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大量渗水、涌水施工方案

一、大量涌水隧道施工 1.施工方法 运用新奥法原理,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含底部)按轴向辐射状布孔(开挖面中心 也布孔),进行全断面全封闭深孔注浆固结止水,使隧道周边及开挖面形成一个堵水 帷幕(加固区),切断地下水流通路,保持围岩稳定,增强施工安全。

上传人: 上传时间:2020-08-20 14:02:37 文档格式:pdf 收藏数:0 页数: 9 评论数: 0 分类标签: 给排水 / 给排水施工设计 / 施工方案
详细介绍 相关推荐 内容评论
详细介绍
隧道大量渗水、涌水施工方案-图一

隧道大量渗水、涌水施工方案-图一

隧道大量渗水、涌水施工方案-图二

隧道大量渗水、涌水施工方案-图二

隧道大量渗水、涌水施工方案-图三

隧道大量渗水、涌水施工方案-图三

隧道大量渗水、涌水施工方案-图四

隧道大量渗水、涌水施工方案-图四

特别声明:本资料属于用户上传的共享下载内容,仅只用于学习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 联系站方删除!

收藏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点击分享

相关推荐
  • 隧道斜井涌水事故处理方案
    内容简介 隧道出现较大涌水事故,严重影响事故进度,本方案集合多组专家论证,科学合理,可实施性强,较好的控制了涌水事故 一、 塌方突水的基本情况 2010年5月10日,掌子面施工至里程为XK0+281,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显示XK0+275掌子面中部前方2-7m处围岩破碎,含裂隙水。我部根据此情况减小了开挖进尺,并在拱部范围内增加了小导管数量,检查小导管注浆效果良好。 2010年5月11日中午12:30,斜井掌子面里程为XK0+283,掌子面开始钻孔施工。掌子面围岩为下部为砂岩,中部及上部为泥岩,岩体湿润,无滴渗水现象。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情况,我部在掌子面钻孔过程中在拱顶及拱腰处打设三个6米超前探孔,三个探孔内均无水。2010年5月11下午17:00掌子面爆破,检查爆破效果超欠挖控制较好,掌子面无水。 …… 四、 坍塌段处理方案 (一)总体思路: 首先,型钢支撑+网、喷封闭并注浆加固未坍塌段,阻止塌方后延;然后,注浆固结坍塌体,稳步向坍塌段推进;再次,按照三台阶施工顺序,弱爆破,短进尺(每循环进尺0.5m~0.75m),强支护,分六个工作面平行稳步掘进,并结合不同的空腔坍塌处理方案及时规范施作拱墙初期支护;最后,紧跟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及复拱初支,尽快封闭成环,完成坍塌段全部施工。
  • 隧道工程渗水处理施工方案
    根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四册》中的S5-7-3XX隧道衬砌防排水设计图, XX隧道衬砌防排水如下: (1)洞内行车道路面底侧路缘带下设纵向Φ25cmΩ型边水沟,路面底两侧设30×40cm矩形暗沟,水沟纵向坡度与隧道纵坡一致。 (2)洞内边水沟纵向每隔25m设沉砂井一处,路面底两侧暗沟没50m设检修井一处。 (3)环向排水盲管采用φ50软式透水管,透水管外包一层土工布将其覆盖住,正常段每道一根,设置间距为:Ⅴ级围堰段按5m一道设计,Ⅳ、Ⅲ级围堰段按10m一道设计。 (4)隧道边墙底纵向盲沟采用Φ100HDPE双壁波纹管(单侧打孔),横向排水管采用Φ100HDPE双壁波纹管(不打孔);两侧墙脚纵向排水管全隧道埋设,纵坡与隧道坡道相同;横向排水管设置间距与横向透水盲沟一致,有集中出水点或水量大的路段要加密设置;横向排水管横向坡度不小于3%,地下水通过纵向、横向排水管汇入路面底排水沟排出洞外,纵横向排水管用塑料三通连接,接头处应外缠无纺布,横向排水管应尽量靠近环向盲沟,以便横向盲沟里的水能迅速流入纵向排水沟;砼路面下设置MF7塑料盲沟,设置间距与环向排水盲沟一致,施工时采取措施对横向排水管及横向盲沟进行防护,防止施工时引起横向引水管及盲沟破损。
  • 隧道涌水治理及堵水施工工艺
