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按新奥法理论设计,含洞门设计、防排水设计、供配电、横洞、平纵、数量表、通风设计、消防及照明设计等。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限界净宽:10.50m;行车道宽度:2×3.75m;限界净高:5.0m。行驶方向:单向行驶。隧道上下行分离设置,分离式路基设计线间距30m,隧道轴线间距41m受平曲线影响,出口段隧道轴线之间的距离由41m渐变为34.75m。左线隧道长1986m,右线隧道长2007m,属长隧道。隧道衬砌内轮廓按建筑限界净宽10.5m,净高5.0m拟定,为R=5.55m的单心圆曲墙圆拱,隧道净宽10.80m,净高7.09m,内净空面积64.82m2,内净空与建筑限界之间的净空满足拱顶悬挂两台SDS90型射流风机,并预留了内装饰层净空,同时还考虑了照明、消防、交通工程等营运管理设施所需空间。
洞口Ⅱ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8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Ⅲ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4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超前小导管长度调整为4.5m;衬砌边墙脚采用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短隧道及洞口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利于防止车辆高速进入隧道时产生侧滑且行车舒适,短隧道与洞口250m范围内路面采用复合路面。采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
……共计81张,设计于2003年
分离式长隧道工程设计及消防电照通风施工图(含新奥法理论设计)-图一
分离式长隧道工程设计及消防电照通风施工图(含新奥法理论设计)-图二
分离式长隧道工程设计及消防电照通风施工图(含新奥法理论设计)-图三
分离式长隧道工程设计及消防电照通风施工图(含新奥法理论设计)-图四
分离式长隧道工程设计及消防电照通风施工图(含新奥法理论设计)-图五
分离式长隧道工程设计及消防电照通风施工图(含新奥法理论设计)-图六
xx二号隧道洞身设计图 xx二号隧道工程数量汇总表 xx二号隧道进口设计图 斜切式洞门设计图 斜切式隧道门配筋图 xx二号隧道出口设计图 隧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 Ⅴ级围岩衬砌断面设计图(线间距5.5m) Ⅴ级围岩衬砌断面配筋图(线间距5.5m) Ⅴ级围岩衬砌断面设计图(线间距5.9m) Ⅴ级围岩衬砌断面配筋图(线间距5.9m) Ⅴ级围岩型钢钢架设计图 Ⅴ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设计图 Ⅳ级围岩复合式加强衬砌设计图 Ⅳ级围岩复合式加强衬砌配筋图 Ⅳ级围岩复合式衬砌设计图 Ⅳ级围岩复合式衬砌配筋图 Ⅳ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设计图(线间距5.1m) Ⅳ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配筋图(线间距5.1m) Ⅳ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设计图(线间距5.3m) Ⅳ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配筋图(线间距5.3m) Ⅳ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格栅钢架设计图 Ⅳ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工字钢架设计图 Ⅳ级围岩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设计图 Ⅳ级围岩CD法设计图 Ⅲ级围岩衬砌断面设计图 Ⅱ级围岩衬砌断面及底板配筋设计图 非绝缘下锚段下锚洞Ⅱ级围岩衬砌断面图 接触网非绝缘下锚段布置示意图 钢架加工制作及架设工艺设计图 防排水设计图 超前锚杆设计图 超前小导管设计图 超前长管棚设计图 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图 隧道进口洞门名牌及号标布置 洞口边仰坡护坡设计图 隧道出口洞门名牌及号标布置 综合洞室设计图 水沟、电缆槽、盖板设计详图 检查井设计图 综合接地设计图 隧道过轨设计图 隧道洞内外水沟、电缆槽连接设计图 洞门端墙与衬砌连接设计图 洞门端墙与挡墙背后防排水设计图 洞门检查梯设计图 路堑挡墙设计图 非绝缘下锚段下锚洞Ⅳ级围岩复合式加强衬砌断面图 非绝缘下锚段下锚洞Ⅳ级围岩复合式加强衬砌配筋图 下锚洞段Ⅳ级围岩复合式加强衬砌工字钢架设计图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注: 1.图中尺寸均以cm为单位,比例1:100。 2.隧道建筑限界技术标准: (1)设计速度:80km/h。 (2)净宽10.25m;净高5m。 3.隧道衬砌内轮廓尺寸已包含内装层厚度(即图中尺寸为模注砼内表面尺寸)。 4.图中各项高度均由结构设计基线量度,该基线通过路面设计高程点。 5.当隧道无超高(位于直线或半径≥2500m的圆曲线上)时,h=22.5cm,H=40cm。 6.当隧道有超高时,超高路面横坡值以及超高对应的H、h值下表。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本图为常熟市某超市燃气管道工程设计图。包括:锅炉房燃气管道图,室外燃气管道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图,调压柜流程图……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