣作为临时到路面层的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