    涌水原因分析: 1.2.1水文地质条件 1.2.1.1根据该隧道的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涌水点附近的裂隙、岩溶发育情况的调查,以及涌水点水量的变化、淤泥特征分析,该隧道突水地段处于三山交汇其中一山脚下,虽然该处隧道埋深较深,但在山体形成过程中两座山体岩体间形成多条支流,使原山体水平发育的薄状岩层出现斜向裂隙,水压增大切断了支流的末梢系统,雨季雨水通过裂隙渗入岩体初支表面,由于压力较大破坏防水系统流入隧道。 1.2.1.2隧道围岩在YK16+042处发生质的转变,由原来的灰白色白云岩转变为黑色薄层状泥质页岩,层间夹有黄泥,遇水软化、膨胀呈泥状,软硬相间;节理裂隙发育,岩层走向与洞面成15度角,有斜向裂隙,并且揭穿了走向300°、倾角∠70°的溶蚀裂隙(该溶蚀裂隙呈上宽下窄,隙宽10~30cm不等,延展性较强)。 1.2.1.3由于揭穿该溶蚀裂隙时正逢雨季,地下水水位相对较高,灯影组岩溶含水层中的水量也较丰富,因此,当时该处的涌水量相对较大,随着时间的延续、降雨的停止和减少,水压力和涌水量也呈明显下降趋势,此后隧道的初期支护和二衬的施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该溶蚀裂隙,裂隙中的地下水逐渐恢复到原天然的状态,继续向东南方向径流汇入龙洞窝岩溶管道系统排泄,从而表现出了目前它对隧道拱顶、隧底的破坏。 1.2.2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季家坡隧道地处亚热带大陆性夏热潮湿气候区,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该段隧道正处于三山交接在地表形成的“V”型洼地的下方。2010年5月19日至22日,该地区连日降雨,雨水汇集于“V”型洼地内,因隧道围岩裂隙发育,地表水直接渗入洞内,隧道上方由于裂隙水的浸润破坏二衬背后防水系统导致涌水,该隧道段的地下水水压力约在0.2~0.3MPa,最大涌水压力可达在0.5 MPa。
  • 大型隧道漏水和渗水处理方案措施
    PVC半管上涂一层2cm厚的高强防渗剂,将施工缝内的渗水全部引到PVC排水管
  • 某地区某隧道渗水处理方案详细文档
    本资料为:某地区某隧道渗水处理方案详细文档,资料内容包括:项目文件样本说明,计算表格,详细说明等多种形式,文档符合标准,资料可靠,内容丰富,思路详细,可供参考。
  • 无渗水漏水吊洞工程施工方案
    无渗水漏水的洞口接着浇注第二道细石混凝土至距结构砼面30~40mm,完全盖住铁丝顶端,然后蓄水做闭水试验,不少于48小时,无漏水现象后用油膏封堵洞口。
  • 地下室墙板,底板渗水,堵漏施工方案
    地下室墙板、底板渗水、堵漏施工方案地下室墙板、底板渗水、堵漏施工方案地下室墙板、底板渗水、堵漏施工方案
  • 隧道涌水透水、涌沙事故应急预案
    本工程为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输水隧洞)施工第十三个标段,输水洞线桩号40+817.22~44+722.04,全长3904.82米,主要工程量包括: 标段内的输水盾构隧洞和现浇隧洞、3#盾构接收井(南干渠工程已建),18#盾构两台双始发井,37~38号二衬施工竖井、56~58#排气阀井、亦庄水厂分水口、第五管理站房屋建筑工程、水机设备安装工程、电气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自动化系统土建工程、防护工程、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永久安全监测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环境保护工程。
  • 隧道涌水(透水)涌沙事故应急预案
    总则,指导思想和法律依据,组织机构及职责,工程概况,
  • 某某隧道施工方案资料信息
    本合同段内有1座隧道(铁锁关隧道),为带中墙的整体式双连拱结构隧道。隧道全长257 m,隧道净空(宽×高):2×9.75×5m,隧道位于半径R=3435.91m的圆曲线内,该隧道为泥质粉砂岩夹砂质泥岩,围岩类别为Ⅱ类。隧道的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量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和降水方式的控制。隧道区内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地下水贫乏。
  • 某隧道削竹式明洞施工方案
    xx隧道是xx公路重点控制工程之一,该隧道位于分离式路基段,设置为上下行左右线隧道,洞口线间距39米,其中:左线隧道全长4090米,右线隧道全长4060米,隧道由xx负责施工进口方向(左线L=2550m、右线长=2515m),xx负责施工出口方向(左线L=1540m、右线L=1545m),分界里程为K15+900,隧道位于直线上, 2.351%~3.00%上坡,削竹式洞门。隧道最大埋深546米,最浅埋深20米。
  • 隧道仰拱二衬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的长度、形式,主要围岩级别。车行横洞、人行横洞布设。 隧道建筑限界,建筑限界高度。紧急停车带隧道建筑限界,建筑限界高度。车行横洞建筑限界。人行横洞限界。
  • 隧道各种施工方案方法大全
    隧道各种施工方案方法隧道各种施工方案方法隧道各种施工方案方法
  • 隧道工程渗水处理施工文案
    根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四册》中的S5-7-3XX隧道衬砌防排水设计图, XX隧道衬砌防排水如下: (1)洞内行车道路面底侧路缘带下设纵向Φ25cmΩ型边水沟,路面底两侧设30×40cm矩形暗沟,水沟纵向坡度与隧道纵坡一致。 (2)洞内边水沟纵向每隔25m设沉砂井一处,路面底两侧暗沟没50m设检修井一处。 (3)环向排水盲管采用φ50软式透水管,透水管外包一层土工布将其覆盖住,正常段每道一根,设置间距为:Ⅴ级围堰段按5m一道设计,Ⅳ、Ⅲ级围堰段按10m一道设计。 (4)隧道边墙底纵向盲沟采用Φ100HDPE双壁波纹管(单侧打孔),横向排水管采用Φ100HDPE双壁波纹管(不打孔);两侧墙脚纵向排水管全隧道埋设,纵坡与隧道坡道相同;横向排水管设置间距与横向透水盲沟一致,有集中出水点或水量大的路段要加密设置;横向排水管横向坡度不小于3%,地下水通过纵向、横向排水管汇入路面底排水沟排出洞外,纵横向排水管用塑料三通连接,接头处应外缠无纺布,横向排水管应尽量靠近环向盲沟,以便横向盲沟里的水能迅速流入纵向排水沟;砼路面下设置MF7塑料盲沟,设置间距与环向排水盲沟一致,施工时采取措施对横向排水管及横向盲沟进行防护,防止施工时引起横向引水管及盲沟破损。 (5)在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砼之间设置防水层,防水层由1.2mm厚EVA防水板和300g/m2无纺土工布合成。 (6)二次衬砌施工缝设背贴式止水带+橡胶遇水膨胀止水带,衬砌变形缝设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7)衬砌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等级不低于S8。
  • 隧道施工参考图(共4座隧道大量图纸)
    隧道施工参考图(共4座隧道大量图纸)
  • 隧道横洞进正洞施工方案汇报
    隧道横洞进正洞施工方案汇报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 [福建]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方案
    施工准备 经过前期的洞身开挖以及初期支护,现拱顶和拱脚以及隧道的周边收敛沉降均已趋于稳定,已具备进行二次衬砌的施工条件,用于二次衬砌施工的机械设备已全部到位。 二、施工方案 2.1防排水施工 2.1.1防水层施工 隧道喷砼与模筑砼之间设隧道专用防水卷材,铺设防水层前在喷射砼表面铺设缓冲层,缓冲层采用300g/m2土工布,而后铺设隧道专用防水卷材。铺设方法如下: 基面检查:利用工作平台将支护裸露的锚杆、钢筋头等铁件割除,并用砂浆抹成圆曲面,以防其刺破防水板。 土工布衬层铺设及凹槽垫片设置:将土工布衬层铺设在初期支护喷射砼表面上,同时设置土工布固定条带与凹槽垫片,两者用射钉紧固,通过射钉使土工布衬层和土工布固定条带及凹槽垫片牢靠固定在喷射砼上,其中射钉与凹槽垫片之间应加设金属垫片,射钉间距按设计要求设置。 防水卷材铺设:将防水卷材吊运到作业平台上,从上到下对称地将防水卷材焊接到固定垫圈上,粘合牢固。示意图: 铺设质量检查: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自检合格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若检查出质量问题应进行补焊,使之达到验收标准。 防水层铺设操作要点:固定点的布置,在满足固定间距的前提下,尽量固定在喷砼面较凹处,使得防水层尽量密贴砼喷射面。固定点间的防水层长度视施工支护面的平整情况留一定的富余量,本着宁松勿紧的原则,以防止模筑衬砌时被挤破。每一循环的防水层铺设长度比相应衬砌段多出2.0m,目的是便于循环间的搭接,并使防水卷材接缝与衬砌工作缝错开2.0m,以确保防水效果。防水层铺设后,应尽快进行衬砌,以确保防水层不受损伤,保证防水效果。 2.1.2本隧沉降缝处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防水。在档头板上沿二次衬砌轴线每0.5米钻一φ12mm的孔,穿进φ10的钢筋卡,并卡紧夹在档头板中的止水带的一半,另一半折成90°角,贴靠在挡头板上。先浇砼凝固后,拆档头板,弯曲钢筋卡的另一头卡紧止水带的外露部分,灌注混凝土。为使钢筋卡固定,在待浇注混凝土空间应设置定位钢筋,定位钢筋沿环向每隔50厘米设一道,钢筋卡与定位钢筋用铁丝绑扎,待混凝土支护完成后,变形缝空隙用填缝剂填塞密实,内缘3cm范围内以聚硫密封胶封堵。
  • 珠江新城经典隧道施工方案
    本人行地道位于广州新城中心-珠江新城的金穗路与华夏路的交叉口。地道组成以一敝开式地下圆形广场与四角人行地道相连,地道与伸向地面的坡道及梯道相连,形成全互通式。 圆形地下广场,外墙直径57.2m,采用钢筋砼圆池结构,池内设20根直径D=50cm的柱,圆池周壁和柱上支承一圆形箱梁,梁高1.0m,翼缘悬挑2.75m。基础采用三种钻孔灌注桩。其数量及规格如下:238根直径D=60cm,平均长18m;34根直径D=80cm,28根直径D=100cm,平均长20m。
  • 四川成都电力隧道施工方案
    本次设计为山东路一期电力隧道,新建电力隧道主要沿山东路敷设,位于山东路与铁路之间绿化带内,项目接宁波路新建电力隧道,北至规划220KV变电站,期间预留连接规划110KV变电站、综合管廊之间的连接通道。本次电力隧道规模2.4m×2.7m(宽×高 净空尺寸),局部采用双箱2-2.4×2.7米,本次电力隧道设计起点桩号0+00,终点桩号为17+10.387,全长1.8公里(其中2-2.4m×2.7m双电力隧道140m,2.4m×2.7m电力隧道1650m)。电力隧道施工全线采用明挖施工。 本资料为四川成都电力隧道施工方案,共46页。
  • 隧道洞身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金山隧道属于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大,进出口自然山坡坡度约23~33°,隧道洞身围岩为侏罗系南园组凝灰熔岩,属硬质岩,岩体一般较为完整,对隧道洞身围岩的稳定较有利,隧道洞口围岩稳定性较差,开挖时应加强支护和检测措施
  • 韩婆垭隧道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本工程投资完成计划、资金流动及工程款控制是工程成本的主要控制途径,必须严格执行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关于本项的各项条款。
  • 公路隧道贯通专项施工方案
    省道318黑石渡至道士冲段公路改造一期工程土地岭隧道为单洞双向行车隧道,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隧道里程桩号K33+725~K35+863,长2138m,位于不设超高的曲线上,圆曲线半径分别为600m、1000.m,采用双面坡,隧道纵面采用双向坡。洞门均采用端墙式洞门,主洞采用三心圆断面形式,紧急停车带采用五心圆内轮廓。净宽9m,净高5m。设计速度:40km/h。施工工期14个月, 2016年8月6日开工,2017年10月6完工。
  • 隧道二次衬砌典型施工方案
    xxx2号隧道,隧道进口里程DK100+680,出口为DK100+920,洞身长220米,围岩衬砌类型及分类长度见下表。
  • 鲁家坝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
    鲁家坝1号隧道位于汉中市留坝县江口镇漩滩村南约 600m 处。隧道按左、右线分离式设计。左线隧道进口桩号 ZK146+060,出口桩号 ZK146+290,长 230.00m;右线隧道进口桩号YK146+020,出口桩号 YK146+290,长 270m。均属短隧道。
  • 明挖隧道防水施工方案剖析
    D1K178+570~+870隧道主体结构衬砌采用直墙平底拱形明洞衬砌,全隧道衬砌拱部、边墙及底板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全隧采用全包防水,衬砌外缘均铺设自粘式防水板,拱部采用单面自粘式防水板,边墙及底板采用双面自粘式防水板,拱部防水板外铺2cm厚聚合物(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防水砂浆保护层。
  • 隧道二次衬砌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设计,结构采用锚、网、喷、钢拱架组成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砼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型式;二衬采用C30防水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8。仰拱采用普通C25砼。隧道主洞、紧急停车带内轮廓一般采用三心圆、曲边墙形式;拱墙采用1.5mm厚复合式防水卷材
  • 热力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方案
    招标范围:施工图纸所示范围内的全部土建和热机施工,包括从施工场地的平整、土体开挖、混凝土结构、管道及设备安装、热力站基础、热力站内设备安装、管道及设备试压、回填土方、竣工测量、验收、恢复地容地貌等全部工作内容。
  • 浅埋暗挖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Ⅱ标起点位于海堤路下,终点往长岸路方向接杏林大桥左右线辅道,桩号范围为ZK1+738~ZK2+870,YK1+740~YK2+892.270,线路总长1.152km。 本项目隧道工程是整个项目的控制性工程,是制约整个项目工期的节点工程。隧道工程可分为明挖回填施工段(ZK2+038~ZK2+229,YK2+050~YK2+211)和暗挖浅埋施工段(ZK1+738~ZK2+050,YK1+740~YK2+038)。其中,暗挖浅埋施工段是隧道施工的难点。暗挖隧道具有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丰富、埋深浅、下穿铁路线多等特点。
  •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布设有两座隧道,分别是XX隧道(后半段)和XX隧道(前半段)。 1、XX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位于XX省XX县XX乡XX村东侧。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130-ZK4+725,全长595m,属于石质中隧道。右线起止桩号为YK4+512-YK5+740,全长1228m,属于石质长隧道。左线纵坡-2.8%;右线为-2.6%。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本合同段隧道范围为右线YK5+120-YK5+740,长620m,左线ZK4+400-ZK4+725,长325m,左右线总长为945m。 2、XX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位于XX省XX县XX乡XX村东侧。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8+883-ZK8+725全长1842m,右线起止桩号为YK10+908-YK10+698,全长1790m,隧道纵坡均为单向坡,左线纵坡-0.5%;右线为-0.55%。属于石质长隧道,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本合同段隧道范围为右线YK8+908-YK8+800,长892m左线ZK8+883-ZK9+800,长917m,左右线总长为1809m。
  • 双线铁路隧道冬季施工方案
    xxx隧道为双线铁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200Km/h;隧道洞门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帽檐洞门,进出口洞门均设置缓冲结构,隧道暗挖部分采用新奥法施工。 xxx隧道施工里程:改DK374+280~DK374+629。全长349m。 xxx一号隧道施工里程:改DK374+712~DK375+161。全长449m。
  • 湖北某公路隧道投标施工方案
    本资料为:湖北某公路隧道投标施工方案,内容详实,可供下载参考。
  • 兰渝铁路某隧道爆破施工方案
    纸纺隧道起讫里程DK201+817~DK206+952,全长5135米的双线隧道,施工采用进出口两个作业面施工,进口完成2300米,出口完成2805米。本施工段为进口的隧道设计施工工程。 1.2 地质情况 1.2.1地层岩性 隧道洞身经过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粉质黏土、碎石、二叠系下统碳质板岩、板岩、砂岩三叠系中统板岩、砂岩。山坡表层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粘质黄土、坡积、滑坡堆积粗角砾土、碎石土等。 1.2.2地质构造 隧道位于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分界处,两构造单元以合作-岷县断裂构造f3为界。区域断裂f3长160km,宽20~40km。受合作-岷县断裂构造带f3影响,隧道工程范围内二叠系及三叠系砂岩、板岩地层褶曲构造及断层构造及其发育。f3断层及其次生断层f22 、f23 、f24通过隧道洞身,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差。
  • 甘肃省某黄土隧道施工方案
    ***隧道位于甘肃省*********区境内,洞身穿越黄河右岸高阶地,隧道进口端为黄土阶地冲沟(马耳山沟),出口端寺儿沟为地中山沟谷。地形上隧道进出口沟谷切割较深,坡度较陡。洞身区地形较平缓,阶地平坦处多开垦为农田,呈阶梯条带状分布。上覆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砂(黏)质黄土和冲积粗圆砾土,下伏基岩。隧道前半段DK12+867~DK14+000隧道埋深较浅,最浅埋深约11米。自DK14+000后地形逐渐增高,隧道埋深多大于50m,最大埋深约160m。隧道起迄里程约为DK12+867~DK15+826,全长2959m,为双线隧道。隧道洞身为5.5‰、10‰的单面上坡;隧道洞身位于R—8000的曲线上(右线R=8005m)。
  • 公路隧道斜井安全施工方案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三明市泰宁县和建宁县,起于福建省泰宁县朱口镇,与福银高速公路相接,止于建宁县福建省与江西省省界处。 1.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 隧道在大地构造上处于闽西华夏系武夷山脉隆起带与新华夏系闽西隆起带范围内。长期的历史演变,强烈的褶皱及岩浆活动,使之历次构造运动相互复合、彼此干扰和迁就,形成区域构造形式多样复杂。沿线断裂带在不同的地层岩性中表面形迹不同。侵入岩岩体表现为蚀变破碎带、硅化带、挤压性片理带、裂隙密集带及部分构造角砾岩带等。 2.水文地质条件 斜井场地的地表水主要为山涧溪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沟谷低洼处排泄,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于第四系残坡基层底部及基岩强风化带,后者主要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中,受大气降水入渗和溪谷地表水补给。
  • 云南省某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隧道进口进场道路沿已建113、114乡道由东向西展线,部分路段绕开村落新建,路线起点K0+000接S222省道景东县大河边村附近,止点K12+695位于景东县大龙村东侧,路线经过速南村、文哈村、文新村,路线总长12.881km(K1+270=K1+084.305,长链185.695m)。
  • 隧道二次衬砌(首件施工方案)
    岳西至武汉高速公路安徽段全长46.235km,是连接湖北省英山县S5高速路的一部分。第八标段位于安徽省岳西县境内,标段起于河图镇西北侧,起点桩号K29+914(ZK29+920),线路经小铺村、司空山脉,终于白帽镇余祠堂附近,终点桩号K35+100,线路全长5.186km。隧道围岩级别分类见表3-1所示。
  • 隧道连拱段施工方案终极版
    上长坪隧道位于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境内,隧道总体走向呈近西北→东南向,与山脊走向近乎平行,隧道穿越段地面标高在2564~2085m之间,相对高差约479m,最大埋深约447m;隧道区地形上起伏不大,洞口段200m地形起伏较大,落差达170m。隧道右线里程为YK76+351~K79+115,全长2816.13m(含长链52.13m);隧道左线里程为ZK76+365~K79+115,全长2801.35m(含长链51.35m)。
  • 南罕隧道洞口专项施工方案
    南罕隧道为分离式长隧道,左幅起点里程ZK1+810,终点里程ZK4+220,全长2410m;右幅起点里程K1+750,终点里程K4+215,全长2465m,总计4875m。采用R1=5.5m净空衬砌断面,内轮廓净空宽度11.0m、净空高度7.1m。本隧道设计人行横通道6处,车行横通道3处,紧急停车带3处,进口端右线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其余均采用削竹式洞门。本隧道覆盖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其中砂砾岩呈灰白色,强风化,弱胶结,成岩性差,抗冲刷能力极差;粉质黏土呈褐黄色、硬塑,稍湿。出口段围岩以松散稍密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及强风化砂砾为主。多呈散体结构,埋深较钱,围岩易坍塌,地表易出现下沉,边仰坡稳定性差,岩土体富水性较强。
  • 隧道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修改)
    YQZQ-10我部起讫里程D1K239+355.98~D1K290+554.27,位于遵义市苟江至贵阳市息烽县区间。正线长度51.198公里。其中包括26座隧道,隧道全长17545m。属于云贵高原黔中东缘,区内海拔800-1000m,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多岩溶。覆盖层为第四系坡残积岩(Q4dl+el)红粘土,下伏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白云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点击查看更多
全部评论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